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趣谈——杜甫(二)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8-23 发布于湖北
2016-06-10 15:03·上游学文科

上期回顾:出身名门望族的杜甫,经历了优越的童年和多年的漫游时光,还认识了李白、高适等一众好友。(点击“上期回顾”回看上期)

(二)宦海沉浮

杜甫三十五岁那一年,唐玄宗发布诏书,召集全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来到帝都长安应试,杜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考试。

悲剧的结果是,杜甫再次落选,然而这一次却不是因为杜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根本就是一次不会有人被录取的考试,是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零录取率的考试。

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对,就是这个坑爹的混蛋)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跟唐玄宗说“哎呀皇上您圣明全天下的人才都已经被你招募了现在外面都没有人才了”,匪夷所思的是,唐玄宗居然相信了这样的鬼话……

杜甫肯定就不甘心就这样就放弃,于是他就继续留在长安,希望通过拜谒各种达官贵人,通过权贵的推荐到达政治中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这样奔波劳累的生活并没有给杜甫带来一个好的结果,仕途的不顺,加上自己年纪渐长,再也不能和家里摊开双手要钱,这个时候的杜甫,就已经开始了贫困的生活了。

过了几年,玄宗准备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于是杜甫趁着这个机会献上三大礼赋(李白:大家都做过这事情,为了理想拍拍马屁确实没什么好丢人的)。

幸运的是,这次的献礼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于是玄宗就和集贤院说给杜甫一个官职,于是杜甫就获得了 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也就是说给你一个候补名额了,你慢慢等着分配吧。

然而不幸的是,之前那个弄出零录取率考试闹剧的李林甫还继续把持着朝政,继续压制着各种人才,于是杜甫一等又是好几年。

又过了好几年,杜甫被授予了一个叫做河西尉的官职,然而他觉得这种奔走劳碌的职务实在没什么意思,就不肯去就职。后来朝廷又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实际上这个官位也很低,基本上就是看看官府里面的兵器仓库的钥匙,然而当时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了,来到长安也超过十年了,生活的压力让杜甫不得不接受这个没办法用上自己所学的官职。

在上任之前,杜甫想先回到在奉先的家里看看,刚进家门的时候就听见了哭声,原来居然是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

醉过方知酒浓,富过方知钱重。杜甫含泪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绘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景。

自此,杜甫的诗歌里面更多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描述和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杜甫本人因为崇高的道德,也被后世成为“诗圣”。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进四川,太子李亨即位。这个时候的杜甫举家逃离到鄜州避难,他听说肃宗已经即位,就在安顿好家人之后只身北上,怎么知道居然在路上被叛军俘虏,押到了长安。

和他一起被俘虏的还有著名的诗人王维,怎么知道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却因为官职太小,没有被囚禁……

被俘的第二年,因为郭子仪大军到了长安北方,杜甫就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之间(实在想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逃到了唐肃宗那里。

对于杜甫这样的行为,唐肃宗当时感动得不得了,就授予了杜甫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所以杜甫有一个外号就做“杜拾遗”),这是一个为皇帝出言献策的官职。这样,杜甫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部分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

然而好景不长,杜甫因为为房琯的事情而触怒了肃宗,虽然新宰相张镐为杜甫说尽了好话,但是肃宗对杜甫从此也不再喜欢,更不要说重用了。于是倒霉的杜甫就这样被贬到华州,担任华州司功参军,负责一些当地的杂务。

年底的时候,杜甫离开华州回洛阳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在和叛军在邺城的战役里面大败,杜甫在洛阳回华州的途中,看到了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的场面、人民群众无尽的苦难、以及平民百姓为了保家卫国而勇于参军的爱国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下期预告:年少时候想要建功立业的杜甫,面对这样的景象,他会何去何从呢?

(笔者案:本文为漫话作品,并非完全历史事件还原,有戏说夸张成分,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提供意见与建议。)

往期回顾:

文学趣谈——杜甫(一)

❤各位同学们,有任何问题(关于情绪的、学习的、开心的、迷茫的)可以在上游识报公众号留言,或者在微博@上游教育 问上游君,上游君乐意给你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