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韩学杰 2023-8-18 19:31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沈氏女科的一号方。 沈氏女科治疗实证的方子,祛痰的方子温胆汤,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化裁而来。化裁后的方子中原本有8味药,经过调整后剩4味,即枳壳、云苓、陈皮和竹茹,温胆汤四味。 适合痰浊较盛、苔腻的患者,这是祛痰浊的方子,称为温胆汤四味。 在原方中,生姜、大枣、甘草和半夏不利于痰浊化热,因此去掉了这些药。沈老认为太热,因此留下了枳壳、云苓、陈皮和竹茹,组成了温胆汤四味。 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理气和胃。适用于痰浊盛、苔腻的患者。 温胆汤还有六味和八味之分。在温胆汤四味的基础上,加入石菖蒲和郁金,可调整情绪和气机,改善胃口。如果患者情绪不佳、焦虑,可加入石菖蒲和郁金,组成温胆汤六味。如果患者有血脉瘀滞的情况,可在温胆汤六味的基础上,加入川芎和丹参。丹参可养血活血,功效与四物汤相似;川芎可行气透窍、活血化淤。 记住了吗? 简析温胆汤 叶橘泉 养生正道 2020-10-18 11:00 发表于北京 温胆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在经方大家叶橘泉老先生的手中,更是将一首温胆汤灵活化用成解决十余种疑难杂症的百变良方。 温胆汤 作者/叶橘泉 处方组成 竹茹6~12g,茯苓9~15g,半夏6~12g,枳壳6~12g,陈皮9~15g,甘草3~9g,干姜3~6片,大枣2~4枚,水煎服。 临证直觉诊断(一)——辨证 头晕目眩,恶心欲吐,焦虑不安,惊悸不宁。虚烦不眠,夜间多梦。动则出汗,体重倦怠,食欲不振。舌质偏红或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临证直觉诊断(二)——辨病 1.梅尼埃病。 2.高血压病。 3.脑动脉硬化性痴呆症。 4.心律失常。 5.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 6.心脏神经官能症。 7.抑郁症。 8.精神分裂症。 9.顽固性失眠。 10.慢性胃炎。 11.胃/十二指肠溃疡。 12.帕金森病。 13.小儿夜啼。 临证直觉诊断(三)——辨体质 神经体质,体格中等或略胖。容易紧张惊悸,失眠不安。 慎用或禁忌 孕妇或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或禁用本方。 临床加减应用 1.梅尼埃病 本方加钩藤、泽泻、茯苓。 2.高血压病 本方加白菊花、连钱草、决明子。 3.脑动脉硬化性痴呆症 本方加远志、丹参、石菖蒲。 4.心律失常 本方加全瓜蒌、郁金、天竺黄。 5.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 本方加丹参、山楂子、鲜鱼腥草。 6.心脏神经官能症 本方加玉竹、朱砂、龙骨。 7.抑郁症 本方加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 8.精神分裂症 本方加马宝、鬼箭羽、景天三七。 9.顽固性失眠 本方加酸枣仁、珍珠母、龙齿。 10.慢性胃炎 本方加麦芽、砂仁、玫瑰花。 11.胃/十二指肠溃疡 本方加木香、川楝子、白及。 12.帕金森病 本方加钩藤、厚朴、灵磁石。 13.小儿夜啼 本方加山楂肉、贝母、鸡内金。 七十年临证医案与心得 抑郁症 姚某,女性,40岁,干部。1970年2月初诊。 患者自诉数月前下放到五七干校以来,由于政治审查等问题的干扰,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自觉胸闷心悸,不思饮食,呕吐呃逆。失眠严重,且常在睡梦中惊醒。白天焦虑不安,头重头晕,身倦乏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症状严重时情绪悲观绝望,甚至厌世。几个月来体重减轻了十来斤。 患者在五七干校中心医务室内科就诊,服药及接受理疗后未见显效,因而转来中医科。诊见患者体格中等,沉默少言,表情紧张,腹部脐周较硬,按之稍有压痛。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滑。 先从疏肝解郁着手,方选柴胡疏肝散。患者服用7剂后自觉头重头晕略有好转,食欲亦有增进,但是胸闷心悸、呕吐呃逆、乳房作胀、焦虑不安、梦中惊醒等症仍较显著。考虑到患者乃属胆胃疏泄失调,改用清胆和胃法,投以温胆汤加味: 竹茹9g,茯苓12g,半夏9g,枳壳9g,酸枣仁12g,夜交藤12g,陈皮9g,甘草3g,干姜3g,大枣3枚,水煎服。 嘱患者先服3剂。 二诊:患者服药3剂后,自觉胸闷心悸、呕吐呃逆、乳房作胀等症有显著改善,焦虑不安,梦中惊醒之症亦有明显减轻,嘱再服温胆汤加味7剂。 三诊:此次药后患者诸症皆失。为巩固疗效,仍嘱继续服用原方。 患者前后共服温胆汤加味六十余剂。经随访患者1年,未见复发。 《叶橘泉临证直觉诊断学》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波动,图书信息有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显示的情况,此时可通过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 本书原名《临证直觉诊断学》,是叶橘泉先生最为重视的著作。临证直觉诊断(辨证、辨病、辨体质)是中医大夫的经典辨证模式,书中记录了叶橘泉先生在临证直觉诊断中常用的76种重要处方,其中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每种处方的后面列举了著者临床治疗的医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