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柔术 • 五行掌 • 搨掌

 善良的狼lxnefg 2023-08-22 发布于江苏
按  :

        自传体武学著作《我武惟扬》,已进入二稿通稿。前几期在本公从号里,已刊出该书的第一部《武学科班》部分章节,现在刊出该书第二部《宗门气象》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俊明我自六岁从先祖云山公学武,已耕耘武坛三十七载,遍习诸艺,略有心得,撰成此书。是我个人以武证道的心路历程,亦祖国武学在时代条件下,浴火重生的一个缩影。

        武学,是科学,不是玄学。中国本土武学,已到生死存亡之边缘一线。再抱残守缺、再固步自封,只能为历史唾弃。

        先师爷刘毅先生,大隐于市,孑然一身,护国百战,文武双全,是中国武学近代发展高峰的亲历者。但他身前,被污蔑为“疯子”;他自己也远离所谓的武术圈。当时,我还不明白。现在知道:世人皆醉我独醒,本身就是罪过。
        如果祖国武学需要救赎,那就让我等武者,扛下这罪,不屈!不屈!对随波逐流,大声说:不!

        练功实践之余,笔者先后整理武学资料,内容涵盖形意、柔术、太极、八卦、鞭杆、双手刀、大杆、摔跤、拳击、泰拳、柔道、巴柔等,都是下过苦功,试过水,才敢成文。凡数十稿,近五十万言。散稿流落,今是昨非,俊明不敢敝扫自珍,亦不愿往昔之作,谬种流传、误导于人。然,将来看现在,不亦谬乎?曰:立此存照可也。

        梦中依稀,当年东山之上,先祖父耳提面命,带我练功。练累了,先祖父背我回屋。那宽厚肩膀的温暖,仿佛还在。
        棉花巷,先师爷做的刀削面,好香;那根带铜环的藤条,打在小腿肚子上,真疼。打艺、打艺,不打记不住啊。在十七八岁的年纪,好幸运,没去抽烟喝酒玩,在那间陋室之中,已厌学的我,重新稳住心神,从天下之道曰文曰武、到乾坤乃易之门户……继承下来祖国武学之法度。差一点,这些东西就化作历史的尘埃!

        以敬畏之心,行果敢之事。

        愿与追求梦想者为伍,愿一道传承祖国武学;不留遗憾、少留遗憾。

        共勉之。


        弘毅武学创始人    贾俊明

    2920年8月7日荷戈书房记之


    《我武惟扬》

        第二部    宗门气象

                第三章    五行掌

                         第一节    搨掌

        搨掌为五行掌之首。搨掌与推掌,合称双推手,据说是从岳飞流传下来的古老技术。
        此掌是否为岳飞所留,年代久远,仅为故老相传。包括此掌在内的五行掌,其渊源最早出于道家,则可断言。道家是中国本土文化,五行明细最早见于《尚书》:“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后来广泛应用在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

        董秀升先生在《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精义》中,说到治学的两种研究方法,一个归纳法、一个演绎法。五行,为传统武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
        最著名的例子,是形意拳的五行,不仅有五行拳法,还有由此衍生出来的五行刀、剑、枪、棍等等,蔚为大观。
        南少林五行柔术的技术体系,最核心的两个子系统,一个是行迟功,一个就是五行掌。其他技术子系统,如七形拳,正是在五行掌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南少林五行柔术后续技术的应用,尽管变化繁多,细分之下,皆可归之于五行。南少林五行柔术具体技术训练的展开,五行掌是第一步,也是终身修之的一部。五行掌的训练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南少林五行柔术整体训练的水平和状态。

        以下介绍的五行掌,是刘毅先生晚年所传授的练法,即传统出家人修行的练法。具体技术细节,与董秀升先生所传,有一些改进之处。理法仍然保持传统南少林五行柔术的特点和味道,以《南少林五行柔术谱》为旨规。
        初学者,要重视五行掌的训练实践。入手之初,就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和行拳走势的拳意。蒙学养正,最初的技术养成,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刘毅先生每每言之:“五行不清,输的干干净净”,即是提醒后学,要把五行掌的训练实践,摆在关系成败的重要位置来看待。须知: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和拳意,积重难返,还不如不学。

        五行掌,可以站姿、不动步来进行,也可以动起步法来练;可以坐着练,也可以躺着练。因地制宜,因时因势,这里为叙述准确,便于习练者把握要领,以站姿不动步和站姿动步两种状态进行表述。

