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情绪里,藏着90%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3-08-24 发布于青海

孩子的情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让家长头痛的事,总会有憋不住的时候,冲着孩子吼叫,甚至大打出手,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秘密呢?

三喜的童年

最近育儿综艺《爸爸当家2》开播,小女孩况三喜获得了全网的喜爱,我也已经连续两次看她家视频幸福到流眼泪了:

三喜生气发脾气踢床单,爸爸妈妈并没有训斥,而是说:“你踢它(床单)它疼不疼?” 后来小三喜偷偷跑回来,跟床单道歉。

有个网友的评论狠狠地触动到了我:

“我终于见到了合格的父母,终于见到,原来世界上是有不发脾气、不吵架、足够用心和耐心的父母。原来孩子不用因为犯错而小心翼翼被教训被呵斥,原来孩子是可以和父母一起解决一些困难的,而不是埋怨和推卸。”

其实三喜的爸爸况盛的原生家庭不好,但是他把恶性循环的雪球死死抵住,他构建了三喜的童年,也救赎了童年的自己,就像他说的: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让我的父母回到过去修复我的童年,但是三喜可以带给我的是治愈,是我自己对童年的和解。”

“养娃的同时,我看到那个童年的自己”。有时候帮孩子圆一个梦又何尝不是在帮自己圆一个梦呢。

发脾气的原因

其实,孩子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你真的能耐心去倾听和找寻原因吗?

面对孩子那些发脾气的时刻,只要父母的思维模式稍微改变,用共情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执拗和哭闹,心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有一次坐地铁,遇到一对父子,孩子应该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刚开始,孩子在爸爸的身边坐着,好奇地问这问那,非常高兴。爸爸也耐心地给他解答。

可过了没多久,孩子开始想站起来玩。因为在车厢里站不稳,爸爸阻止他那样做。之后爸爸开始看手机,孩子问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去回答。反而跟孩子说:“不要再说话了,车厢里要保持安静!”

孩子倒也乖巧地坐在那,也许是太无聊了,他过了一会又说:“爸爸,我要下车了!”

“还没到站,再等等!”

“不行!不!”孩子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这时爸爸放下手机,把他抱在怀里。跟他说着悄悄话,没想到小家伙又安静了下来。可没过多久,他又说:“爸爸,我想奶奶了!”

“奶奶回老家了。”他听到爸爸这样说,又开始不高兴了。

而爸爸呢,这时也不乐意了:“你这孩子,怎么总是爱发脾气啊!”被爸爸这么一批评,孩子哇哇地哭了起来。

其实,从头到尾,孩子一直在想办法吸引爸爸的关注。只要爸爸跟自己说话,而不是看手机,他就不会那么焦躁。可爸爸却一直没有想到孩子的需求。他觉得坐车就是坐车,安安静静就好。奶奶回老家,就是见不到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孩子需要什么?

绝不是大吵大闹之后,得到父母的责备惩罚。他们发脾气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在呼唤爱。他们渴望跟父母建立联结,得到父母的关注,期待父母理解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抓住了,孩子会欢欣雀跃地配合。而如果你冷漠地忽视了,只会让他付出更大的努力(也许是更用力地哭闹)。

学会倾听

●有的家长不问原因,直接责骂孩子哭得让人心烦。

●有的家长呢?则会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批评自己的孩子或者对方的孩子。

●有的家长呢?则会倾听孩子自己主动说出事情的经过,然后再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对这件事情的判断。

很明显,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家长采用的这三种方法,一定是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倾听孩子的效果最好。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正确地倾听孩子呢?

首先,专注是正确倾听的重要前提。

在倾听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们必须专心地面对孩子,把全部注意力必须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这时候不能有其他的工作来分散你的注意力。因为你需要集中精力来判断,孩子的每一句话里是否有他背后的情绪。

其次,学会感同身受,能够帮助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正确地感受孩子的情感。

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先不要去思考你应该给孩子说什么,而要尽可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孩子的谈话内容以及感受上,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只有你感同身受地与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才能更快地接受你提出的建议。

在我们正确地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之后,如果确实要拒绝孩子的要求,可以在回绝的同时,把你拒绝的理由和原因告诉他。注意这时候虽然拒绝了孩子无理的要求,但我们拒绝的是他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所以千万不能说一些“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太讨厌了”之类的伤害孩子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