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母亲鲁瑞:一个内心强大的母亲,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

 kslztqs 2023-08-23 发布于山东
来自重庆

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女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许广平和朱安,却很少人知道她的母亲鲁瑞。俗话说,母亲是每个人成长的导师。古今中外,大多数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甚至伟人,他们成长历程与母亲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鲁迅的母亲——鲁瑞,一生都是默默无闻,历经各种人生坎坷。如她三十八岁不幸丧夫,又痛失了小儿子一个女儿。在生活困境面前,鲁瑞没有被压倒,却用八元钱送儿子到国外求学,成就了近代中国的文豪。因此,鲁迅先生也感慨,自己的成就,以及一生成长,与母亲是分不开的。

现在我们看看,鲁迅母亲内心的强大,是如何成就了鲁迅一生事业上辉煌。

鲁迅母亲鲁瑞的童年

鲁迅在文章中,曾不止一次描写过外婆家的美好和安静,怀念童年在外婆家的快乐生活。而他的母亲鲁瑞就出生在这宁静美好的江南水乡之中。

鲁瑞在185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兴安桥头的大户人家之中,祖父和父亲都在京城当过官。由于出身在书香世家,鲁瑞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生活在江南水乡,自然具有水乡女子温婉的气质,待人宽厚仁慈。

由于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影响,鲁家虽然雇佣有教书先生,却没有缘分进学堂。但好在鲁瑞比较喜欢学习,在教书先生教授弟弟们识字的时候,却一直旁边偷听,由此也学到了字,掌握一些文化知识,能够自行读书。

可是,当父亲发现鲁瑞在悄悄读书,大发雷霆,一气之下就为鲁瑞下禁足令,不允许鲁瑞继续学习。鲁瑞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在旧社会大家庭之中,她也不得不屈服于父亲的权威。但毕竟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弄几本书是非常容易。

鲁瑞成家

这样,鲁瑞在家里读书,自然也积累一些知识。后来,鲁瑞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也为她相亲了一位当地著名的世家子弟,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

周伯宜比鲁瑞小三岁,父亲也是京官,订亲时候也只是秀才。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两家人对这一门亲事也是非常看好。婚后,夫妻俩生活非常恩爱幸福,鲁瑞连续为周家生下四男一女,其中就有后来享誉中国文坛的鲁迅三兄弟。

在家庭中,鲁瑞也发挥贤妻良母的性格相夫教子。她不仅爱读书,更是懂得勤俭持家且心底善良,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但美中不足,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却都是落榜。

鲁瑞遭到家庭变故

可惜安稳日子过得没多久,在鲁迅十二十三岁那一年,家里遭到了重大变故。那就是在1893年的秋天,鲁迅的祖父周介孚由于看到儿子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只能在家吃老本,心理非常焦急。于是,爱子心切的他,就向江南乡试的主考官行贿,后来被察觉,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

在清末法律,科举舞弊案是要牵涉到家人的。但后来鲁迅的祖父周介孚不知借助于什么渠道,从监狱里逃出去了。官府找不到鲁迅的祖父,只能把他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逮捕到监狱顶罪。

为了让周伯宜出来,周家也是花光了银子。出狱之后的周伯宜受到重大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这样一家重担都扛在了鲁迅的母亲——鲁瑞的身上。

由于周伯宜吸食鸦片患上了肺痨,鲁瑞变卖家产都要为丈夫治病。周伯宜吃了很多中药,都是毫无功效,最后在1896年冬天,年仅36岁的周伯宜去世了。

由于父亲的离世,这样使鲁迅从小就意识到鸦片的可怕,在他小说《药》中华老栓一家的故事,就是以他的父亲为原型。

鲁瑞承担家庭责任

当时,鲁瑞只有三十八岁,一下从吃喝不愁的大家闺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宦人家太太,一下就要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鲁瑞唯一女儿也意外离开人世,不到两年,刚六岁的幼子又离开人世。

鲁瑞饱受丧夫和失去孩子的痛苦,但在生活困难面前,她没有被压倒。她知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大家长”,必须承担养育剩下三个孩子的责任。

鲁瑞在生活困难面前,也知道不能放弃对三个儿子的教育。可能由于没读书写字留下的遗憾,鲁瑞对知识改变命运是情有独钟,尽可能为三个儿子提供读书的条件。只有读书,儿子的命运才能改变。

