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源的制造者,当心脏出现各种虚弱之象(学辩证之:脏腑辩证. 心脏虚证篇)

 简单医行 2023-08-29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正如不能想象肺与大肠的亲密关系一样,心与小肠同样给人以毫无关系的感觉。一个是高贵的君主,是人体最珍贵的器官,并且统管着人的意识形态,一个却身居低位,细长曲折,毫无气势,干着分清泌浊的最接地气的活。

可是,他们确然是一对CP,有一种说法,小肠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心脏不断跳动,产生热能,一部分会转移给小肠,这样心脏和小肠就拥有了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一样的振动频率,这是人体中奇妙的生理现象。小肠因为有这个热能,可以消化食物,完成分清泌浊的工作

什么叫分清泌浊?就是指小肠将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水谷精微,上输于脾;其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则下注大肠,或渗入膀胱。

所以,当心火太旺的时候,我们除了口舌生疮外,还会小便赤热,就是他们俩热量互通的表现。同理,当我们小肠火力不够时,消化功能会有影响,女性的月经也会出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将心火下移到小肠来。


本篇我们先来了解心脏的功能及病理变化:

心居胸中,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又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失常及精神意识思维改变等方面,如心悸,心痛,失眠,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等。

心的病证有虚实:

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耗,多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虚脱证;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瘀滞、气郁等引起,多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


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劳神过度,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或禀赋不足,生血之源不足而致。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心血虚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

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为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血少脉道失充,故脉细无力。

心血虚证的治法为:补益心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归脾汤

心阴虚证

心阴虚证是指阴液亏损,心失滋养,或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肝肾阴亏,不能上养,累及心阴而成。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或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心阴虚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

虚热扰心,神不守舍,故见心烦,失眠,多梦;

阴虚失滋,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故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心阴虚证的治法为:补益心阴。代表方剂为:天王补心丹

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先天不足,或年高气衰等原因而成。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心气虚,鼓动乏力,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宗气衰少,功能减退,故气短胸闷,精神疲倦;

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

动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足,血脉不荣,故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心气虚证的治法为:补益心气。代表方剂为:养心汤

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其他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成。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自汗,神疲乏力,面色㿠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或迟。

心阳虚衰,推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轻则心悸,重则怔忡;

心阳虚衰,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故见胸闷气短;

心脉失其温通而痹阻不畅,故见心胸疼痛;

阳虚温煦失职,故见畏寒肢冷;

阳虚卫外不固,故见自汗;

温运乏力,面部血脉失充,血行不畅,故见面色㿠白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弱或结、代;

阳虚水湿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心阳虚证的治法为:温通心阳。代表方剂为:桂枝甘草汤、保元汤

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神志模糊或昏迷、脉微欲绝之亡阳症状共见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亦可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引起;还可因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成。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心阳衰亡,不能外固,故冷汗淋漓;

心阳衰亡,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厥冷;

宗气外泄,不司呼吸,故见呼吸微弱;

阳气外脱,脉道失充,运血无力,不能上输头面,故面色苍白;

阳衰,血脉失于温通,则见心痛剧烈,唇舌青紫;

心神涣散,则见神志模糊,甚则昏迷;

心阳衰竭,故脉微欲绝。

心阳虚脱证的治法为:回阳救逆。代表方剂为:参附汤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有密切联系,可以出现在疾病过程中的轻重不同阶段:

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同时出现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的症状,如气短、胸闷、神疲、自汗等,且动则诸症加剧;

心阳虚证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以畏寒肢冷为特征,且心悸加重,或出现心胸疼痛、面唇青紫等表现;

心阳虚脱证,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亡阳症状,以冷汗肢厥,或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为特征。


在我们熟悉的症状中,心悸、失眠是最常见的。心血虚和心阴虚,最容易引起虚性失眠,所谓虚性失眠,简单理解就是心这个房子里面缺乏营养物质,神待不下去,在中医中比较符合【阳不入阴】的虚性证型,具体分析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

从【阳不入阴】到【阴阳抱合】,中医里的睡眠与阴阳之道 (常见病:虚证型失眠)

回家的路堵了,或者家里着火了,心神无处安放 (常见病:实证型失眠)

而心脏的实证,可以理解为房子着火了,或者房子里面堆满了杂物,或者回家的路堵了,神回不去,从而出现实证型失眠,我们在下篇详细介绍具体证型。

点击蓝字,看其他合集:

经典方及中成药的使用:经典方

简便方,治病又养生:简便方

外治法,不吃药也治病:外治法

用中医思维理解常见病:常见病

阅读好文,轻松学中医:读好文

学习手诊,了解先天与后天的健康走向:学手诊

学习舌诊,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学舌诊

学辩证,调理有方向:学辩证

如果喜欢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