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行动|重构校园生活的学校探索——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案例

 盐渎苏迅 2023-09-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特级校长,正高级校长,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为本书撰写文章。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许军

特级校长

正高级校长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

提要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依靠提升学校管理的方法论。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从方法论角度理性思考,认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回答好“减什么”和“怎么减”这两个基本问题。通过重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怎么评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统合好这些要素的关系,就是解决学校落实“双减”难题的思路和举措。

 “双减”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而且会深刻地影响整个教育领域,促进教育体系结构优化。一如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双减”政策就是这八字在教育中的体现。

一、认识与思考:提高站位,凝聚共识

“双减”政策发布后,延安初中意识到,为了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需要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研讨,致力于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领会政策内涵及其意义。

其一,落实“双减”政策是为改善教育生态的组合拳。基于对近年来校内外教育发展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双减”政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说,“双减”政策的目标指向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管好校外教育,突出立德树人,优化校内教育,落实五育并举,形成内外兼顾、双管齐下的教育治理组合拳。“双减”政策将大力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的“增效”与治理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负”紧密结合,体现了党和政府努力营造更好的教育生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心。

其二,落实“双减”政策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我们意识到,“双减”工作的着眼点在于扭转长期以来人们对“题”、“考”、“分”的过度关注,推动教育教学过程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研究考向更多地研究学转变,从对分数的高度关注向高度关注人的素养培育转变。因此,落实“双减”政策的着力点就必须落在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改进教育评价,减轻考试压力等具体措施上。只有当课内学习和课后服务优质高效,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既能支持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又能使他们胜任更高要求的学习,能应对高一级学校选拔,家长和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才有可能有效减轻,从而缓解社会焦虑。

其三,落实“双减”政策依靠提升学校管理的方法论。“双减”工作是一项旨在“为了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的系统性工程,是对学校课程教学及学校管理新的再系统化,对学校教学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教育资源整合、教师专业发展、家校社共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落实“双减”政策增加课后服务20天的9月下旬,我们把调研学生对“'双减’之后你的感受如何?”的数据做成了一张信息图。从图中不难发现,同样的举措,不同学生的感受大不一样。深入分析发现,课后服务时段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因为有充足的时间在学校完成作业,感受作业少了,感受到轻松了很多。但是,不适应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变化的同学,周一到周五晚上继续上网课的同学,会有压力变大的感受。

图片

由此,我们意识到,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落实“双减”政策不能简单从事,更不能一刀切。要依靠理性思考,不减不行,只减不行!要有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课后服务,要有理性,可接受;要有内涵,可持续:要有方法,可落地。为此,我们把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五十分钟,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完成作业,力求做到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难题不离校,原则是“应留尽留”。第二、第三时段学生既可以参加自选的校本课程学习,拓展提高或发展兴趣爱好,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己独立继续完成作业,原则是“愿留尽留”。

二、实践与行动:系统擘画,统筹施行

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回答好“减什么”和“怎么减”这两个基本问题。在校内层面,“双减”面临的大都是长期以来亟待攻坚的教育难题。无论是教、是学、是考,本质上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问题。系统问题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和治理。为此,学校管理者首先要立足于学校,了解、梳理出与学校自身有关的教育要素。这些要素往往因校制宜,又因人而异。只有在精准排摸底数的基础上,方能贯彻《意见》要求的“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对延安初中来说,落实“双减”要重点解决学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学(学习方式)、在哪学(学习空间)、怎么评(教育评价)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要素)。统合好这些要素的关系,就是解决“双减”难题的思路。思路外化为学校建构高效卓越治理体系的作为,落实在具体的学校管理措施上。

作为一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般简单应对。为此,学校反复斟酌,凝聚共识,提出“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丰富内涵,促进成长”十六字工作总原则,作为细化下一阶段工作预案的方针和指引。

