分享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最新文学讯息 2023-08-22 发布于浙江

浙江  张一成

摘要: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话题,以“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为后盾,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遍地开花迅猛发展。面对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地冲击我们原有的体系和思维方式,我们是该随遇而安还是主动行事,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关键词: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  保护

知识产权即智力成果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直以来,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和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但现在一位不速之客突如其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向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起挑战——

一、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话题,以“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为后盾,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遍地开花迅猛发展。2022年10月,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登录一家写作机器人网站,作了人工智能写作尝试。

网站有资讯写作、汽车写作、营销写作、思想学习等等栏目。我在资讯写作栏目中输入标题 “作家纷纷转换思路,人工智能辅助写作成为时尚”,等了好一会,网络显示无法生成。我又输入“俄乌战争扑朔迷离,赫尔松近况如何”,网络还是显示无法生成。

最后,我在电影评论栏目中输入关键词“老电影”,结果生成一篇约800字的文章,全文分为主线剧情、观看感受、网络风评、推荐理由等四个段落。

其中推荐理由段落文字如下:

“饶阳县老电影博物馆希望通过此次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历史,继承红色基因并传递精神力量。同时,我们对党深切的爱与祝愿。”与此同时,我们将表达我们的热烈热情和希望。饶阳县老电影博物馆馆长李建奇说。5月1日,饶阳县老电影博物馆的100部经典红色旧电影放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数百部经典红色的老电影将与观众见面。活动持续到10月8日。

其他三段落情况差不多,都是从网络上摘取的一些片段,连地名和人物都没有改动,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从网络上提取了四段或四段以上的文字凑成的,或许对某些懒得动脑子的作者有些参考价值。

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通用聊天机器人,触角囊括普通聊天、信息咨询、撰写诗词、文案作文、修改代码等功能,顿时引爆了人工智能领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内外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提升和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茁壮成长,生成的文字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23年6月,我在国内一家大型平台又作了一次人工智能写作尝试,在“AI写诗”工具栏输入标题:这个夏天特别热,马上出现现代版、幽默版、古风版等不同形式的诗,

其中古风版如下:

炎炎暑气烘,烈日炙人心。

汗如雨,热难禁,唯盼秋凉临。

这与我8个月之前在第一家平台的尝试有了天壤之别,同样是从网络上提取的文字,现在更精细了,组合得更巧妙了,难以找到原来的出处。

我又尝试了人工智能作画,总体上,目前各个人工智能平台作画能力普遍强于作文能力,甚至可以说,AI配音、AI换脸、AI特效……已经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就业危机感。按照发展势头,人工智能各个门类很快就会如同AI棋手一般再一次让人瞠目结舌。

二、人工智能与引用修辞差异

说穿了,人工智能所谓的技能就是从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中取之所需,剪接拼凑而已。这种文案形成模式许多人认为胜之不武,与剽窃很难划清界限。也有人认为这很合理,类似修辞学中的引用。

确实,引用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是指在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引用可以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引用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对说理表情达意均有很大帮助。

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已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

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中的其四,就是运用引用这一修辞方法的优秀例子。原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却有两句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暗引。

第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两句诗虽然是引用而来,但比原作更加精炼,具有很高的传诵度。今天,人们为了表达爱情的忠诚,往往会引用这两句诗,甚至被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这也让孟子和宋玉的原作得到彰显。

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把网络上收集来的材料打碎了,重新组合,成了它的东西,完全不理会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如同济公身上的百衲衣,每一块布料都是化缘来的,拼接成的衣服却是他的。问他哪块布料是哪家的?他不说,或者说不清,或者不愿说。让他重新找一遍,找来的布料与原先又不一样了。

或许,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学习”,但它的“学习”是随机的,一次性的。而它的“引用”则是随时随刻,无所不在。

三、需要给人工智能定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

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正式名称是《发明人法规》(Inventor Bylaws),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成文法。该法规定:任何人在本城市制造了以前未曾制造过的、新而精巧的机械装置者,一俟改进趋于完善以便能够使用和操作,即应向市政机关登记。本城其它任何人在10年内没有得到发明人的许可,不得制造与该装置相同或者相似的产品。

550年来,经过人类在跌宕起伏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已是全人类的共识。

但人工智能来冲击我们原有的体系和思维方式了,我们是该随遇而安还是主动行事,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

我们都听过大意失荆州的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入蜀,留关羽负责镇守荆州。有一次,关羽出兵攻打曹操把守的襄樊地区。出征途中,关羽听到吴国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的消息。关羽自视清高,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不作准备和防范。结果荆州失陷,关羽被斩断了退路。关羽只好率部败走麦城,最终被吴军俘虏,将他送入死亡的不归之途。关羽狂妄自大,忘了骄兵必败的古训,竟不设城防,结果被孙权的东吴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孟轲《孟子·离娄上》里也有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任由他们自行其是,条条框框太多了,不利于发展。这种观点完全错误,就算“摸着石头过河”也是要“摸着石头”,否则就会被变化莫测的河水卷入汪洋大海。

四、强化人工智能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扩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纲举目张,只要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其他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我们经常说,规则就像脚上的鞋子,只有穿上合乎尺寸的鞋子,双脚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才能走得更远。

当前,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人工智能开发公司要强化自我约束,不让自己的产品危害社会,危害正常的经济次序,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背道而驰。

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快启动人工智能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完善,为立法打下基础,让人工智能沿着正确的路线行进。

三是对人工智能采样限定范围,明确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或者不愿意接受人工智能采样的作品,可以划出红线,人工智能采样不得进入。

四是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品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法是对人的创造力的保护,人工智能产品是对人的劳动的整合和重组,不是人力创造,因此不受保护。

五是人工智能产品应该标明身份,与人类作品加以区别,这样才能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本文系中国科协科技成果科普转化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作者张一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