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160》法国和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9-03 发布于上海

法国和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

公元15世纪,法国正处于政治、宗教的动乱之中,英国人又趁机侵入北部,使法国分裂为勃艮第地区、布尔日地区和北部的英国占领区等3个领地。由于法国人素有热爱艺术的传统,因而在社会动荡中仍沿着塞纳河引入了意大利美术和佛兰德斯美术,出现了以第戎、里昂、阿维尼翁为中心的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主流,产生出富盖、古戎、柯隆波等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艺术家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来。15世纪末以后,法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高利贷和国家包税制而与王权相互依附,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贵族化的道路,因此法国的美术也带有贵族化的倾向,缺少意大利、尼德兰和德国美术那样的振撼力量,但又作出了反映本民族时代风情的艺术贡献。

.富盖(1420-1480年)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他出生在法国中部地区的图尔,早年在家乡从事美术创作。1440年至1445年移居巴黎,后来到意大利访问,受到了"巨人"艺术的熏陶。大约在1447年,应邀为罗马教皇朱利四世画肖像,显示出特有的才能,从此为法王服务,1475年获得"御前美术家"的称号。50年代前后,富盖创作了《查理七世肖像》、《首相居文纳.德兹.尤桑肖像》、《财政监督官雪佛莱肖像》等大批肖像画,显示出画家在写实和心理刻画上的卓越技巧。他创作的油画《圣母和天使》、《祈祷书》和《默伦双联祭坛画》,使法国美术别开生面。《圣母和天使》是画家油画作品最精彩的一幅。

画中的圣母玛利亚毫无神秘色彩,而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位贵妇人形象。她容貌美丽,头戴珠冠,身披貂皮斗篷,敞开着的胸衣裸露出细腻的胸乳;与意大利和尼德兰人笔下的圣母相比,没有那种理想化的朴素、温雅和亲切之感,但具有尊贵和高傲的气质;画家运用严格多变的几何形体和抽象化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形象,精确的造型本领使人一目了然。

富盖的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微型画上,并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微型画派,对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型画的主要形式是书籍插图,题材来自于骑士文学宗教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俄罗斯的美术史学家阿尔巴托夫对他的微型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在描绘风景上"富盖是胜过他的尼德兰和德国的同时代人的。"《宣判阿朗森公爵》是画家最著名的微型作品,在狭小的菱形图面上画有近百个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阿尔巴托夫说:"富盖的这幅袖珍画,只有凡.埃克的作品才能够同它媲美。"古戎(1510-1572年)是法国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家和画家。他出生在巴黎,1543年前在巴黎工作。后来回到巴黎,为法王完成了不少订货。因为他参加了加尔文教而遭到迫害,于60年代逃亡国外,据说死在了意大利。古戎善于吸收古典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作品和法国哥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他是法兰西雕刻艺术的代表人物,以其流畅的线条和典雅优美的格调而著称于世。古戎留下的作品有《基督入棺》、《四使徒》、《水神喷泉》、《山泽女神》、《无罪者喷泉》等有限的几种。

《水神喷泉》是一座石浮雕,与格斯柯共同完成,作于1547年至1549年。其中塑造了半人半鱼的海神,乘风破浪的女神,手执瓦罐的火神和小爱神丘比特等神话人物。作品表现出神话故事的戏剧性情节,人物形态复杂多变,服饰飘逸多褶并有透明感,透过薄薄的衣衫,好像能看到丰满圆润的肌肤,这些特征,都是古戎雕刻艺术的基本风格。

《山泽女神》又称《泉》,是巴黎喷水池的一组浮雕,分刻在6块石碑上,合起来构成完美的作品。雕刻家以超凡脱俗的技能塑造出6位少女举起水罐进行冲洗的优美姿态,洋溢着中世纪所没有的娇媚的少女身姿,歌颂了青春生命的女性美,表达出艺术家炽热的人文主义情怀。

此外,柯隆波(1431-1512年)的雕塑《圣乔治屠龙》以及作于南特大教堂和弗朗索瓦两墓地的雕像,都以高雅和强烈的力量表明了法国美术从复兴到古典的过渡。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美术始于15世纪。由于意大利和尼德兰美术的重大影响,踊现出费尔列尔.巴索、哈依姆.乌格特、哈依姆.费尔列尔等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

16世纪上半期,查理五世大力提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不少西班牙画家前往意大利学习深造,同时也有一些意大利画家前来西班牙供职。这一时期,是西班牙较为开放的一段岁月,人文主义思想也比较活跃。在绘画创作上出现了彼得罗.贝鲁盖特、阿连赫.费尔南德斯、华内斯等著名代表,还有优秀的雕刻家阿劳索.贝鲁盖特。但是,西班牙的宗教势力和封建制度比意大利顽强得多,因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始终未能在西班牙扎根。从1556年开始,西班牙进入保守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被加以禁止,腓力二世国王也把艺术视为巩固王权的御用工具。

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有桑切斯.科埃里奥(1531-1588年)及其弟子巴道哈.克鲁斯(1551-1608年),他们的作品具有固定的姿势、外形端庄华丽,但内心刻画明显不足。著名的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1567-1583年)则是显示王权至上的建筑艺术的象征。同时,在意大利的影响下,路易斯.莫拉莱斯(1510-1586年)等人也出现了样式主义的艺术倾向。他们的作品强调变形,还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16世纪下半期,埃尔.格列柯(1514-1614年)脱颖而出。他来自希腊的克里特岛,因而人称"格列柯",意即"希腊人"1577年,他来到西班牙,在托莱多城定居,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涯,成为地方画派中最出色的著名画家。

格列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思想上充满了矛盾。他对西班牙的上层社会深怀不满,但又跳不出贵族的生活圈子,因此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沉思、怀疑和骚动不安的情绪。作于1586年至1588年的《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是一幅重要的代表作。题材取自历史上的传说:1323年,人们正在安葬已故的奥尔加斯伯爵;突然,从天上降临两位圣人,他们身穿金色的衣服,步入人群之中把伯爵的尸体抱起置入石棺;在场的人们大惊失色,有的念诵经文,有的举目苍天,有的连声惊叹……

这幅作品既描绘了奇迹的出现,但又无人相信奇迹,旨在表现人们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极为典型地反映出画家本人的心绪,自然地把人们引向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思考,影射正在崩溃的西班牙旧贵族世界的真实面目。这是同时代任何一位样式主义画家都无法作到的,格列柯画作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另外,1570年至1575年创作的《吹火的孩子》和《把商贩赶出圣殿》,1577年的《圣母升天》,1580年的《圣莫里斯的殉教》,1610年至1614年的《圣徒彼得和圣徒保罗》和《揭开第五印》、《劳孔》、《托莱多风景》,以及1577-1578年创作的《伊罗尼姆..库埃瓦斯肖像》,1600年至1601年的《宗教法官格瓦拉肖像》等,也是格列柯画作中的优秀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