统筹规划:“加减乘除”先行,聚焦减负增效

“双减”出台后,学校精准排摸底数,细化工作预案,率先推行“加减乘除”四项管理机制。力争做到以机制促增效,以增效促减负,以减负谋发展。

1.做好“体验”的加法

做加法,要体现理性的选择,做到加得科学。我们通过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学得扎实,丰盈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通过开展主题研修,加强教学研究,创设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以评促教,推动教师“教”的转变,增设绩效奖励,增添教师的工作效能感。

2.做好“负担”的减法

做减法,要体现专业的底气,做到减得理性。我们通过精简作业,从量上减去繁、难、偏的题目,减去重复性、机械训练型的作业,坚决把学生低附加值的课业负担降下来;通过科学性施策,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给教师的事务性工作瘦身,坚决把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下来。

3.做好“能力”的乘法

做乘法,要体现转化的智慧,彰显放大的效应。通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课程教学,让学校学习场域成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放大器,让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倍增系统;通过组建项目制团队,打造教科研队伍,把学术研究和深度教研转化为激发教师专业能力“拔节”成长的内驱力。

4.做好“焦虑”的除法

做除法,要体现措施的精准,达成共育的有效。通过精准排摸底数,培优辅弱提中,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走班教学,有序推进课后服务,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系列信等多渠道,耐心细致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传道授业解惑,为家长去除不必要的教育焦虑。

实践证明,这四项机制的综合运用,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增效减负,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在今年我校毕业班工作总结交流会上,物理教研组长的发言就是落实“双减”政策对学科教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物理老师总结2021届物理成绩考得好,得益于三个字:减、拆、加。通过减作业量,减去繁、难、偏、陈题目,精讲精练,把时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梳理、思考。通过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综合性问题、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或相对容易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搭脚手架,形成更合理的学习坡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通过增加思维可视化的训练,加语言表述的严谨性、规范性的训练。借助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使得学过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因为有了减、拆、加的教学举措,为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整理和巩固,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加法发展了思维水平,降低了学习负担,提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系统设计:“两类作业”并举,抓住教学关键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是个体学习品质的外显。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构成的教学五环节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延伸。作业的品质,向前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例题的设计、解答;向后潜在地影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养。因此,作业的系统设计与管理无疑是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支点。

无论“双减”政策文件,还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都非常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我校早在2016年起就成立了学校作业研究领导小组,通过学校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实施研究。通过加深对作业的认识、开展作业的设计、完善作业的管理,通过作业环节的改革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实现初中学生学习的减负增效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差异化的基础性作业:让不同的学生皆有所得

作为一所公办学校,我校学生学习层次差异较大,既有学有余力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有所得,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面临难题。

近几年,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分层作业构建合理的校本分层作业体系,开发和自编校本作业。从校本作业的设计、评价和成效等方面开展研究。现已构建完成集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有选择、真任务等特点于一“本”的校本分层作业。

例如,我校物理组在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层(见图1)。将一个知识点下的常规作业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A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习题的再现,可以是原题,也可以是稍作改动或换一种说法但解法基本不变的新题。这些题因课堂上老师已讲,只要“依葫芦画瓢”便能完成,因而归结为易题。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甚至连听课都有困难的学生来讲这是必做题。如能将这些题独立、限时完成好,对他们来讲就有很大的收获。B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练习题,又可分为模拟题和变形题两类。可以是课堂例题的改编题,变化后解法可能也改变了的题,也可以是课堂上已铺好台阶、但未具体讲解的题。对基础中等的同学来讲,这些题应是必做题。C类题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也可视情况放到B中)、变形也可能是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或是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定势。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讲,应当完成好这些题。此外也尝试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计算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图片

图1 物理分层作业举例(A B为作业层级)

2.多样化的创新性作业:在探究中培育创新素养

作为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我们应辩证理性地看待“减负”。关注到有些孩子“吃不了”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孩子“吃不饱”的事实。“双减”压减了学生校外学习时间,为学生减去过多的单纯抄、记、背、默、算,减去不加选择的刷题等低价值的作业负担,增加有益于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学习负荷,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会分析、会思考、会总结、会表达。

