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出过不少大师。即使在地位低下、受教育权无法保证的古代,还出现了卫夫人、蔡文姬、李清照、管道昇等才女,就更不用说民国成立,女性解放的近现代了。民国以来,女书法家数量陡然而增,诞生了如萧娴、游寿、何香凝、张默君等名家。 在当时有“南萧北游”的说法,除了这几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不能不提,她就是冯文凤,被誉为“民国第一女书家”,与萧娴齐名。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她的名字已然湮没在历史中,知道的她的人寥寥无几。冯文凤留下了不少优秀书法作品,如果无人欣赏,实在是一大遗憾。 冯文凤,名鹭,字文凤,号瘦梅鹤山人,1906年生于广东江门鹤山市,其父是著名书画家冯汉。受父亲的影响,文凤自幼与艺术结缘,她的天赋不错,又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闻名乡里了。不论书法、绘画还是雕塑、篆刻,冯都继承家学,表现出色。 1931年,25岁的冯文凤参加由上海《新闻报》举办的“女子书画展”,最终在八百余参赛者中获得首奖第一名,这也让她走出南粤大地,彻底打开了全国的知名度。随后,她又参加广东美展,获得金奖。民国书法处于碑帖交融、碑学占上风的情况,这一点在冯的学书历程中也可以看出。 冯文凤以楷书入门,学颜、柳,初有功底后又不局限于此,秦篆、汉隶、魏碑各大名作她都临摹,《曹全碑》《夏承碑》“二爨”《张迁碑》拓本常置于其案头。在其父冯师韩指导下,她专攻篆隶,与民国其他女书家相比,这还是比较独特的,同时期的萧娴以擘窠大字知名,取行书字体。 冯文凤的书法都以一种含蓄内敛的气韵打动人,不论何种字体、是碑是帖,都绝无霸悍雄阔之气。冯文凤现存书法真迹以对联条屏、篆隶字体居多,她从散氏盘、《曹全碑》、李阳冰、何绍基等处取法,行笔细润轻盈,笔画细腻灵动、瘦劲自然。用笔有方有圆,在转折处又有圭角锋芒,可谓刚柔兼备。 其字结体宽疏舒展,外方内圆,整体上都以逆锋起笔,顿笔回收为主,虽然有意营造浑朴内敛的气象,但在用墨、中锋和结构上,仍能看出健劲厚重的碑体特征。冯文凤采众家之长,因此在用笔、结字上能得心应手,随时而变。用墨浓淡对比明显,时有飞白。从这些笔墨趣味中,可以领略她活泼生动的书法风格。 冯文凤既是书法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教育家,她利用殷实的家底创办了香港女子书画学校,又举办“华人女子美术展览会”。1925年时她将女子书画学校迁至上海,继续招收女学员,这些举动都令国人敬佩。当年她在广州举办书画展时,孙中山先生甚至亲自开车将她送至码头,足见其地位之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