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调《碣石调·幽兰》,欣赏唐抄文献的书法之妙!

 泊木沐 2023-09-02 发布于辽宁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文字曲谱,这首千年古调可谓是两个甲子以来最具争议和热度的古琴曲之一。遗憾的是,这卷曲谱在中国本土失传千年,仅有两种唐朝时的手抄卷子保存于日本。《碣石调·幽兰》是谁人所作?历代琴人为何热衷于打谱此曲,却又争议纷纷?唐抄文字谱的书法精妙到底在何处?

《碣石调·幽兰》(局部)

此唐人手写卷子谱《碣石调·幽兰》(第五)据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是现存最早的琴曲谱。此曲共分四段,通过描绘兰花之品格表达了虽不被重用,但并不颓丧的感情。此谱保持了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共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四千九百五十四字。此卷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画投稿邮箱:bjwenyuan@163.com

《碣石调·幽兰》(局部)

《碣石调·幽兰》(局部)

《碣石调·幽兰》序中数个 “年” 字都是武后新字,因此此谱应该是创作于武则天统治时期。但亦有人疑其断定为 “唐代所抄” 的证据不足。杨守敬在光绪六年至十年(1880 年至 1884 年)前往日本访得此谱的宝素堂写本,经当时的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其摹写录入《古逸丛书》,光绪十年出版后,此谱才传回中国。

《碣石调·幽兰》(局部)

唐抄《碣石调·幽兰》的书法遒劲,字字飞动,受到日本学者的一致推崇。然而受到当时技术限制,杨守敬带回的资料为黑白复刻,大量信息隐匿,书法之美更是无法体现,因而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曲谱内容,书法价值未得重视,实在为一大憾事。

《碣石调·幽兰》(局部)

《碣石调幽兰》以文字记写音阶及操缦手法,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共四千九百五十四字,以「耶卧」、「住」、「抑」、「末」、「蹴」、「蹙」、「唈」、「复泛」、「仰泛」、「互泛」、「放」等字记左法指法,「掌」、「半扶」、「打」、「摘」、「劈」、「却转」、「转指」、「龊」、「历」、「发刺」、「齐撮」等写右手指法,「纵容」、「节」代表共法,以「豆」代表徽位,「取声」、「附弦」等记明弦位、徽数,是手法谱一种。

《碣石调·幽兰》(局部)

《碣石调·幽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琴曲谱,也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最早的乐谱,它用文字记录下音位与指法,是古琴唐代减字谱出现之前的记录方法,留下了无数的待解之谜。《碣石调·幽兰》在国内一经刊发,就引发了琴坛震动,开启一系列深入研究。

《碣石调·幽兰》(卷末)

卷末并列举了五十九种曲名

碣石调幽兰第五(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楚调、千金调、胡笳调、感神调

楚明光、凤归林、白雪、易水、幽兰

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

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上上舞、下上舞、上间弦、下间弦

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路、悲汉月

辞汉、跨鞍、望乡、奔云、入林

华舜十游、史明五弄、董揩五弄

凤翅五路、流波、双流、三挟流泉、石上流泉

蛾眉、悲风拂陇头、风入松、游弦、楚客吟秋风

东武太山、招贤、反顾、闲居乐、凤游园、蜀侧

古侧、龙吟、千金清、屈原叹、乌夜啼、瑟调

广陵止息、楚妃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