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绢本、设色是啥?看完这篇中国画“高频词”集锦,不怕在孩子面前词穷!|163

 秋水共蓝天 2023-08-22 发布于广东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朵朵~

和孩子去看中国画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想欣赏,找不到“抓手”;
想夸赞,无从下嘴;
看展牌,总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

其实,在中国画的展厅里,会出现一些高频术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懂”、更会“看”,也更容易找到和孩子分享的话题点。

Mark一下,下次看展就能用上啦~

绢[juàn] 本

绢,在国画中读四声,常被误读成一声。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

代表作: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区别于绢本,它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这个词经常与“绢本”、“纸本”合用,出现在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

设色就是国画中晕染彩色的意思,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

与设色相反的是“水墨”,指画面中不出现彩色,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以墨色为主绘制的作品。

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比山水画、花鸟画出现得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你可以将人物画的发展与人类生命相对比,帮孩子轻松理出一条线:

(图片:宣纸手绘)

“新石器时代”——孕育了新生命(舞蹈纹盆)
“战国”——婴儿出生(最早的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魏晋南北朝”——孩子的个性发展期(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五代”——事业成功的成熟男子(人物画的巅峰期,如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宋”——退休的人(注重花鸟鱼山水,人物常充当山水中的点景)
“元”——病痛的老年人(山水画发展得非常好,人物画的重要性在持续走下坡路)
“明清”——晚年找到了自己业余爱好,越活越精彩的人(明清时的人物画风格越来越多种多样,中西结合,画得也很精彩。例如清冷枚《春闺倦读图》)

人物画的一种,常被误会成道教的画。其实是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不仅包含人,还包含高僧大德、神和鬼怪。

顾恺之、展子虔、吴道子、金农、张大千都是道释题材的绘画高手。

代表作:清中期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鬼趣图粉本》

人物画的一种,有的也可以写作“士女画”。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再到现在,概念已经拓宽到指一切以女性为主题的国画作品。

代表作: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局部)

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
隋唐始独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留存最早的是展子虔《游春图》,其次还有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驌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代表作: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

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青绿山水出现得比水墨山水更早。

是青绿山水中最辉煌的一种。中国画颜料中有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为“金碧山水”。

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更是金碧山水。近现代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张大千《华山云海图》。

张大千《画山云海图》(局部)

花卉画法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

宋元虽在花鸟画中已有画折枝的构图,但盛行却在明清之际。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

代表作:清代宫廷画家冷枚《春闺倦读图》 (局部)

界画是一种绘画类型,明清近现代宫廷作品中常见到,通常用来创作皇宫建筑绘画作品。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

界画即“界划”。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界画中的建筑,线条可以笔直,非常有规律,在清晚期的界画中,甚至出现了初期国画中的透视特征,近大远小的特征。也称“宫室”或”屋木”。

代表作:元代李容瑾《汉苑图》

工笔,这是出现率非常高的知识类名词。“工笔”和“写意”都是中国画技法名。

工笔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你可以关注宋代的院体画,如北宋宋徽宗著名的的《瑞鹤图》,也可以找找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

代表作:宋徽宗《瑞鹤图》细节

即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擅长写意。

和孩子了解写意画,可以找找齐白石的作品,他有的作品中又有写意又有工笔,比如其草虫册页中,草虫通常是工笔的,而草虫周围的花草基本都是写意的。一幅画中,能用对比让孩子分清两种技法,非常有代表性。

代表作:齐白石《阿芝》

没[mò]骨

也是一种按绘画技法分类的名称,风格精细,多为彩色。但区别于工笔的是:不用墨线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所以得名。

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换句话说,就是“小草稿”。这与西方绘制大型油画前,要画个素描稿,看一下大概效果,是一样的意思。

不同于舞台上的小品演出,“小品”在国画中有特定的意思,是指中国画画家比较自由抒情的作品,随意之作,思想上没有过多的拘束,往往艺术水平达到较高境界。尺幅一般不大,具有小中见大、隽永警辟的特色。

小品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人小品画,是宋代绘画艺术的缩影。这些小品,有些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画在纨扇上的装饰画,因其艺术品质非常高,被人收集在一起装裱起来。

代表作:“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梅石溪凫图》

这两个字,在品古书画时一定会用上。

在书、画上的款识,也称“题款”或“款题”,指在书画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例如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文字内容则通常为姓名、时间、地点。

“诗书画印不分家”的印,也是要通过款识的形式在书画作品中体现出来。

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刻意追求款识的艺术效果,因而有“妙款一字抵千花”之说。尽管画面、正文是书画作品的主体,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层次,但款识,特别是署款(正文以外,所写的文字)处理得好坏,将明显地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

一个反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唐摹本,被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用于形容线描人物画的特征。古人称顾恺之的线描,宛如“春蚕吐丝”。能画出细韧柔和,连绵不辍的视觉效果。

描法中,与“春蚕吐丝”最不同,但也被广泛应用的是“铁线描”。“铁线描”非常刚毅。

和孩子可以找找《永乐宫壁画》,既有“春蚕吐丝”,又出现了“铁线描”。两者感觉不同,前者柔荑,后者刚挺。两个词一起讲解,孩子们们在对比中理解更准确。

代表作:《永乐宫壁画》(局部)

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在讲水墨作品时经常用到。

例如水墨山水,是通过不同比例的水和墨的调和,出现不一样的灰和黑色变化,是多层次的浓淡干湿。

“五色”是哪五色?说法不一,大多是说:“焦、浓、重、淡、清”;有的认为应该说成: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理解起来不用太机械,不要认为墨和水只能调出五种变化,其实变化应该更多。

代表作: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局部)

“三远”是在欣赏山水画时,几乎逃不掉的一个词。

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中,记载其父郭熙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深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俯视,再加上眺望。也可以和孩子通过下面这张图,通俗直观的区别仰视、平视、俯视。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有的是为了表现冰雪、月亮等事物;有的是为了为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

以上20多个“中国画欣赏高频术语”,你看懂了吗?仅做抛砖引玉,欢迎你继续来补充。

最后,给大朋友小朋友们留一个小拓展题:根据对留白的分析,猜猜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