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内经课笔记(15) 阴阳别论篇之三:五种脉象、掌色诊肝病、正常之阴、腑脏满与实七-3、五种脉象、阴阳相过原文: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倪师注释:脉之形如下:如全部寸,关、尺三部之脉如钩,其坚而搏,累累然如果子成串一样;如外形为毛,则其状为大且虚而无力状;如脉形成为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就是弦脉;又脉坚如石且坚而不变。 轻按重按都如里阴盛而起争,阳受扰于外,阴阳不和时,必令肺中津液无法收藏,必汗流不止,造成四肢冰冷的现象。阳气无法下降与阴和,必上浮至肺,令病人喘呜不止。 课堂笔记:1.“鼓一阳曰钩”什么叫做鼓?就是本来寸脉是九分,现在是可能两分、三分的地方就有一个圆圆的、你一摸上去感觉顶上来、鼓在上面的东西。平常你摸手上的脉是横的,鼓脉就是你摸上去是(竖着)顶到的。“鼓一阳”即心脏的脉:钩脉。 2.心脏的正脉本来是洪脉,钩的时候代表心脏出大问题了。 3.鼓一阳和鼓一阴都可以在寸阳的位置摸到。 4.“鼓一阴曰毛”,你如果摸到像根毛一样很细的、很轻微的脉,旁边是平的,中间一条硬硬的在正中间,那就是毛脉,毛脉是肺脉。 5.“鼓阳胜急曰弦”,很急、像吉他弦一样,这是肝脉。“鼓阳至而绝曰石”,就是脉一直挺在那边不动,像石头一样,这是肾脉。 6.“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这种脉就是非常危险的脉,比较重的脉。 7.“阴阳相过曰溜”,就是这个脉有时在关上(阳)关下(阴)溜来溜去,跨过了脾脏的位置,还可以有时在阳的位置忽大忽小,有时在阴的位置忽大忽小。溜脉就是脾脉。 *钩当作弦,弦当作钩。此论四经之脉以应四时也。鼓,动也。一阳之气初生,故其脉如弦之端直,以应春生之气。一阴之气初升,故其脉如毛之轻柔,以应秋阴之气也。阳气正盛,故其脉来盛去悠,如钩之急,以应夏热之气也。至者为阳,阳气伏藏,故脉虽鼓至而断绝,以应冬藏之气也。溜,滑也。阴阳相过,其脉则滑。长夏之时,阳气微下,阴气微上,阴阳相过,故脉滑也。此言人有四经,以应四时之气也。 8.“阴争于内,阳扰于外”,正常人的阳在皮肤最表面,阳可以把皮毛孔合起来。阳会那么听话是因为阴在里面,阴和阳在身体里面是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如果五脏之间不平衡,叫阴争。即本来应该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结果变成肝克脾、心克肺……这样克来克去。“阴争于内”时,阳本来在外面受阴的节制,现在里面在阴争,阳就不稳定,即“阳扰于外”。 *内为阴,外为阳;臓为阴,腑为阳。人之经气,阴阳相贯,外内循环。如阴不得阳气以和之,则阴争于内矣;阳不得阴气以和之,则阳扰于外矣。高士宗曰:此言阴阳之气不和,则为阳结阴结之病。若夫刚与刚,是阳传于阳,阴传于阴,乃阴阳相绝之死候也。 9.“魄汗未藏,四逆而起”,魄就是肺,四逆即手脚冰冷。因为津液丧失掉了,肺里会干燥,这时就造成喘鸣,这是病变时所产生的现象。 *此言阴和于阳而阴液不宜外泄者也。汗者,血之液也。魄汗,肺之汗也。夫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于阴。如魄汗未藏,是夺汗而伤其精血矣。藏真高于肺,主行荣卫阴阳,肺臓之阴液外泄,则四臓之阴并逆而起,起则上熏于肺,而使人喘急喉鸣。盖五臓主藏精者也。精化而为血,血化而为汗,百脉岁朝于肺,而五臓相通,移皆有次,四逆而起,则失其次序旋转之机矣。 七-3-1、手掌之色诊肝病1.正常人的心(火)之搏动,是因为肺(金)在这边,火克金,两者是相互抗衡的关系。当两者平衡时,心的火下来直接进入小肠,同时肺里的津液会进入肾(水),金生水。所以上焦的阳,不管是心脏的热还是肺里的津液,都是往下沉的,这是正常人的状态。 2.正常人的阴,都是往上升的。所以肺里的津液是来自大肠。大肠围绕着小肠,小肠是火,会气化大肠里的水分,气化后的水会上升回到肺里,变成肺的津液。肝(木)里的津液来自膀胱(水),这是木生火。心脏(火)里的血的源头则来自肝,木生火。 3.正常人的手掌,都是粉红色的——大量白色和一点红色混在一起结果。在黄帝内经里,白色代表肺,红色代表心。肺很大,心很小,所以白色很多,红色很少,两者混在一起到手掌上就是粉红色,这叫正常。 从掌色望诊肝病 4.正常的肝脏会把很好的血送给心脏,木生火。但有一天,肝臓有一大块被占领了——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但肝血还是要回去,流到肝里发现空间已经被占领了,这时未被解毒的一大堆肝血就会冲进心脏。心脏本来是只有一滴血的,现在成了一箩筐的血。当红的太多时,白的就相对变少了,两种颜色混合后跑到手上,就会看见手掌变红了,红得越来越暗。故肝有问题的手掌一看都是暗红色,推理就知道。 5.病人吃了一个礼拜的药,越吃手掌越红越暗,完了,方向错了;越吃越现粉红色,颜色越淡,就代表病在退,越来越进步。所以我们着重在望诊,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七-4、正常之阴原文: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倪师译注:人体中阴之作用在于与阳和,如果阴盛则阳必衰败破散。