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玉璧的历史基本贯穿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玉器发展演变及千古兴亡的历经者和实践者。其样式形态多样、莹润饱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玉璧的存在对于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演变占据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玉璧承载了人类历史近万年对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的文明之眼,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生死、人伦、阶级、价值等思想意识的思考和理解,可以说玉璧的演变史就是古代玉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 一、玉璧的由来和演变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种类之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玉璧的出现基于先民原始的、朴素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之后玉璧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与完善,其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发生改变。各时期的流行观念与思想影响着玉璧的功能衍生和转化。玉璧的使用制度与等级制度慢慢在西周时开始形成,并在汉代完备。玉璧的承载形式逐渐多样化,其地位也随着时代和功能的改变开始逐步提升。 玉璧形制的演变 玉璧的形制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也经历了数次改变,大型的璧逐渐成为主要的玉璧种类,而多孔璧及其他造型的单孔壁,如牙璧、璜联璧等慢慢衰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且纹饰璧的出现开始替代素面璧成为玉璧的主要类型。玉璧的形制变化逐步由玉器外部形态的差异,转变为玉璧装饰纹样的差异。 玉壁制作工艺的变化 玉璧在出现萌芽的阶段制作方式承袭新旧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方法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之后切割、管钻技术的应用,是玉璧制作的第一次技术提升,为玉璧的量化生产以及玉形规范提供了技术条件。春秋时期铁质砣具的出现和使用是玉璧制作技艺的再一次技术提升,从技术层面促成了东周时期以及汉代玉文化顶峰时期玉璧的大量出现,并且纹饰玉璧比例也大幅上升,纹样更加丰富、复杂。 玉璧的功能 玉璧作为被选中的权力象征物,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接纳、赋予自身更多的功能与意义以适应权力拥有者的需求。玉璧在古代广泛用于权力象征和礼仪活动,代表着拥有者的权力、地位和尊严。也是沟通天地、神灵的法器,为某种祭祀或礼仪用器,具有特殊的功能与意义。 同时用于墓葬随葬玉璧习俗或一定的下葬祭祀活动。玉石璧也具备良好的音乐性能,可以作为祭祀乐舞活动中的打击乐器使用。 二、新石器时代的玉璧我国考古学文化中出土的玉璧,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璧是距今已有 9000年左右历史的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其后玉璧在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各地区各时期不同地点皆有发现。根据玉璧的形态,其分类因玉璧中央钻孔的数量可将其分为单孔璧和联璧两大类 单孔壁的各种类型 单孔璧是新石器时代玉璧中存在数量最多的璧类,占到了所有玉璧中的绝大多数。璧面的形状各有不同,中孔也有些变化,根据主要的变化因素,还可将其分为圆璧、不规则壁、方璧、牙璧、璜联璧、有领璧等几个小类别。 圆壁 圆璧是单孔璧中的最早出现,也是最主要类型。根据圆璧的璧面大小,可分为小型圆璧和大型圆璧两类。小型圆璧直径一般小于 5 厘米,大多在 3至4 厘米左右。制作比较规整,大多数因中孔管钻形成,个别为桯钻。