学校鼓励教师在不断优化常态分层作业的前提下,开展专项研究。现各科教师开发设计出“六个模块”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模块一:活动与制作

物理、化学、科学等理科实验性学科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如物理学科让学生学习声学的内容后设计制作竹哨、声音“大炮”、“橡皮筋吉他”;科学学科让学生学习了时间、热传递的内容后设计制作计时器、保温杯。

(2)模块二:阅读与理解

英语学科设计了编制旅游指南(Travel guide)、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外经典名作读后感、四格漫画创作、续写教材故事并进行课本剧表演、国际食品节海报设计等作业。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展的“N格漫画创作”活动,目的在于借助创作漫画的方式,表达出一个物理现象,或是解释一个物理问题,这不仅能提升创作者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研究与提炼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对于观赏者,在“看懂”别人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对物理知识的“再理解”,同样会有收获。

(3)模块三:课题与实践

如物理学科在声主题单元设计了“学校噪声防治的调查”、“民族乐器的简单声学原理研究”、“探究水瓶琴发生原理”。道法学科带领学生进行社会、人文课题的社会实践小课题的研究,如“邻里关系”、“垃圾分类”、“网约新政下的网约车”等。

(4)模块四:参观与调研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普展馆等,完成相应的参观学习单或调研报告。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5)模块五:跨学科与项目化

如地理生命科学学科联合设计疾病与地理环境相关的跨学科项目化研究任务、提供学生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思考疾病的发生与地理关键的关系并形成调查报告。又如,数学组推出“金榜题名”作业。这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数学题的活动作业。规定征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符合本年级同学的学习进度且不超纲,内容可体现数学文化、数学思维,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每次投稿的题目需要学生自己书写题目解答,能书写题目亮点和选题原因更好。合适的题目会收录到每几周一次的金榜题名汇总卷或平时的家常的校本卷和小练习卷中。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优秀的学生能钻研,通过自己找题改编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在研究和同伴的分享中开拓了眼界。另一方面,也让后进的学生有干劲,后进的同学投递的题目可能难度不高,但试卷上能出现署着自己名字的题目,也是一种鼓舞,并积极投入到后期的学习。

丰富内涵:“六大板块”跟进,深耕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核心事务。多年来,延安初中为践行“办一所教育观念正确、课程体验丰富、教学机制有效、教师敬业专业、校园阳光快乐的好学校”的美好愿景,一代代“延安人”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有意义、有收获、有趣味、有挑战的学习体验。“双减”出台后,为了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我校把原有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体系与课后服务主动进行了统整,衍生出六个板块的新分类,大大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涵。

1.板块一:作业辅导

指导学生巩固复习当日学习的功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当日作业和作业订正,重在解决学生自我完成作业有困难的习题,确保难题不离校,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

2.板块二:拓展提高

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多方视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具有延安特色的“数理拓展”“中英文演讲”“数独”“思维魔方”“晓荷文学社”“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华传统文化”“影视欣赏”等课程。

3.板块三:艺文熏陶

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积极争取长宁区少年宫支持,开设“剧场理事会”“电声乐队”“昆曲”“电脑绘画”“书法”“水彩画”“民乐”“合唱”等课程。

4.板块四:科学探索

开设具有延安特色的科技活动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理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特长。在长宁区少科站支持下开设“智能机器人”“模型制作”“趣味生物”“电子技术”“DI”“头脑奥林匹克”“科普美术”“宇宙与人类”等课程。

5.板块五:体育锻炼

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设“体育素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攀岩”“击剑”等课程。

6.板块六:劳动实践

开展校园劳动实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开设“时光续延学生公司”“开心农场”“面塑”“服装设计”“皮具制作”“建筑设计”“趣味摄影”等课程。

促进成长:探索“四类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学习评价是学科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反馈机制,也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试评价发生深刻变革,必定会触发教育教学的真实变革,进而撬动课堂教与学持续、生动的改变。学校以评价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潜能考虑,逐步改进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1.推行免考制度,强化过程评价