鲁瑞送孩子去读书

鲁迅作为家里长子,在十七岁那一年,可以让他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但是,鲁瑞没有,她知道儿子在世上立足,必须要有文化,有文化才有人生前途。于是,她变卖一些首饰,换来八元钱,然后把鲁迅送进了南京水师学堂读书。

之后,鲁迅把原本周樟寿的名字,改名为周树人,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为了不让母亲失望,鲁迅学习也是很努力。在学成之后,他也东渡到日本留学。

鲁瑞也突破了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即使是自己承受孤独生活寂寞,即使生活穷苦潦倒,她都要变卖全部家当,也要把次子和三子都送去读书,甚至到日本留学,就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材成器。就是由于鲁瑞鼓励孩子追求学问,才成就了鲁迅三兄弟在近代中国文坛上的辉煌。

鲁瑞家庭教育有方,让孩子自己做事情

鲁瑞在家庭教育有方,也在于让孩子敢于去实践,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自己去经历。鲁迅还是孩子时候,母亲鲁瑞就让自己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锻炼能力。

如鲁瑞亲自让鲁迅去当铺典,亲自为家里当东西,去药店为父亲抓药。即使遭受到无数势力人的奚落和白眼,让鲁迅自尊心受到打压,但鲁瑞决定一定让儿子亲自去做,从做事情中培养能力。

鲁迅父亲去世之后,家族急着分配房屋,鲁瑞想也没想,就让儿子鲁迅亲自去主持这一件大事。这样,鲁迅在主持过程中,看清家族人的嘴脸,如欺负孤儿寡母,分给房子又差又小。

这时候,鲁迅也会人情练达,机灵地说:“这一件事我做不了主,让爷爷签字才同意”。这样,鲁迅通过委婉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通过让鲁迅亲自去做事,鲁瑞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避免培养孩子成为什么事都依赖别人的“宝婴”。一切如鲁迅回忆母亲对他说的:“人要成器,必须经历。”

可能是鲁瑞一生命运的坎坷,才成就了鲁迅笔下对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对于母亲,鲁迅也是赞许不易,如他说的“我母亲要是能再年轻二十岁,都是女英雄呢!”

当然,封建礼教是在鲁迅身上也留下伤痕,如母亲鲁瑞逼迫他与朱安的包办婚姻,造成了鲁迅一生的疲倦,以及朱安的人生悲剧。

鲁瑞在孩子面前不抱怨

鲁瑞的家庭教育有方,也在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鲁瑞中年时候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小女儿,失去了小儿子,实际上比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生活更苦。

但是,面对生活艰难,鲁瑞却不会如祥林嫂一样抱怨,却是积极面对生活。为了发泄失去女儿与小儿子痛苦,她只能时刻拿起孩子的画像,抚摸着孩子,经常和衣而睡,想象孩子就在自己的身边。但在活着孩子面前,却从来不说生活的痛苦,因为她是要培育孩子对生活的自信心。

就是因为母亲积极乐观心态,这也给鲁迅树立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榜样。即使他生活中遭遇什么困难,都没发过什么怨言。而且,母亲的积极乐观,这也令鲁迅自信又强大,敢于用笔去抨击旧社会的黑暗,所谓“横眉怒对千夫指”!

鲁瑞遭遇儿子去世

后来,在1936年,79岁高龄的鲁瑞再次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去的悲哀,那就是长子鲁迅因病去世。

当鲁瑞接到同乡送来长子病丧电报的时候,出人意料,她没有当场落泪,只是浑身发抖。后来,当同乡刚走出家门,鲁瑞才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当家人问她,同乡在时为何不哭,她却说:

“人家大老远送信过来,我不能累他难受。”

后来,鲁瑞在长子鲁迅死之后,天天搜罗报纸,看有关鲁迅一切记载,看到最后,她也说了一句话:

“我儿子不冤,我儿子值得了。”

可以看到,这就是鲁瑞作为一位伟大女性的博爱情怀!因为她知道,长子走也是命运安排,她培养鲁迅成为著名文学家,尽够了做母亲的责任。

结语

鲁迅去世七年之后,鲁瑞也走完她命运不济的一生,享年86岁。她作为旧社会中国普通妇女,尽自己力量做尽了贤妻良母和相妻教子的责任,培育孩子成器,这是她的伟大之处!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鲁迅母亲鲁瑞:一个内心强大的母亲,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鲁迅母亲鲁瑞:一个内心强大的母亲,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