玉璧的断面有楔形、长方形、枣核形等多种形态,形态不一,可见当时外部形态就已经开始有了演变趋势。大型圆璧主一般大小大于 5 厘米,以 7至15 厘米间的最为常见还有直径 20 厘米以上的圆璧为超大玉璧,数量存在较少。 不规则璧 玉器的外廓大致呈现不规则圆形,或者是长圆形,或者是多边形等,璧面的外缘处打磨变薄为刃状。这类玉器器形较大,直径多大于 5 厘米,璧面的变化比较多。 方璧 方壁的外廓为圆角方形或长方形,中央有小孔。这类玉璧一般器形较大,直径大于 5 厘米。璧面外缘或内外缘一般磨薄为刃状,在玉璧中占比较大。 牙璧 玉璧器体的外廓为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有孔,璧的外缘刻划、琢磨出现齿牙。贯穿了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牙璧的造型多样,齿牙变化各异,根据牙璧的形状可大致分为不规则牙 璧、圆形牙璧、三角形牙璧、方形牙璧 四小类。 有领璧 玉器外体呈现圆形外廓,中央孔洞周边单侧或者两侧留有高台,像衣领。也被称带领璧、有领环、T 字形环、凸缘环、凸唇环、凸唇璧等等。这类器物称“环”的比较多,但是由于其环面一般都较宽。 联璧的类型样式 联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圆形玉璧相连成器,有双联、三联及四联璧。数量较少,联璧的器形从出现就基本定型,并沿用至距今 5000 年前后。 双联壁 双联壁分为三大类,梯形双联璧整体表现为上小下大,呈梯形,联璧的分隔划出 V 型缺口。玉器器身呈现中央厚而边缘较薄的样式,璧孔大多单面钻孔,大小不一,一般上大而下小。长方形双联璧整体呈长方形。圆形双联璧整体呈两个圆环状,双璧较圆,分隔比较明显。 三、商周代玉璧的演变和样式商文化根据时代早晚分为三个时期,商代早期、中期及晚期,各自称为早商文化、中商文化及晚商文化。其商代玉璧目前主要有圆璧、有领璧两类,还有少量牙璧,有领牙璧。 圆壁 圆璧是商代玉璧的主要种类,数量最多,根据玉璧的大小,亦可分为大型圆璧和小型圆璧两类。其中大型圆璧直径一般大于 5 厘米,多在 8 厘米左右,小型圆璧直径一般小于 5 厘米。器形规整,剖切厚薄较均匀,几乎全为素面,个别璧面带旋纹,可能与制作工艺相关。基本为透闪石玉制作而成,个别为石质。 有领壁 有领璧在商代尤其是晚商阶段最为流行,出土的半数的玉璧大都是有领璧。有领璧中有极个别的为单面有领,绝大多数有领璧皆双面带领,有领璧璧面的宽窄有别,有的比较宽称为璧形,有的璧面比较窄叫做环形,遗存类型大多存在于祭祀坑、窖藏等。 牙璧 商代牙璧的数量较少,但是其贯穿了早商至晚商时期。并且出现了的器形有领牙璧,是将牙璧与有领璧整合而形成的玉璧种类。有领牙璧的齿牙形状种类多样,不具有牙璧的齿牙规律。有牙无齿的大多为圆形,中间玉孔较大,外缘处等分划雕刻出三颗锐角牙,牙上无齿。有齿无牙器形规整,璧面较宽,中孔处较小,璧领位置又矮又宽,外缘等距琢刻几组小齿。 西周时期玉璧的演变 西周玉璧的种类开始趋于统一,大型圆璧和小型圆璧占具玉璧的主体地位,其余器类皆为少数。周人并没有鲜明的用玉传统,但商代所流行的有领璧和牙璧在西周早期比较少见,而且玉璧大多多为素面,西周时期的玉璧以圆璧为绝大多数,大型圆璧、小型圆璧皆有,在小型圆璧上开始琢刻纹饰,龙、凤纹。 玉璧在此时间段仍以圆璧为主,多数玉璧的制作较为精细,形制规整,厚薄均匀,中孔管钻较直。带纹饰的玉璧数量增加,大型圆璧上雕琢刻印的纹饰多为龙纹;小型圆璧上琢刻的纹饰多为团龙、团凤纹,还有重环纹、涡纹等;双阴线大斜刀技法琢刻,内细外粗、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西周时期的玉璧的使用逐渐开始多样化,祭祀、礼仪、丧葬、宾赠等,但大多玉璧在王室及高等级贵族间的使用更为广泛。 玉璧发展鼎盛时期汉代 汉代玉璧是玉璧制作与使用的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玉璧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无论是玉璧的玉料的甄选、纹样的设计、玉壁样式构图、制作工艺的精湛流畅,还是玉璧的广泛使用,都是之前阶段所不能比拟的。 西汉早期 西汉早期玉璧主要以大型圆璧为主,几何纹样玉璧中的谷纹璧最为常见,阴线刻谷纹玉璧数量增加,同时复合纹样玉璧仍流行。大型圆璧的直径多在 15 厘米以下,而且有些玉璧的中孔较大。玉璧的使用以服饰用璧、丧葬用璧、祭祀用璧为主,组玉佩仍然在当时较为流行。 这一时期大型圆璧的造型和纹样更为丰富,根据玉璧的纹样及琢刻方式可分为素面玉璧、动物纹样玉璧、几何纹样玉璧、环带纹样玉。素面玉璧器形规整,外轮正圆,厚薄均匀,璧面素面无文。