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为什么欺骗与谎言的力量会大大超过事实与科学

 凌宗伟 2023-08-28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有朋友问为什么欺骗与谎言的力量会大大超过事实与科学。扒皮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涉及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群体行为、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

欺骗和谎言之所以有时能超过事实和科学的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类的认知过程并非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各种情绪、偏见、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事实和科学的复杂性,欺骗和谎言通常更加简单直接,并能很快捷地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因此,能够巧妙地歪曲事实、操控情绪的人,往往能引导他人的思维,从而影响他们的观点和行为。譬如,我们讨论什么是“科学阅读”时的认知就不如机器那么理智。

其次,人类容易受庸群效应和权威效应的影响,常常更愿意相信众人之选和权威人物,社会和舆论环境也往往倾向于崇尚强者和胜利者,这就使得那些能够把握舆论导向,操控公众情绪的欺骗与谎言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引发强烈的社群反应,确认或强化人们已存在的信念,即使这些信念与事实相悖。

次,人类是一种社交动物,人们往往会寻求归属感,因此倾向于与能引起共情、符合集体利益的人站在同一边。谎言和欺骗经常利用人的情绪,如恐惧、愤怒、好奇等,而情绪的驱动使得人们更可能接受和相信这些信息。所以,能够鼓动情绪的人往往能更好地满足这种心理需求,从而获得人们的支持。

另外,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祖先在生存竞争中,那些能够操控他人、操控群体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资源,因此更有可能生存下来。这种特性在基因中传递下来,形成了人类的一种自然倾向。关于这有一点读读《愚昧者:为什么我们会自我欺骗?从演化逻辑和心理学透视人类欺骗的科学》也许就会理解。著名演化理论学者崔弗斯在认为,我们常常会先欺骗自己,好让自己更能欺骗别人。若要骗过别人,我们要隐藏欺骗的意图和细节,也会选择性回忆,并采取偏颇的立场。这段文字具体来说,大概是这样的:只有自己真心信服了自己的谎言,才能更有效地向他人传递欺骗性信息,这就是自我欺骗的过程。欺骗是一种策略,而自我欺骗则是欺骗策略的一种演化。从心理层面来看,自我欺骗可以减小欺骗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冲突,从而使得人们更有信服力地进行欺骗行为。人们倾向性地回忆、解读和强调一些支持自己欺骗行为的信息,避免和忽视那些反对自己欺骗行为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认知偏见的表现。

信息时代,人们会从各种来源不断接收到各种信息,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就很可能被错误的信息误导。这里的“错误信息”既包括有意识的虚假新闻或欺骗性信息,也包括无意识的误解或偏见。

作为教师,需要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网络上冲突的信息,学会甄别真假,不被过于极端或偏激的观点所影响。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人为何会产生歪曲的认知或倾向性,更好地识别和抵抗各种形式的操控,从而更加理性地判断和行动。

问题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必要的批判性思考意与能量,又如何寄希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愚昧者:为什么我们会自我欺骗?从演化逻辑和心理学透视人类欺骗的科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很有意思:“社会偏见的无意识影响尤为体现在争吵一事上。人类之间的争吵往往无法达成一致,这是因为实际上在争吵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口角看起来总是突然间爆发的人,但是实际上两面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墙在争吵发生之前就已经树立在唾沫河的两岸了,只等着愤怒的闪电将它们显露出来。这两面墙是由建造了社会偏见的同一位水泥工堆砌起来的,如果需要的话,社会偏见会向你提供大把的例证,帮你们把各自的观点墙越砌越高。”

当人们争论时,他们通常带有预设的、已经深深根植的思想或信念,这些观点如同两堵墙,隔断了互相理解和沟通。当争吵开始,情绪的激发如同闪电,使这两堵墙更加明显,双方则越发坚守各自的立场,并利用身边的信息来“堆砌”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与他人沟通、争论时,我们倾向于寻找和重视那些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同时忽视或贬低和我们观点不符的信息。这种偏见在争吵中尤其显著,因为争吵经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情绪的激发会放大认知偏见的效应。

所以,在许多时候我选择闭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