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与共生理论和协同发展

 凌宗伟 2023-08-25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与一朋友聊天,谈及对“共生课堂”的操作性,想到了“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与协同理论。个人认为在教育场景中,“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共生理论和协同发展可以有以下的应用:

1. 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的合作:在该设置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创新者;评价者则可以帮助确定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提供反馈供各方改善和发展。

2. 教学过程的互动和反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评价方式也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持一致。而学生需要通过反馈调整学习策略和行为。

3. 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力量,鼓励跨学科学习与思考,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探讨新课程方案提出的综合学习要求的实践路径,协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

协同理念下的共生课堂,大概可以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共享的目标:教师与学生应共享一个学习目标。这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享信息,齐心合力推进学习进程,共同完成任务。

彼此的信任:在共生课堂中,教师需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深厚的信任。待人以诚,相应学生会对教育和教师产生信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信任是在反复试验、同舟共济、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选择性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可选择的任务,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动态变化的教教学环境和学生生长的需求。

积极的互动:共生课堂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深度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和个别性与群体性反馈,凸显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行动后反思’是我们改正错误的方式之一,这可以确保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积极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或习惯,促进学生分步达标。

看得见的进步: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共生课堂中应当很明显,即使是小步进步也应该被注意和肯定。

情境式学习: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通过生活实践来感知和理解学习内容的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