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中国大陆拍到 900 种鸟(伯劳科)

 天童老僧 2023-09-02 发布于上海

很多年前,在深圳沙河边的林荫岛上看到一只棕背伯劳将一只暗绿绣眼狠狠摔在地上,自那以后,我一直很讨厌伯劳,不带如此残忍的,这货实在太坏了!

2023 年 Jenna M. McCullough、Jack P. Hruska、Carl H. Oliveros、Robert G. Moyle、Michael J. AndersenOrnithology 上发表《 Ultraconserved elements support the elevation of a new avian family,Eurocephalidae,the white-crowned shrikes 》,他们的研究揭示白顶林鵙属( Eurocephalus )不属于伯劳科Laniidae )而属于白顶林鵙科( Eurocephalidae ):

图片

伯劳科( Laniidae )系统发育来自 2019 年 Jerome Fuchs、Per Alstrom、Reuven Yosef、Urban Olsson 发表在上的《 Miocene diversification of an open‐habitat predatorial passerine radiation, the shrikes(Aves:PasseriformesLaniidae )》。

图片

01、黑额伯劳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330 万只成年鸟(IUCN 2016)。
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罕见。
栖息于有稀疏树木或灌木生长的开阔平原和草地,也栖息和活动于农田、旷野和路边树上与灌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大型昆虫、小型鸟类、鼠类。
02、虎纹伯劳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罕见于中国和俄罗斯,不常见于日本,在朝鲜半岛相对常见。在其非繁殖区,局部不常见或罕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栖息于平原至丘陵、山地疏林边缘,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鸟类和蜥蜴。

03、棕背伯劳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或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自的种群规模上限均为 20 万只成年鸟(Brazil 2009)。
9 个亚种中的 schach 在中国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台湾和海南岛,tricolor 在西藏和云南,原来的 formosaehainanus 已并入 schach。中国大陆常见的三种伯劳之一。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栖息于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鸟、蛙和鼠。
04、红尾伯劳

种群规模未知,在中国的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20 万只成年鸟(Brazil 200)。

4 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大陆最常见的三种伯劳之一。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有低矮树木和灌丛生长的开阔旷野、河谷、湖畔、路旁和田边地头灌丛中,也栖息于草甸灌丛、山地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灌丛及其附近的小块次生林内,成对活动,寻觅大型昆虫。

05、灰背伯劳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在中国的中西部(甘肃夏河、云南盈江、西藏波密、西藏拉萨等地),是较常见的伯劳。
2 个亚种中的 lahulensis 在藏南地区西段,tephronotus 在中西部。
栖息于低山至高山疏林地区,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
06、牛头伯劳
图片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在中国的种群规模估算为 20 万只成年鸟(Brazil 2009)。
2 个亚种中的 bucephalus 在东北和华南沿海地区,sicarius 在中部的四川、甘肃等地。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
07、荒漠伯劳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3 个亚种中的 arenarius 在新疆,tsaidamensis 在青海,isabellinus 在新疆阿尔泰山至内蒙古中部、东北部、黑龙江西部。
栖息于荒漠地区疏林地带及绿州、村落附近,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蜥蜴、大型昆虫、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
棕尾伯劳比,雄鸟头冠带明显的灰色,臀部羽毛并非纯白而带浅棕色,眉纹不明显,尾没有标尾伯劳结实。
08、红背伯劳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4800 万只成年鸟(IUCN 2016)。

漂鸟于中国新疆西北部。

栖息于较为开阔的疏林、林缘、林间空地、河边树丛和灌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09、棕尾伯劳
图片
单型种,拆分自荒漠伯劳,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不常见于新疆西部。
栖息于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灌木丛的树梢上,寻觅蜥蜴、大型昆虫、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
荒漠伯劳比,白眉纹更明显,雄鸟头冠带红色,背部带暖色,臀部羽毛纯白色,尾部色彩更深。
10、褐背伯劳
图片

2 个亚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的北部常见,而在南部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迷鸟于西藏普兰。

栖息于灌木丛的树梢上,寻觅蜥蜴、大型昆虫、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

11、栗背伯劳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2 个亚种中的 collurioides 不常见于西南和华南。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开阔次生疏林、林缘和灌丛中,也栖息于沟谷、路旁和耕地边小树及灌木上, 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鸟类和蛙、鼠。

2009 年 Urban Olsson、Per Alstrom、Lars Svensson、Mansour Aliabadian、Per Sundberg 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上发表《 The Lanius excubitor(Aves, Passeriformes)conundrum—Taxonomic dilemma when molecular and non-molecular data tell different stories 》。

图片

Olsson(2009)的研究,传统的灰伯劳 Lanius excubitor )包括 2 个进化分支:

图片

下半分支目前物种的划分没有什么争议,但上半分支许多鸟类学家持不同看法,认为其依旧是个复合体,未来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还会继续拆分,不排除草原灰伯劳会复活。
12、西方灰伯劳
图片

种群规模未知。

12 个亚种中的 homeyeri 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天山,pallidirostris 在宁夏、甘肃。

栖息于平原到山地的疏林或林间空地附近,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13、灰伯劳
图片

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100 万只(Rich 等人 2004)。

3 个亚种中的 sibiricus 不常见于黑龙江、吉林、内蒙,mollis 局部常见于内蒙古,funereus 罕见于新疆的天山。

栖息于低山次生阔叶林带的开阔或半开阔的生境,如林缘、灌丛和低矮的杂木林,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

楔尾伯劳比,它的翼斑很小,分布地也更靠北。

14、青藏楔尾伯劳
图片

单型种,拆分自楔尾伯劳,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不常见于青海东部、四川西部、甘肃。

栖息于青藏高原的灌丛草地,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楔尾伯劳比,几乎无白眉纹,飞羽为黑色,收拢翅膀时,翼斑不明现,体型也更大。

15、楔尾伯劳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在中国,常见于夏季繁殖区,迁徙途经和越冬区则局部常见。

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伯劳科鸟类拍摄难易程度:

红背伯劳、褐背伯劳:迷鸟或漂鸟,★★★★★。

青藏楔尾伯劳: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罕见伯劳,据说石渠遇见率高于川西高原,★★★。

黑额伯劳:新疆西北的罕见伯劳,★★★。

棕背伯劳、荒漠伯劳,相当不常见,★★★。

虎纹伯劳:夏季成都周边还不算罕见,★★★。

灰伯劳:内蒙古呼伦贝尔那带或许遇见率高些,东北并不常见,

牛头伯劳、栗背伯劳:不算菜鸟,

西方灰伯劳:仅限于新疆西北,

灰背伯劳:西藏八宿、甘南夏河、盈江、川西的一些山区,还行吧,

棕背伯劳、红尾伯劳、楔尾伯劳:菜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