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疫情无碍收入翻倍,安踏解锁多品牌运营的增长密码

 嗨牛财经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稳如磐石,稳健前行。

8月22日,安踏集团发布2023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4.2%达到296.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继续领跑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32.3%。

时间倒回到半年前,安踏集团以2022年536.5亿元的总营收,超越耐克中国,首次登顶中国市场。从此次中报营收数据看,安踏继续领衔中国运动鞋服市场。

从财报的角度,这是2023财年的“中期”,而长期主义者安踏,看到的则是“船到中流,人到半山”,需要保持战略上的坚定和策略上的坚韧。

中报显示,安踏集团整体毛利率和经营溢利率实现显著增长,整体毛利率达历年最高水平,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63.3%;集团经营溢利增长31.6%至人民币76.23亿元,经营溢利率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至25.7%。

分品牌看,安踏旗下品牌表现“个个理想,各有亮点”。两大主品牌,安踏品牌及FILA品牌上半年分别实现141.7亿及122.3亿收入,位居行业第二及第五——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前5强,安踏集团独占其二。

始祖鸟品牌所在的亚玛芬合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7.2%至132.7亿。剔除一次性事项,上半年合营公司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经营利润基本覆盖收购贷款利息及收购溢价分摊。

迪桑特及可隆体育等其他品牌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收益同比大增77.6%至32.5亿,增速创新高。

这是疫情政策放开第一个中报季。站在这个节点复盘,最能检验企业战略定力与高质量发展成色。

经历三年疫情,全球经济波谲云诡,叠加经济去杠杆、成本上升、供应链波动、国际环境骤变等因素冲击,给企业出了一道历史级别的难题。

中报显示,与2019年同期比较,安踏集团整体营收实现100.19%增长。疫情期间,安踏逆势而上,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科技创新与变革举措,相继两度上演民族品牌反超国际巨头的戏码,这足够“热血”,用最竞技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永不止步”的企业精神。

一如,十多年前行业集团性的库存危机,倒逼了安踏率先从“大批发”向“零售”。每一次艰难险阻,安踏总能锻造更强的竞争力,踩中行业向上跃迁的步点。

正如体育赛场激动人心的“奇点”时刻,背后是汗水、才华、及运筹帷幄的能力。企业的经营同样如此,每一个商业传奇,离不开企业的长远的战略和深度地执。

翻开中报,“单聚焦、多品牌”战略驱动业务协同、稳健增长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安踏集团克服外界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穿越周期,向着“世界级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战略目标挺进的底气所在。

主品牌安踏,收益增长6.1%至141.7亿。受益于DTC(直面消费者)模式转型和电商等多元渠道增长,安踏实现毛利率上升的基础上,产品盈利能力及运营效率继续保持领先。安踏品牌毛利率55.8%,经营利润率21%,保持在中国运动品牌的第一梯队。

作为集团“第一增长”曲线,担当“中流砥柱”的安踏品牌近日宣布签约欧文,成为安踏篮球产品的最新代言人,并出任安踏篮球首席创意官(CCO).被业内评价为“近年来运动圈内最受瞩目的中国品牌代言活动”,这将进一步强化安踏品牌“专业运动”领军品牌的心智认知。

据凯度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安踏品牌奥运关联度稳居行业第一,“中国品牌领导者”认知优势显著加强,整体品牌力也有长线提升。

经过短期的盘整,代表着安踏集团“时尚运动”方向的FILA重回增长轨道。上半年FILA品牌的经营溢利同比增长50%,经营溢利率达29.7%,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店效实现同比双位数的增长,在行业内保持领先。

两大主品牌安踏、FILA奠定了公司中期业绩基本盘。而迪桑特及可隆体育为代表的第三增长曲线户外运动群,则继续以高速增长提供了足够广袤的发展想象空间。

报告期,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大增77.6%至32.5亿,增速创新高,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与收入增速匹配,迪桑特、可隆品牌的店效也均取得显著增长。

据36kr后浪研究所的《2022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年轻人每年在新潮运动上的消费超过6500元,还有10%的年轻人平均每年消费上万元;高质量的户外生活成为不少城市人群的刚需,无不显示露营、骑行、高海拔徒步等新兴运动的巨大商业价值与潜力。

当前,迪桑特、可隆、始祖鸟等拥有一班忠实拥趸的户外运动品牌,正在推出更多高科技、高品质的标志性产品,在户外运动劲吹的东风中,并不盲目扩店,而是精研市场,强化消费者体验,去俘获更多受众,并通过社群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

品牌单一表现固然重要,一个全运动场景品牌矩阵更值得观察的是“大棋局“式的整体谋划。而这也是“单聚焦、多品牌”的战略下,安踏集团并没有陷入同行或跨界行业并不在少数的“多品牌”漩涡,反而很好实现了“1+1+1”大于3的协同效应的关键所在。

2021年末,三十而立的安踏发布了新的十年战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全球化”战略旗帜鲜明地晒了出来。

关注安踏的人都知道,“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是这家发轫于晋江的民族企业很早就有的梦想,这是长期主义者志存高远的一以贯之的梦想。而“全球化”支撑点之一正是“多品牌”已经在了初步的成功实践,有强大的现金储备和经营现金流支撑,前行的步伐而相应加快。

这里面有很深的战略思考与经营策略,体现的正是安踏集团“稳中求进,步步为营”的逐梦思路。

“多品牌”的前提是“单聚焦”,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与有限优势。而安踏集团只聚焦于自己的长处“运动鞋服”,这是把控风险、避免“多品牌”陷阱的第一步。

