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姐的预见与细节把控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31 发布于北京

01

凤姐安排袭人看望病重母亲,临走时交代袭人说:“……你妈……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

凤姐在袭人即将看望自己病重母亲时,一方面非常精心地为袭人准备回家东西,另一方面又毫不避讳地说出袭人母亲“若不中用”这种不吉利的话。

按照现在的观念,凤姐这话说得过于扎心,有些不近人情,主子味儿太足。

如果仔细体会这段故事,就会了解到凤姐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预见性,也体现了凤姐在管理上对细节的把控无可挑剔。

02

花自芳来给袭人传话时,小说只说袭人母亲病重,想女儿了,希望袭人回家看看。

至于其母亲病重到什么程度,小说并没有描写。因此,在故事进展到后来,凤姐才有“若好了若不中用了”的说法。

但是,花自芳的消息直接传递到王夫人处,除了袭人已经是王夫人眼前的红人外,恐怕也有一点事情比较紧急的因素在里面。

因此,长于观察和打算的凤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判断是袭人的母亲病情十分严重,严重程度已经到了可以考虑后事的地步。

基于这个判断,凤姐才会对袭人说出上面两种选择的话。

凤姐的这个预判,在后文中周瑞家的回话时就有了直接回应。

03

另一方面,作为贾府主管内务的大总管,袭人地位再高也仍然只是个大丫鬟。

在袭人面前,除了要安抚或者有求于袭人时,凤姐言语上不可能有什么避讳,话都可以直接说出来。

所以,凤姐对袭人说如果她母亲“不中用了”该如何如何,作为主子并没有什么不妥。

这与我们今天人与人之间一般要平等对话的氛围完全不同。

上述两个因素,完全能够解释凤姐说这句话的考虑和心情。

04

凤姐的这个预判,以及之后她所采取的措施,又反应了她对管理细节的把控,以及对人情世故的准确理解。

她能够说出袭人母亲不中用的话,其实在心里已经基本判定袭人母亲几乎处于临死状态。

她所说的“若好了就罢”,也只是一个善良的安慰,凤姐个人应该更倾向于袭人母亲救不回来。

否则,“不中用”的话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说出口。

05

尽管如此,凤姐也没有让周瑞家的或者怡红院提前准备袭人的铺盖,而只是把这种可能以及相关的安排跟袭人说了。

既然花自芳说的是他母亲病重,凤姐就不可能让袭人带着铺盖回家,除非她家人明确告诉贾府袭人母亲不行了。

即使如此,想来凤姐也不可能让铺盖随袭人一直回家,也会另外安排人随后送去,以显得袭人回家之迫切。

当然故事没有往这方面发展,而是往另一个方向发展而去。

06

袭人到家后,待周瑞家的回信说袭人的母亲已经停床了,说明花自芳所传袭人母亲想袭人,不过是让袭人回家与她母亲见最后一面的委婉说法。

这也印证了凤姐的判断。

得到消息后的凤姐,这时才同时去向王夫人汇报,并派人去怡红院取袭人的铺盖妆奁。

而在此之前,凤姐又将怡红院的两个嬷嬷唤来,将袭人去之后如何管理怡红院,对她们作了安排,并得到她们的回话。

而且很有可能的另外一件事是,在命令两个嬷嬷回怡红院安排相关事情的时候,袭人的铺盖、妆奁等,也一并让她们回去提前准备好了。

07

凤姐之所以现在才去回复王夫人,原因就在于她要等袭人回家反馈回来其家中情况后,才能够答复王夫人的询问。

否则,如果王夫人问凤姐袭人家中情况如何、袭人母亲是什么情况、袭人走之后怡红院怎么安排的等等一系列问题,凤姐就无言以对。

因此,在等周瑞家的消息反馈期间,凤姐着实将怡红院安排清楚。

因为怡红院中的宝玉,是王夫人生活中最大的事。安排袭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袭人离开后怡红院的事情安排好,这样才能够遂了王夫人的心。

08

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凤姐做的事情也十分琐碎,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凤姐对管理事务的细节把控相当妖孽,几乎到了从心所欲地步。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能够看出凤姐之所以在贾府得贾母、王夫人看重并非幸致,而是凤姐自己努力得来的。

从贬义说凤姐是机关算尽,但如果从褒义去解读凤姐,也可以说她敬业、善思、知机、有度。

李纨一直看不上凤姐,对她也颇有不愤,但是对比李纨海棠社夺权的那一幕,二人的手段和能力高下立判。

虽然李纨不服气,但是我们都知道,她与凤姐相比无论在能力还是情商上都差了一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