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1:爱好花鸟鱼虫不分家

 第一香笔记 2023-08-31 发布于四川

我在上一篇《锦鲤长得快弱兰育壮难及选别杂谈》随笔中讲到了锦鲤与兰花有着很多相同的属性,例如:文化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人文属性、赏玩特性等,其实鸟与虫也是一样的,赏玩历史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民间的斗蟋蟀行为。

花鸟鱼虫一词为什么花摆放在前面?个人以为那是指花卉家族的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涉及面广,花卉中的菊科与兰科就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科属植物。花卉中梅兰竹菊是为高雅的代表,兰花与菖蒲合称为二雅,还有牡丹、芍药真国色,蜡梅、月季、荷花、桂花,花开四季有色有香。唐·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如是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另外,花卉亦是植物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是全球氧气制造源。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主宰地球的不是人类而是植物,没有植物生存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此言非虚。植物不仅能释放出让动物赖以生存的氧气,还是动物的主要食源,而后这才产生各色各样的食物链。

生命起源说生命来自于海洋,那么这些海洋中的生物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这就要诸多外部条件符合才可以,那么海洋内的植物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总之,植物的茂盛才是一切生命体能够生存好的关键要素。

植物与人们的起居生活密不可分,已经无从考证到远古什么年代,因为这是动物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要素。因此花卉走进人们的视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花卉中大的是以树木形态存在,小的微景状如苔藓。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如是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当今用途不仅仅是作为盆景盆面装饰,自有它的生命特色。苔藓品种繁多生命系庞大,生长在气候温和水气氤氲的环境里平添无限生命气息,绿色短绒状的枝叶重重叠叠郁郁葱葱亦是地球制氧大户。苔藓大到美化森林原野,小到房檐盆面角落旮旯等,可以这么说有动物能够生存的地方就有苔藓相伴,当然,极寒地带除外。

鸟,亦是远古神兽之一。除山海经记载之外,最早能够考古的就是鱼凫文化了,以鸟作为图腾象征着人们生生不息繁荣昌盛。鱼凫氏,蚕丛与古羌融合后的分支,从公元前1760年至前1160年为成都平原近600年的历史代表。前200余年是鱼凫氏前期,此期间随着渔猎渐兴,水上交通工具的兴起,水上商贸渠道的开拓,古蜀人的活动范围不断加宽,日渐兴盛的鱼凫氏渐渐取代柏氏成为成都平原上的代表性大氏族。

夏王朝湮灭后,夏氏部分遗族南下和西进辗转来到古蜀地和蚕丛氏,柏氏,鱼凫氏,古羌,玄嚣颛顼后裔等大氏族一起慢慢改变着成都平原的风貌。在夏氏遗族的建议和古蜀各氏族的扶持下,以除恶扬正的名义创立了辉煌的古蜀神权文明。而后古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融合了夏朝族人带来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相对更系统的王权文化,鱼凫氏由此巩固了神王王权。

水鸭也。——《广韵》;另一说凫是“家鸭”。又如:凫雏幼凫凫雁(野鸭与大雁);可以理解为吃鱼的水鸟。至今我们老家还有人在放鱼鹰,学名叫鸬鹚,别名鱼鹰、水老鸦,是大型的食鱼游禽。鸬鹚中形体最小的是侏鸬鹚,体长约45厘米,体重约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鸬鹚,体长约100厘米,体重约5千克。这种鸟捕鱼能力特别强,人们饲养主要是为了捕鱼,这传承古老的人鸟合作的捕鱼方法。环保又不破坏生态平衡,并充分体现出祖先们的智慧。鸟的种类繁多,归入飞禽类。观赏鸟品种亦繁多,我就饲养过斑鸠、画眉、绣眼、鹩哥、红尾水鸲等鸟类。

鱼,是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远古开始人们就学会了饲养鱼类作为农粮为主食的下饭菜肴,河南就有“鲤鱼跳龙门”这道名菜。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盂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在古代鲫鱼的变种金鱼历史亦久远: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书《山海经》中就有红色鲫鱼的记载,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郭璞文鱼有斑采也。因为变色的鲫鱼在自然界中太明显,很容易被天敌捕捉。汉宣帝时王褒有《九怀赋》中说: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作为观赏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

远在中国的晋朝时代(265-420年)已有红色鲫鱼的记录出现。在唐代的放生池里,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宋代(960-1279)开始出现金黄色鲫鱼,人们开始用池子养金鱼,金鱼的颜色出现白花和花斑两种。到明代金鱼搬进鱼盆。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明朝之后,金鱼的家化过渡到了家家可养的盆养时代,也是这个时期,金鱼的外形发生重大改变,诞生出许多新品种。人为不断干预,会快速改变金鱼的遗传背景,赋予它们更鲜艳的体色、加倍的尾鳍、头部的肉瘤、肿起的水泡眼。金鱼所呈现的种种颜色,主要是由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根据不同的数量和排列呈现的。在金鱼成长中,有的金鱼鳞片会从各种颜色的普通鳞变成透明鳞片,这正是源于鳞片中的色素细胞逐渐消失形成。

