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是打了封印的“神”,都拥有超能力!

 扫地僧一一 2023-08-26 发布于江苏

作者:水木然


每个人都是被打了封印的“神”,然后被关押在地球上。

其实我们都拥有超能力,但是该如何打开这种超能力?

本文内容请务必收藏看完,它将使你终身受用!

1

首先,中国有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实这段话还有两句:“人和不如己合,己合不如神助”。

这个神就是我们的元神,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找到自己的元神。

中国还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元神就一直在上方审视者我们,一旦你觉察了它,并借助了它的力量,“元神”就会源源不断的给你提供能量,让你像开挂一样,做事“如有神助”,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神,但是被打了封印,被封闭在地球上了。‍

我们在娘胎里形成生命的那一刻,基因都被刻在身体里了,每一天我们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早就被标注在基因里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被写好的,我们只能老老实实的负责执行,毫无反抗之力。

另外,我们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在的家乡环境、父母身份、教育资源,以及亲戚朋友等等,共同构成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很多人都感知到不到这个圈的存在,也从没有想过要摆脱这个圈。

这个圈里发生的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而圈外面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是麻木不仁的。我们自认为可以改变一切,其实很多变化早就被设定好了轨道,我们的命运就这样的被诡异的操控着。

这就是封印,每个人都在出生之前打了封印,就像存有黄金的保险库一样,一层一层的封印,尘封你累世的轨迹以及能力。这样做的意义是为了让你这一世更有意义,每个人都是全新的生命,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

2

封印也是一个怪圈,人生最难突破的就是这个圈。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水木然经常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能逃出这个圈的人寥寥无几,这个逃出来的过程叫自强,也叫觉醒。

所以每个人其实天生都有超能力,比如千里眼、千里耳、遨游宇宙等等……这些能力你的元神都具备,但是由于元神被我们雪藏了,所以我们无法调动这些能力,也可以这样说:这些超能力都被我们的贪嗔痴给遮盖了。

一般人只能看到某个频率范围内的颜色,只能听见某个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红外线和紫外线人们就看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也听不见,但也它们广泛存在。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这些超能力,感应到常人无法感应的东西。


而人在应激条件下可以打开这些超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比如妈妈在危险时刻保护孩子的时候,会爆发很大的力量;比如人在高度紧张的时候都会有视力变好、记忆力增强;再比如当遭遇到交通事故时人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肇事者的车牌号,甚至过目不忘,这就是应激状态下激发的潜能。 

因为人在应激情况下,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且心中的情感会被瞬间激发,这种力量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封印。‍‍‍接下来我们就教大家打开这种超能力。

佛说: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见性,就是不断的擦去内心的尘埃,直到可以打开自己的封印,于是我们的很多超能力都恢复了。‍‍‍‍‍‍‍‍‍‍‍‍‍‍‍‍‍‍‍‍‍‍‍‍‍‍‍‍‍

3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那就要找三维世界的漏洞。

三维世界的局限是时间,但是时间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当下。唯有当下,是不受时间控制,不在时间里面,而是时间的间隙。

爱因斯坦说:时间并不存在,只有当下。在时间的缝隙之中,有一股能量在我们内心深处流淌。

如果我们能真正处于当下的状态,就能从时间的监狱中越狱,唯有在这个状态里,我和世界是合一的,这往往是修行者才能抵达的状态。

抵达这种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水木然总结了五个字:内心的流淌。

所谓“内心的流淌”,就是某一刻我们内心忽然流入了一股能量,这时心田就像花儿一样绽放,从卷缩到舒展,然后这股能量开始自由的流淌,这就是心流的状态。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一个是创造出来的,都是内心流淌出来的。正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醉酒之后完成的;李白写《将进酒》,也是醉酒后完成的,因为只有在醉酒之后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当“我”被忘记了,“元神”就被唤醒了。

李小龙在练习截拳道时说过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每学到一样东西,同时也会失去一样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都应该被遗忘。

不要成为知识的奴隶,只有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性,你才可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人,从而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虚空,流动。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漂流在虚空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安逸无虑,空空如也。这时你可以毫无意识地超越任何技术,还很可能去创新和创造。

让所有的知识和方法都随风而去,让心无知无觉地工作。让“自我”消失到无人知晓的地方。

我们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越多,灵性就会越来越少,行为模式就会越来越机械化。

水木然说过一句话: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加开放和健康的思维模型,而不是获取知识本身。如果只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就会成为知识的奴隶,就会着相。

认知很重要,但每一种认知都是一种障碍。唯有一个健康开放的心智模型,才能驾驭更多认知,才能修炼出一种空性。

4

忘记知识,忘记方法,忘记目标,全然关注当下,任由自己内心流淌,这样才能创造奇迹。

所以,忘我和无我很重要。佛家强调“”,叫空生妙有;道家强调“”,叫无中生有。修行人修的就是这种“空无”的境界,也就是禅宗一直强调的“空性”。修行到一定境界就可以把自己“放空”,这时人体就像一个超导体,电阻几乎为0,进入心流状态,高维能量就流淌进来了。

这时的人根本不需要创作,只需要尽情流淌,伟大的作品就被挥洒出来了。就彷佛有某个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做事,这种做事的状态也叫“如有神助”。

所有的神来之笔,所有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都是我们摆脱了对目标的控制之后,沉浸在心流中创造出来的。

古希腊哲人称这种状态为“狂喜”,一种妙不可言的巅峰状态,内在感受到极大的充盈。

正如毕加索认为他的作品并非是他画出来的,而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比他更大的力量在托举着他创作。

这种状态就好像“我”好像消失了,想法也消失了,目标也消失了,一切只有当下了,甚至连当下的心念都没有。这就是《金刚经》里说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

其实这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能力,只是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种障眼法,我们都迷失在红尘俗世中,每个人都是被封了印的神。

只要能带着这种觉知生活,总有一天可以冲破障碍,显现真我。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就是我的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