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以“气血”为支点,撬开耳窍,让耳鸣治肾成为历史

 天道酬勤tah926 2023-09-01 发布于上海

肾开窍于耳,治耳鸣只会治肾,这是近几年的一个大误区。

上月门诊有位患者,他耳鸣7年,最初吃抗抑郁、抗焦虑的西药,几乎无效。

后来转中医治疗,一味补肾耳鸣没好,还导致失眠。

耳鸣难治吗?

确实难治,若非西医治不好,患者也不会想到中医,将中医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耳鸣治不好?

不见得,至少柴胡治好很多耳鸣患者,助他们摆脱了无休无止的噪音困扰,治愈率高于65%。

言归正传,患者刻下症见:

1. 耳鸣,

2. 心悸,盗汗,心烦失眠;

3. 口苦口干,小便赤黄,大便干结;

4. 舌质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弦细。

我对患者说:你这是气阴两虚导致的耳鸣。为什么这么说呢?

患者53岁了,《黄帝内经》说过:年过五十,阴气自半。阴气虚了,没办法濡养耳窍,所以耳鸣。

阴衰则内热,热重伤津,在上则口干口苦,再下则肠道失润,大便干结;

虚热骚扰心神,神魂不安,所以患者心悸、心烦、失眠;

再看舌脉,患者舌淡胖,齿痕,脉沉弦细,为气血两亏之像。

处方:麦冬,太子参,元参,当归,火麻仁,生姜,炒枳壳,郁金,白芍。

前后服用1月左右,患者耳鸣基本消失,续服10剂巩固,此时已不影响生活。

可能有患者会说,1个月治疗周期太长。1个月长吗?

不长,患者受耳鸣困扰7年,也治疗了7年,两相比较起来,1个多月时间并不长。

本方药简力宏,方中麦冬、太子参、元参大补真阴,生津而能止渴,改善口苦口干;滋阴而能润燥,改善大便干结;入血分则能清热,改善失眠、烦热。

患者舌脉显示气血两亏,所以方中当归养血和血,可以治标;方中生姜、枳壳健脾,帮助脾胃后天生血之源,可以治本。

肝藏血,补阴血后需要储藏,才能防止流失,方中郁金、白芍疏肝柔肝以保阴血。

同时白芍味酸,酸味药通畅可以收敛,敛阴止汗,改善盗汗症状。

火麻仁质润多油,可以润燥滑肠,改善便秘症状。

诸药合用,清退虚热,养阴补血,既开阴血化生之源,又能藏血而保阴,方小力宏,耳鸣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