说到观赏鱼就一定要说到鲤鱼的变种锦鲤了,在我们老家土生土长的鲤鱼有三种颜色分别是黄色与青色、红色。青色、金色鲤鱼肉质细嫩,是以黄河鲤鱼为代表种,多见于红白喜事用到,故而是吉祥鱼,当然“鲤鱼跳龙门”老家也盛传,毕竟也是中原地带嘛!喜事用红鲤鱼,不过,红鲤鱼的肉质没有另两种颜色的口感好。

鲤鱼与鲫鱼一样生命力强大,不需要每年放种苗,其卵可以附属在水草上携带,一旦塘口或水源里有它的踪影就能够自行大量地繁殖,且生长速度快,是人们主食的鱼种之一。鲤鱼的变种锦鲤则是继鲫鱼变种金鱼之后的又一大观赏鱼种。

日本在1804-1829年期间,将鲤鱼的变种移入庭院饲养,而且成为皇宫贵族的主要观赏品,所以在日本锦鲤又有贵族鱼之称。后再经过人们的改良繁育,在日本明治年间又培育出了黄斑锦鲤,在大正年间培育出大正三色,昭和年间培育出昭和三色等名贵品种。距今已经有219年选育历史,可见锦鲤文化沉淀之深厚。

日本锦鲤在1804-1829年期间内发现与不断地选育,前百年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有了后百年的品种扩张,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在1906年的时候,日本又引进德国的无鳞“革鲤”和“镜鲤”,与锦鲤杂交,培育出德系黄金、红白、秋翠等革鲤品系锦鲤。

而今天的七彩鳑鲏与七彩草叶子斗鱼则成水簇的新宠,当然,还有红、黄、银色龙鱼,以及热带鱼也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像安缘、黄缘、金钱龟等名种龟也热极一时。龟虽然是爬行动物,也归入鱼类,故而顺带说一句。

昆虫是大自然中天生的音乐家,一年四季都在上演着相似而又不同的乐律,例如:2007年某天下午在6楼的客厅里坐着休息,突然一只小蟋蟀从沙发底下又唱又跳地来到客厅的中央,立马吸引了我,并捉到小容器中,为了给它买面包虫吃,这才到了花鸟市场,从此与好多的鸟儿结缘,最让我不舍的是一对绣眼雏鸟,2008年我57日生日见到时还没有睁眼睛,经历了5·12大地震时一直带在身边故而取名叫“阿灾”与“阿难”。一对小公子能说会唱的,其成长历程以文字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上传到青鸟网,还成了当时的名星。现在家里家外都有猫就不敢养鸟了,但是室外的鸟儿却很多,除了鹩哥、鹦鹉、百灵鸟见不到,每天都能听到众多的鸟儿在歌唱,不分春夏与秋冬。画眉、绣眼、白头翁、伯劳、竹鸡、红尾水鸲、四喜、八哥等可热闹了,身在其中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其实与虫子结缘在小时候就开始了,我在《美好的人生从走进自然与喜欢花鸟鱼虫开始随笔中有专门讲到挖蝉与斗螳螂之趣事,此处不再重复。镇江有位饲养鸣虫的大王,在冬天的时候身上衣服里面挂着很多正在保育中的鸣虫,如是给虫子保温还自带孵化功能真是一举多得,可见其喜爱鸣虫之一斑,下面就虫子文化以斗蟋蟀为简要地进行讲述:

斗蟋蟀这项活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斗蟋已不是少数人的赌博手段,它已和鱼、养鸟、种花一样,成为广大人民彼此交往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或可称之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蟋蟀文化吧。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僧尼也雅好此戏。

斗蟋蟀《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蛐蛐罐有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之别,佳者数十金一对。』每一罐内须置一小扇面形过笼,作为雌雄蟋蟀交尾的『洞房』。清代北京俟冬至这天以虫会友,进行传统的『封盆』格斗。早年间斗蟋蟀规定:以二十四罐为一棹,斗之前,要先比较蟋蟀的个头大小,同一等级的即大小相当的才放入一盆决斗。两条体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进斗盆,彼此寻觅『情敌』,相遇后即互相厮杀,战胜的蟋蟀,皆冠以『将军』称号。输赢亦有赌注,一般为数斤月饼或水果,主要在求一乐。

花鸟鱼虫皆有灵,你只要爱上它,并栽培好饲养好,一年四季皆有景,花香不断色彩纷呈,鸟语花香在枝头,鱼儿嬉戏水中央,这给生活平添了无限的乐趣!观花姿百态,品香无限美好,赏鱼精彩纷呈精妙绝伦,听鸟儿歌唱与虫鸣好一派婉约之妙音,乃人生之乐也!2023831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锦鲤配图由乐乐提供!金鱼视频由邓兴于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