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读书好》 :32位民国大咖倾囊相授,手把手教你大师级阅读方法

 一寸书 2023-08-25 发布于上海

读这本书就像同时在与许多大学问家聊家常,在亲切与轻松中得到许多关于读书乃至人生的金玉良言,获益良多,相见恨晚,非常值得在此做一番梳理与记录,有需要的记得及时收藏哦!

散文家、翻译家钱歌川在其中写道:“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每次一读到这种逼人自省的文字,就觉得羞愧难当。可惜人生不会重来,我辈唯有珍惜当下……

阅读的广博

胡适总结的读书方法,我已经提过不止一次,就连公号名称也由此而来。

胡适提倡“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首先强调广度,打好“金字塔”的地基,然后才是深度,建造“塔尖”。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既不够广,也不够深,很难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读书“金字塔”出来。

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出版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王云五甚至直接劝大家“学算学”,以“得到正确的思想”。真正会读书的人,甚至文理都是相通的,可以轻松跨界。

但是这种广博其实并不单纯等同于多而杂,而是需要成系统的。

丰子恺说:“头脑清楚而记忆力强大的人,凡读一书,能处处注意其系统,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分门别类,做成井然的条理,虽未到书中详叙细事的地方,亦能知道这详叙位在全系统中哪一门哪类哪一条目之下,及其在全部中重要程度如何。这仿佛在读者的头脑中画出全书的一览表。我认为这是知识书籍的最良的读法。”

这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知识体系”之类的概念。关于搭建“知识体系”及“认知体系”的方法,我也在其他文章及阅读教程中仔细分析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阅读的专一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有许多的大师级人物都在悔恨自己年轻时读书的不专心,比如,王云五说:“假使我读书能有系统,二十余年来专攻一学,那末,像我这样肯用功而又有小聪明的人,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专家。现在呢,我变了一个'四不像’,……直学到现在头发白,六十岁了。从前我读书好像绕远路,倘使我能专心做一事,那是多么好呢!”

他总结道:“读书第一要定方针为学要像金字塔,不要滥看。”和胡适的理论不同,王云五强调的是“塔尖”处的专业阅读。

作家和翻译家章衣萍也在《作文与读书》里说:“一面是应该知道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著作并不多,我们应该选最好的书来读。……使自己受了书的影响,使书的灵魂,成为自己的骨肉的。这叫做精选的读法。”确实,就像想要写好文章,必须先读许多经典杰作一样。

政论家徐复观告诫道:“读书的大敌是浮浅,当今最坏的风气也便是浮浅。”这话倒是无论何时都不觉得过时。他所推荐的《朱子读书法》,哲学家、哲学史家贺麟也提到了:“朱子说读书须'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最足以表示这种如临战阵的读书精神,且足以做我们读书的指针。”因为“读书如临战场,不能战胜书籍,利用书籍,即会为书籍所役使,做书本的奴隶。”这些都对应了朱子读书法中的“熟读精思”“着紧用力”两条。

所谓朱子读书法,即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的老师的训导又称“朱子读书六法”,分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六法。朱子读书法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很值得今天的人研究借鉴。

非读不可吗?

为什么非要读书?书可以不读吗?

饱学之士们告诉你,当然可以不读。他们还会告诉你,读书首先是要为着乐趣。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里提到了李清照夫妇读书的趣事:两人吃完饭,便“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虽处忧患困穷之中,而“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如果读书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乐趣,那么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不如去打游戏,刷小视频。

古典文学家、红学家陈钟凡也说:“读书为着要解决问题,否则可不必读。我们要用最经济的方法去读最有用的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能带着问题去读书,往往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节省许多时间。身为文字工作者,我经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某一个知识点,甚至某个领域。但偏偏是这种时候,查阅资料与消化吸收的效率却最高。也许这就是朱熹所言“着紧用力”的功效。

当然,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和杀时间,也没有错,娱乐自己也是好的。总之,读不读,真的没什么好争的。倒是读什么,怎么读,才是更需要思考的。

书目的选择

王云五说:“对于一个普通人要读的书太多,所以读书要经过一番选书工夫。”他认为,“读书一定要学索引”“还要尽量利用字典。”他还提到了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原文意思重新写下来,再回头对照修改,如此循环,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当身边没有老师时,不妨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与此同时,深度阅读一本好书,受益自然要比泛读大得多。

朱光潜也认为,“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又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详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这就是原典和经典的价值所在。

朱光潜还说:“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10遍。”

时间精力有限,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可是那么多书都在诱惑着自己,到底该选哪一本呢?或者你说我就是经不住诱惑,就是什么书都想读,怎么办呢?

