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解汉字 第一百三十一课 帝 禘

 知愠课堂 2023-09-02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

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引申指主宰者,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天帝、上帝、君主、皇帝、称帝、为帝、尊奉为帝等。

后帝hòu dì天帝。

形声从示,帝声。本义: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甲骨文字形有多个不同的解读。

一说像古代祭天时所架高的祭台,是“的本字古人希望通过燃烧木柴产生的冲天浓烟和天神沟通。所以,在祭祀的时候搭台烧木。商周时的甲骨文、金文均象一束木柴的形状,顶上的一横表示天。又因为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上天,“帝”被引申祭天的帝王(如商王帝甲、帝乙等)。

一说像花蒂的形状,上像花的子房,中像花萼,下像雄花蕊。蒂在花的末端,引申的末端部位花蒂决定了花的开放与结果,于是又被假借作帝王”。加草字头“蒂”花蒂以示区别。有人将“帝”与“根蒂”“蒂”相联系,将“帝”释为“根蒂”“花蒂”“根蒂”都可以看做是古人对生命的崇拜。

另有一说以为的甲骨文像兵器,引申为拥有武力的帝王

篆文从正解汉字:上)”、“朿(cì)声。从指地位最高。

“禘”篆文由“示(祭祀)”和“”组成突出用心祭祀之义。“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汉儒认为“禘”有三:1、大禘,郊祭祭天。2、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jiá)”(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并称为殷祭。3、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

商代甲骨卜辞中的“帝”字有两种意义:一、指上帝。如:“自今庚子(至)于甲辰帝令雨。”其中的“帝”是指上帝。二,指祖先或神灵;如:“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

“帝”字在周朝基本延续商朝的形态和意义。

例如《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周易·泰》:“帝乙归妹。

西周以后,“帝”字的意义从主宰世界的“天帝、天神”被刻意引申表示主宰人世的“君王”,赋予“有大德之人”的新内涵

特别是在秦朝,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开启了“天子”为“帝”的先河。此后,历代君王均自称为“帝”。对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神则沿用了上古时期“昊天上帝”或“皇天上帝”的称呼,以示庄重。例如:明清皇帝祭祀上帝北京天坛祈年殿内供奉有“昊天上帝”的神位。而民间则多以“上天、皇天、老天爷”等称呼

以至于到近现代,人们渐渐忽略了“帝”表示“天帝、天神”的原本意义。忘记了中华民族自诞生至今一直信仰的最高天神的名字——“上帝”。

这也给了异族宗教借助“上帝”骗取国人信任的机会。

“上帝”一词最早的记载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后来周朝的金文也有“上帝”一词。在当时“上帝”是人们对“天”——宇宙最高神灵的称谓。

到了周朝,儒家将“上帝”演变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一词广泛出现。在儒家的五经就经常可以看到“上帝”和“昊天上帝”一词。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里“昊天上帝”、“上帝”、“天帝”和“天”都是指中国人祭祀、拜祭的“天”,是中国神话文化里主宰世界的最高的神。

例如:

《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伊尹《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墨子·非攻下》:“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

儒家五经都提到了“上帝”

根据统计:《诗经》提到'上帝’的有38处均指主宰万物的最高神。《尚书》“上帝”的32处。《礼记》有“上帝”出现20次。《论语》中有“后帝”、《道德经》中有象帝之先”。

这些都证明了“上帝”是中华文化原创的概念,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神话里最高天神的名字。

可到了现代中国人谈起“上帝”首先想到的是异族宗教的鬼神,而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拜祭的最高天神。甚至不少人人还以为“上帝”是外来词汇,完全不知道“上帝”一词在远古的甲骨文和古代经典里就已经大量出现。

近代,外族宗教通过“借用”中华神话里最高天神的名字作为它们鬼神的名字在中国传教。借助普通中国人多用“上天、皇天、老天爷”等称呼而少用“上帝”正名的机会,鸠占鹊巢,误导中国百姓以为“上帝”是外族宗教鬼神的本名。

外族宗教的鬼神YHWH最初按照叙利亚传统音译为阿罗诃(alaha,同阿拉伯语“安拉”)。(参考《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

明末,利玛窦来华传教,把YHWH译作“天主”、“天”、“上帝”、“天帝”。其《天主实义》说:“天主之称,谓物之原。如谓有所由生,则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终者,鸟兽草木是也 ; 有始无终者,天地鬼神及人之灵魂是也。天主则无始无终,而为万物始焉,为万物根柢焉。无天主则无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无所由生也。

利玛窦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儒家典籍。他发现儒家五经里“上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和外族宗教的鬼神有很大的相似性,于是决定采用“上帝”一词来作为外族宗教鬼神的称谓。

它们宗教历史对这个事实有详尽的记录:在外族宗教内部,对于如何翻译外族宗教鬼神的中文称谓,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外族宗教传教史把这一次争论命名为“译名之争”。

1877年,有120位外国新教传教士在上海集会,这次集会的会议纪要中有:“据《新旧约》所论之'上帝’,即《六经》所言'上帝’若合符节,其揆一也。迨后诸教士各执己见,辨论孔子之道。有云:'儒书所载之上帝,非造化主宰’。”( 艾约瑟译《各省教师集议记略》,载李天纲编校《万国公报文选》),

也就是说,将外族宗教的鬼神译为“上帝”,是为了偷换中国人本来就有的“上帝”信仰传播它们的教义。试图以“驱佛补儒”的手段进行传教,通过“合儒-补儒-超儒”,“阳辟佛而阴贬儒”,“贬佛毁道,援儒攻儒”等方式达到以夷变夏的目的。

结果,在近代中华经济文化和军事全面衰落而西方全面崛起的背景下,经过外族宗教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加上这一时期的国人对外来文化入侵无动于衷,无力抵抗。我们的“上帝”不知不觉被偷换成外族宗教的鬼神。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现在,随着中华全面崛起,传统文化强势复兴,我们应当拨开迷雾,除残去秽,戳穿谎言,让传统文化的真容重现神州。

“上帝”本来就是中国人祭祀的天神,在中华文化里主宰世界的最高天神的名字。上下五千年来,中国人祭祀上帝,信奉上帝,明证言顺!我们不应继续容忍歪门邪道假借“上帝”之名,欺骗中国人信奉外族的鬼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