动物纹样玉璧璧面纹样以龙纹为主,以蟠虺龙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夔龙纹。琢刻的工艺上添加了阴线琢刻纹样和镂空透雕纹样 。 西汉中晚期 此时经过西汉早期数代帝王的修养生息、改革及发展,西汉中期时期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思想;推恩诸侯,加强了皇权;出师西域,讨伐匈奴,收服南越,解决内忧外患,政权逐步平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玉璧的制作与使用也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主要的玉璧种类有圆璧与出廓璧两类,以大型圆璧为主。 大型圆璧中的素面玉璧多是饰棺用璧,流行的玉璧纹样比较集中,几何纹样谷纹玉璧和复合纹样玉璧成为当时汉代玉璧的最主要种类,谷纹玉璧多带蒲纹地,谷纹以阴线刻为主。蒲纹玉璧的数量增加。出廓璧演变出多种型式,璧体增大,出廓部分纹样更为复杂多样。玉璧的体量增大,多数玉璧直径大于 15 厘米,而且中孔较小,玉肉比例基本都大于2。 西汉中晚期 当时的丧葬制度逐渐完备,重点体现在玉璧的使用上,主要有玉衣的出现并在诸侯王、列侯级墓葬中普遍使用,玉璧主要见于玉衣头罩顶部;饰棺用璧的流行,既有实体玉璧的镶嵌、悬系,也有彩绘、丝帛中图案玉璧的使用;敛尸用璧大量使用,用于墓主人身体上下、玉衣上下,成排成列;组玉佩数量较少,而西周发展而来的服饰用璧逐渐衰落;西汉祭祀制度在西汉中后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东汉时期逐渐走向没落 东汉时期的国力远不及西汉时期,东汉的服饰及丧葬制度多有简省,帝陵带头实行薄葬。东汉后期宦官、外戚相争,各地的州牧、刺史等群雄逐鹿崛,社会经济下滑,民不聊生。玉器符号化、图案化,玉器作为祥瑞,以图像的形式在墓葬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中出现,作为象征物。 东汉玉璧的使用转向衰落,玉璧数量大幅度的减少,但是玉璧的主要种类与西汉基本一致,谷纹璧、蒲纹璧、双身夔龙纹、夔凤纹玉璧都有发现,文字出廓璧相对而言在当时社会比较流行。 制度成熟的汉朝的背后 汉代玉璧的使用已经趋于成熟,礼仪用璧、祭祀用璧、丧葬用璧制度成熟。玉璧的使用有统一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与规范,由有司专门负责玉璧的制作与管理、制定玉璧的使用仪程。 同类玉璧的制作工艺及构图设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铁质工具的,提高了玉璧的制作效率,使得量化生产成为可能。玉璧侧面多琢刻数字,多认为是计数之用,足见当时玉璧生产的数量。 结语玉文化近万年的发展历史中,玉璧作为一种延续发展的玉器种类,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玉璧的演变史就如同古代玉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玉璧中所蕴含的意义经近万年的发展演变,数次转变,终得以延续,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玉璧的发展正是中华文明不断融合、变化进而发展、延续的又一展现。 参考文献 中国考古学会. 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C].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9 杨建芳. 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下册)[C]. 台北: 众志美术出版社, 2001 西北大学文化遗存学院. 西部考古(第五辑)[C].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0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古代文明(第 10 辑)[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邓聪. 东亚玉器(Ⅰ)[C].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 1998. 国家文物局. 2017 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C].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