其实我也和你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好在理智的我最终跟贪心的自己达成了和解。你也不妨选择一些书作为自己的主要阅读对象,未必要占多大的比例,只要能坚持不断就好,要求不要太高。而其他的书也可以随缘去读,包括畅销书,比如朋友推荐的,偶然看到被吸引的,深受好评的等等,只要这些书都能使得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甚至还能有些收获,就算值得耗费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来就是“不做无聊之事,难度有生之涯”,又何必把阅读也搞得如同军训呢?不过呢,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真的是自律性很强的人,或者是真的有必要精简阅读的,还是建议严格遵守选书原则。

在这本《怎样读书好》中,关于具体如何择书,教育家江问渔说得更加详细:

“(1)审明内容是否为我所需要;(2)配合时间,是否能在一个定期内读完。”采用什么读法,则取决于:“(1)哪些需要精读;(2)哪些需要略读。”读完要做“表解”“摘录”“评论”

此外读书还有“三戒”“四要”“(二)读书有三戒:1.戒盲读。不加选择,一会儿看这类,一会儿看那类,徒耗时间,一无所得;2.戒浪读。虽经选择,而不确定目标,且忽作忽辍;3.戒死读。不反省,不详察,不求与事实相考证。(三)读书有四要:1.要与物的观察相印证;2.要与事的体验相融合;3.要配合目的、时间和需要;4.要思学合一。”

翻译家傅东华则建议先浏览目录,再判断“哪一本书该读,哪一本书不该读,哪一本书该先读,哪一本该后读”。其实这些说的都是做个人书单、阅读计划的事情。做书单的方法我也已经写过,暂且不在这里赘述。

读书的速成

用英文写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张素民说,“你应知关于这门科目的重要节目,应知某几部书足以代表某一派的学说,或某人的某几部书足以代表某人的某种学说”。其实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速成的读书法发扬光大的。

前罗辑思维知识策划人李源在他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创造了一套“极简读书法”,在书的附录中给大家列出了一份详细的书单,即每个领域只要读三本经典的重要书籍,即可快速了解。这也是读书的一种捷径,很值得“大忙人”们参考。

说有就有的时间

古往今来,大家都说没时间读书。王云五却给当时的学生算了一笔账,证明“不怕没有时间,只怕没有读书的志气。”但是当然了,这种话自然比较理想化。现代社会的diversions实在太多了,集中注意力去潜心读书普遍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只不过这些警钟长鸣还是会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督促我们想办法挤出时间而已。

例如个人时间也很紧张的我,现在就尽量想办法用上早晚的通勤时间,哪怕只在手机上看一会也是好的。但是困难肯定不会少,比如换乘多次,经常没有座位,看手机太费眼,听书噪音太大,……各种不便,再加上太过投入还容易坐过站、上错车,因此只能作不连贯的碎片化阅读。还好自己本就容易分心,……但是无论如何,一切都是为了努力争取那么一点点阅读的权利和乐趣罢了。

王云五先生的这句话很适合大家自勉:“总之,我们不要怕没有时间读书,我们要尽量享福,有一半时间也好,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也好。时间是不成问题的。”读书本来就是享福,不是受罪的。如果觉得是受罪,那就可以考虑,这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吗?可以不读,就不用读了。如果觉得是享受,那么又怎么会真的没有一点时间呢?

此外,最好给自己的阅读定个时间限制,即“克期”读书。“克期是一本书拿到手里,定若干期限读完,就该准期读完。”章衣萍向胡适请教读书的方法,胡适就说“应该克期”

这一点我并不能完全践行,但最近也在试图了结一些拖了好几年没有读完的书。读完书,写完评价的那一刻,感觉就像了了一桩心事一样。克服了拖延症,自然就能增强读书的成就感,从而有动力,也有信心再读更多。

读书也是体力活

马寅初关于读书,头头是道地列出了许多经验。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他体力上的充沛。他的法宝就是跑山和冷水浴。“每于清晨即起跑山,活动血脉,吸收新鲜空气,回后读书,精神加倍,晚间睡觉以前,必洗冷水浴,故虽读书至深夜,亦能鼾然睡去,无神经衰弱之弊”

我因为久坐,颈椎不行,经常觉得大脑缺氧,昏昏沉沉不够清醒。看来也是严重缺乏锻炼的缘故。因为有孩子的黏缠,时间上也是无法安排。现在因为工作的体力消耗较大,更是觉得读书的疲惫与难以安心。

理想的读书状态,大概只有退休之后才能轻松实现了,然而我们又都是等不起的,所以办法还是得想,问题还是得解决,困难还是得克服。

读外文书的诀窍

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樊仲云说:“我所读的,大抵是英文而有日文译注的文学作品,因此,我得由日文以解释英文,由英文以理会日文,从两方面的比较对照,认取其意义所在。”

无独有偶,丰子恺介绍自己在日本留学时采用的方法,也是这种类似的对照阅读学习法。此外他认为,人生短暂,学习每一样新技能最好可以速战速决,读书也应该“克日读完”,背单词也是如此。

“语言文字,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的本身。”很多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工具,而不是用在研究学问本身上,可是“我们的人生有几回可供拖长呢?”这些话都是来自大师们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句句振聋发聩,令人相见恨晚。

林语堂则建议,学英语不必在文法上浪费太多时间,此外就是要多浏览鲜活的现代文。确实这一点是至今许多人都欠缺的。中文阅读材料已经浩如烟海,更别说英文了。想想自己床头吃灰的《刀锋》英文版,心中又多一个惭愧。

关于《怎样读书好》这本书就说到这里。下面的链接是中图网的,真的是难得最低价可以淘到的宝贝。在某夫子上面,即使二手也是翻倍的价。喜欢纸质书的不要错过咯,便宜的链接很容易随时失效

号主也不挣你啥钱,挑选图书都是奔着为自己挑书的原则,追求最高性价比,而不是最高回扣。即使有人购买,也只有几毛钱的佣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良心荐书,买卖随缘哈……

想要更加系统地了解关于读书的经验、技巧与方法等,推荐去“一寸书”的百家号上购买相关课程。

一杯奶茶钱,少走弯路,终生受益,值得你拥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