而“多品牌”的布阵上,安踏集团是几乎是以十年为周期,落子前有了对弈实践并经过深思熟虑,完成 “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全运动群场景,以及高潜、成长、稳定全发展周期产品的覆盖。

这意味着,安踏集团品牌矩阵,几乎面向了所有年龄段、所有运动圈层、所有经济水平的消费,从需求广度到需求深度的全覆盖,这给“多品牌”战略的落地实施加了第二把“安全锁”,任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安踏总能在最适合的消费场景,提供最佳的运动解决方案,创造业务发展新动能。

体现在财报中,各品牌业绩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在前些年主品牌安踏变革探索期,FILA的高速增长确保了整个集团稳定前行,2022年FILA来到了增长的缓冲平台上,安踏品牌再次起到了龙头品牌的作用,推动集团在本土市场完成了对国际一线品牌的“超越”。在此次中报中,安踏、FILA营收双双实现可观增长,“双引擎”强劲增长动力呼之欲出。

进一步深挖,在安踏“大棋局”中,各品牌独具优势又能互融勾稽、相互促进,发挥强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全球化”战略前行。

中报提到,FILA在坚守“高端时尚运动品牌”的同时,持续加强“专业运动”与“科技感”的属性。这是FILA适应后疫情消费趋势变化,寻找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重要策略,相当部分就可以从主品牌安踏获取资源与经验;安踏品牌“科技驱动”专业运动领导品牌的形象,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深入人心。

运营国际品牌FILA的巨大成功经验,以及适应本土市场的相应调整,都能很好赋能迪桑特、可隆等及亚玛芬旗下各知名品牌,同时也有利于安踏主品牌国际竞争的打造。

安踏集团正在全面推进的数字化转型,是进一步推动各品牌协同的“利器”。安踏集团在“人、货、场”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数字化进程,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消费者体验,安踏品牌及FILA斐乐品牌官网流水、会员贡献率、180天复购率及货品效率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安踏品牌DTC实现人、货、场的重塑,直面消费者形成数字化正向反馈——“更好地监控及分配门店库存,灵活调整零售折扣,从而快速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DTC更精准地消费内容和场景,形成产品开发、运营到营销的良性闭环,这种综合能力又可以通过技术中台等形式赋能于各品牌,在有效降低运营等成本的同时,最大化创造价值尤其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已经有7600家安踏门店完成DTC转型,直营占比超过70%。安踏集团表示,接下来DTC的发展重点是优化渠道和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针对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城市及商圈,采用差异化的店铺形象。

中报也特别提及安踏数字化的最新动作,聚焦“生产物流端”,重点建设五个一级区域总仓以及多个二级云仓的物流体系,在上半年苏州一体化营运中心已经动工。同时,安踏与福建联通共建5G智慧物流项目,该项目作为安踏集团晋江一体化科技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 “5G+AGV智能搬运机器人” 智慧物流系统,实现全管道零售物流模式的突破,从传统“人找货”转变成了“货找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快货品周转,为消费者提供更佳消费体验,增强品牌粘性。

数智技术的深度运用极大改善了安踏集团的经营质量。安踏建立了基于数字化为基础的买货及库存动态跟踪管理模型,可随时“零时差”监控买货及库存水平,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安踏库存周转天数同比下降21天,降幅接近15%。这是安踏品牌直营占比超过70%,包括FILA在内的其他品牌均为全直营的情况下取得的,尤为难得。

从中报来看,无论是DTC、数字化,还是“多品牌”战略,安踏集团的战略落地、变革效果都渐入佳境。

然而,这并非是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反而极其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每一次战略的提出,转型的谋划,几乎与“困难挑战”相伴。在安踏的发展史上,案例数不胜数。

2008年之后,传统大批发模式叠加“奥运热”的盲目扩张高配,造成了2011年行业库存危机,也催生了安踏从批发向零售的漫长转型。

收购FILA是安踏发展史上的“妙手”,也是其“多品牌”战略、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一步。一直到被安踏收购的第5年,FILA才实现扭亏为盈。

每一次风口浪尖,举棋定向的关键时刻,安踏集团都保持了“战略定力”。在安踏看来,这种定力来自于安踏人对于坚持的事情的共同相信,以及“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它要可以执行”,实施的方法论则是“凝聚团队不断去打小胜仗”,亦即视市场、公司实际,分阶段推进,明确短中期要做的事情,并不断在实践中调整优化策略。

支撑战略定力以及恢宏愿景达成,关键词正是“科学”与“理性”,以及背后脚踏实地执行,即便遇到困难,也“永不止步”,这正是安踏的“战略科学”。

以目前安踏品牌重点推动的DTC变革为例,在推动过程中需要将部分经销商门店收归自有,推高了库存水平和租金等综合成本。一度,安踏存货周转时间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位。

安踏非常清楚DTC变革过程中会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安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克制理性”有节奏推动,凡是能够产生效率提升和用户体验提升的就去做,如果在四五线城市效率比较低,就赋能当地经销商管控,并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渠道体系。

知行合一,这样的进程就实打实地体现在中报中以及安踏上半年的经营动作,并呈现“DTC推进卓有成效+存货周转时间减少”的双重效果——这正是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小小胜仗。

这份中报,是“全球的安踏”征途中的一个小小节点,也是安踏“战略定力”的缩影。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安踏,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假以时日,市场和用户会用一个个美好结果,反馈长期价值的创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