阳一旦失去作用,阴无阳在外面守,则阴亦必流失而亡。如阳气弱则阴亦会胜而不柔,以致经脉的流行必断绝。阴一旦消亡,不出三日必死。阳过盛而阴竭,也不出四日必死。 有所谓生阳死阴者,肝脏之生乃有心臓,此相生的状态即生阳;心有病造成肺的衰竭,谓之死阴。肺津液下降入生肾津,则谓之“重阴”;如是肾衰竭乃至脾受损,谓之“辟阴”,因先天与后天皆大损,必死不治。 课堂笔记:1.“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正常的阴,是我们身上的五臓和血。阴要很和平,不要有风浪。如果有一天阴太盛、太壮大,就是阴盛阳虚。 2.中西医最大的不一样地方,就是西医只看血,中医要看水。大家都知道身体里面有70%以上是水,只有25%是血。万物都来自于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这是一个大原则。故我们不可以只拿25%的资料来做判断,那你会错的,所以常常误诊。 3.“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阴气过盛的时候会造成阳虚,会把阳气打散掉。阳气一散的话没有地方去治阴时,那完了,阴就散了。 4.阴散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是太阳开了,合(收)不起来,不断地流汗流汗,津液就散了;还有大小便失禁。 *刚与刚,是阳不与阴和矣。阳不归阴,则阳气破散,阳气外散,而孤阴亦内亡矣。 5.“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这个就是阳虚会造成阴盛。 *此言柔与柔儿生气绝也。淖,和也。阴与阴和而刚柔不和,则阴无所生之阳矣。孤阴不生,则经气乃绝。经气已绝,不过三日四日而死也 6.“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肝生心是相生,谓之生阳。心和肺相克,谓之死阴。 *五臓相克而传谓之死阴,相生而传谓之生阳。如心之肺,肺之肝之类,皆谓之死阴也。以阳臓相生而传,故不过四日之偶数而死;以阴臓相克而传,故不过三日之奇数而死也。莫子晋曰:三日者,不过天地之生数;四日者,不能尽五行之数终。 7.“心之肺谓之死阴”,肺和心是金和火,当肺金里的津液不够时,火一直在蒸化,肺就出问题了。如果肺是汽车的水箱,心则是引擎,水箱里的水不够了,汽车又过热,那车就会烧坏了。此为死阴。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之,往也,传也。夫肝脉传肺,肺传大肠,大肠传胃,胃传脾,脾传心,心传小肠,小肠传膀胱,膀胱传肾,肾传心包络,包络传三焦,三焦传胆,胆传肝,一臓一腑,一雌一雄,阴阳相间,循环无端。如肝之心,心之肺,肺之肾,肾之脾,此皆经气绝而死不治者也。 8.“肺之肾,谓之重阴”,即肾本身是受纳来自肺的营养与津液。当肾有病时,肺还是不顾一切地给它提供很多的营养与津液,就是加重肾的压力,谓之重阴。 *肺之肾亦生阳之属,因肺肾为牝臓,以阴传阴,故名重阴。辟,偏僻也。以水臓而反传所不胜之脾土,故谓之辟阴。此皆不治之死候也。 9.“肾之脾,谓之辟阴”,脾是土,肾是水,正常人的土是来克(制约、制衡)水的。当有积水问题时,我们要去强脾,把水慢慢排出去,这是最基本的想法。但真正的传神的想法就不是这样子了。肾本身有阳在里面,我们叫肾阳。因为有阳在里面,我们才有动力和力量,可以举重物,可以有智慧和记忆。而阳要固守在里面,就要靠土。所以阳不怕多,阳要能够潜在下面。肾是寒水,肾阳要乖乖地躲在水里要靠谁?靠脾脏,因为脾能制水。 10.当遇到肾阳不固的病人时,经方家把他的脾脏一加强,就小便不溺、精不遗了,为什么?脾土可以治肾水呀,这才是根本。 七-4-1、腑脏之满与实1.臓和腑不太一样。臓可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 2.我举例子给你听。比如说胃,你吃了很多东西——“实”就是东西,胃可以实,没有关系,因为食物一消化后就跑到小肠了。这时候变成小肠是实,胃就是空的。 所以腑可以实,但是不可以满。 3.什么叫做满?比如说便秘:七天没有大便,堵到这边了,你还在吃,就是过满。 4.满和胀不一样。胀是充满了很多阴的津液。 5.“实”跟“满”的定义不一样,“满”只是充满而已,而“实”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里面,这是基本的原则。 6.肝有实会让心脏搏动的速度变得很快。因为肝阳很亢时,里面有实,肝阳没办法待在里面,它会往外走。那肝木一出来就遇到心火,木生火,心脏就跳得非常快,快到八九一息。一息就是一呼一吸。一息跳到八九下、十下时,人就快死掉了。 7.正常人是一息五下。在《易经》中,一到十的数正中间就是五,五数是最标准的。太过或不及都不行,越靠近二、一时越危险,越靠近九、十时越危险。 8.如果病人原来的心跳是七或三,你帮他治到变成五,那你是高手;本来是五或六,你给他治到十,那就是你搞错方向了。这个也可以从脉的速度摸出来。 注:标记*的句子为补充译注,摘自姚春鹏版《黄帝内经》。 |
|
来自: dengshu059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