为鼓励学生重视日常学习,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近年来坚持免试制度,对品德优良,日常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免试荣誉。今年教学部门牵头相关教研组来对免试制度进行优化,免试生可以选择是否参加考试,但享有最高分数。免试学生由备课组根据日常考试成绩及学习态度、学习表现进行推选,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性的表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免试生如选择参加考试,也有助于教师掌握真实的教学情况。

2.增设提高测试,改进结果评价

为了使面上的考试难度更趋合理,学校在命题工作安排时,教学部门与教研组长协商后为每份试卷制定试卷期望分,同时采用双向细目表使命题更科学、规范。由于学校生源差异大,部分资优学生在面上常态测试中往往“吃不饱”,为了提高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学习的潜力,我校探索增设提高性测试,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提高性测试不超标准,但思维要求相对略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性测试更有助于激发学有余力学生学习的潜力。

3.改进考核方式,探索增值评价

为进一步科学评价教学成效、培养科学高效的优良学风教风,学校在常规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用标准分评价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跟自己比”追求进步的意识,表彰奖励优秀学生、有进步的学生;另一方面,为树立踏实肯干的教师榜样,学校从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推行增值性评价。涉及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同一班级(教学班)前后两次大型考试的班级均分标准分分差为评价依据,去除缺考、特殊学生(学校认定)后成为评测对象,对教学班的标准分进行比较,科学、纵向地了解班级的进退步情况,激励在原有水平上进步显著的班级,教育处也会深入组室与任课教师备课组共同分析退步原因,制定下阶段教学改进措施。

4.优化评价形式,完善综合评价

近年来学校努力突破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模式,构建以学业水平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办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日常纸笔测试外,英语组增设听说测试、科学、生命科学学科增设实验考,多方位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学校通过“社会观察”课程、语文“阅读领航”课程等探究性课程以及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设计的各类创新性作业、调查类、探究类学习活动,丰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经历,让学生观察社会、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过程性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反思与改进:调适三对关系

一是协调好“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关系。为了更好地沟通家校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除年级家长学校、家校指导手册外,学校近期在公众号上新推出“延育”栏目,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系列信)”的方式,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对包括“双减”在内的教育政策的正确理解,对课后服务做到应留尽留,愿留尽留。对家庭教育给予科学指导,为化解亲子沟通难题支招。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家长、学生更加重视校内学习,更加理解因材施教,适性扬才,提高综合素养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同时,借助江苏路街道社校联盟扩充教育资源,引导家长更加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并乐于参加课后服务的志愿者行动,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让老师的时间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发展上,更好地作用在学生成长上。

二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关系。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研究落实了“双减”政策节省出来的时间该用在何处。课后服务的时间同样宝贵,我们要用好用足,为学生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学习活动。这需要整合好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区域内少科站、少年宫、劳技中心的鼎力支持。

三是调和好“共性与个性”的融合关系。学校既要认识好、研究好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等共性问题,又要关照好、满足好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此,我校的课后服务既有落实集中辅导自习安排,又有可选择性的拓展学习。既要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业质量,又要鼓励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发展自学能力,不断拓展提高,开阔眼界。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双减”政策落地仍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理性思考、统筹兼顾、智慧前行,治标不松劲,治标促治本,解决好增效减负问题。在具体实施中,要有理性,可接受:尊重规律,不简单地就事论事,系统化,措施能被师生和家长接受;要有内涵,可持续:组织好教学资源,有价值的学习,组织好人力资源,保障教师专业发展;要有方法,可落地:完善管理机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探索有效的实施课后服务策略。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全体“延安人”将继续感知改革的脉络,走在教改的通途!

《教育家观察:“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

图片

刊物介绍

《教育家观察》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和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担任总顾问。图书定位于建立一个发表专业观点、交流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学术平台。每册聚焦一个主题,旨在观照重大改革,洞见现实热点,传播前沿思想,引领未来走向。通过全面回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为学校领导提供办学方向和借鉴,为各类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专业视角。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