        搨掌,形如搨山,五行属金,是五掌开宗第一手。

        搨掌,在南少林五行柔术五行掌的地位,类似劈拳在形意拳五行拳。搨掌和劈拳,在运行路线和方向上,颇多相似之处。但要区别分清,这两种技术,是分属不同技术体系的两种不同技术。
        笔者是从形意拳入门。当初习搨掌,老先生再三提醒:鞋大鞋小,不能走了样子——左脚就是左脚、右脚就是右脚。后学者详辨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起势面对正南方。礼佛默经毕。

        并步下蹲,头平转左视正东方向。右脚不动,左脚尖正对东方,开左步,尽力远踏左脚。以大腿根不低于左膝盖为限度,成左半马步。同时,两掌分开,沿下弧线,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下搨双掌于左右膝关节上方。身体躯干自然挺拔。正向塌合在前的左髋关节,侧向收裹在后的右髋关节。这个姿势,作为五行掌的起势,贯彻在五行掌的每一掌的初起动作中。可以在这个姿势,适当静站,再练动功。也可以略微停顿,就开始接下来的搨掌练习。
        原地站姿不动步的左搨掌练习时,由前述姿势接下来,右手心转向上,收于腹前,双手合力,距离约为自己小臂宽度,进入搨掌的运行轨迹。眼神随手,不限于看手。头部顶劲领好。
        丹田右转,以带脉右旋为主,引领双手走高约与腰腹部齐的下弧线,向右后方经过右髋关节后,渐行渐转为双掌心相对。此时,左肩与右胯相合,身体重心随手逐渐后移。动作指向为西偏南方向。
        丹田继续右转,双手在左手过右髋关节后,逐步走右侧上弧线,转为左手心向上向内,右手心向上向外。此时,身法以左肩三角肌上束为先锋,逐渐前移重心。耳听前方,即正东方向。眼神随手,看后方,即西偏南方向。
        身体重心继续前移。丹田合住劲。两手经面前,向前,即正东方向划上弧线。左手心继续内旋,左手大拇指对正东方向,右手心对左手小指侧。左手逐渐略高,右手逐渐略低,从水平方向来看,两手落差约为一拳。
        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至左小腿竖直为宜。丹田左转。两手顺弧线前落,手心均转向下搨,左手高度齐肩,右手高度齐心。眼神越过手,平视正东方向。右肩、左胯相合。这个姿势,是左搨掌的定式。可以用这个姿势来站桩。
        原地连续练习左搨掌,可沿下弧线,右手心转向上,收于腹前。两手走右侧弧线如前述动作循环练习。
        上步练习时,在身体重心后移变前移时,随左肩锋相继前移左右脚,仍保持左半马步的步型。传统的说法叫做“继足”,是两足相继,连续上步的意思。
        练习搨掌,以丹田内转为动力,以带脉为机关。有坦克底盘与炮塔那种模式的相对转动。带脉,就是炮塔赖以安在底盘上的那个圆形轨道。要在轨道内运行,才能消除内部抗力,圆转自如。
        练习搨掌,一开始是以腰带手,注意手型和搨掌路线。随着学习、训练的深入,逐步适应搨掌时的全身协调后,要在身法上用心。丹田内转、带脉机关,在身法上得以为用,才有用武的效果。前人比喻为炸弹爆炸,才有威力。同样装填炸药的炸弹,最后成了哑弹,就失去战斗力。丹田内转、带脉机关的功夫再好,开始用不到手上,延续下功夫,用不到身法,在武学的角度,就没有意义。
         搨掌练习,回身时,如前述左搨掌,则右转身。随着转身,身体转向正西方向,扣裹左髋关节,塌合右髋关节。右掌转向上、左掌转向下,成为面对正西方向的右搨掌定式。在这个定式的基础上,沿左侧下弧线走掌,圆转腰身。再依前述方法,做右搨掌练习。
        收式时,练习到起始位置,做两脚尖正对南方的马步。面对正南方向。双掌下搨两胯外,掌指向南,随起身,合掌于心前。眼神收敛。略定。再沿身体两侧,双掌下搨,虎口对身,略停顿,手放下,贴合大腿两侧。眼神恢复自然平视。
按:五行掌练法,本公众号有视频,可供研习参考。留意者,往前翻阅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