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优伶嘛,当然是十二人。”你一定会这么说吧? 其实不然。就像“金陵十二钗”却出场十五人一样,十二优伶未必是十二人,其实是十四人——至少十四人。 第五十八回分散小戏子时,介绍了八人:跟了贾母的文官,给了宝玉的芳官,给了宝钗的蕊官,给了黛玉的藕官,送了湘云的葵官,送了宝琴的荳官,给了探春的艾官,被尤氏讨了去的茄官。 文官跟贾母,顺理成章。前面提了“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文官等上来请安”、“与文官等吃去”、“打发文官等出去”……这文官分明是十二个小戏子的头儿。 在五十四回中,贾母叫小戏子们唱曲,因为有薛姨妈、李婶娘两位亲戚在,所以开玩笑地鼓励“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文官就回答:“这也是的,我们的戏自然是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 芳官性格轻狂,但是跟赵姨娘吵架都不落下风,可见其“能牙利爪”,正符合宝玉的欣赏品味。同时,芳官和蕊官、藕官关系最好,也暗示着宝、黛、钗的感情纠葛。 迎春、惜春没得到小戏子,跟她们不得宠的地位有关。王夫人是管家太太,王熙凤是管家奶奶,也都没有得到。王夫人可能是自己不想要。金钏儿死后补人,她就说过:“依我说,什么是例,必定四个五个的?够使就罢了,竟可以免了罢”,最后也是把金钏儿的月钱给了她妹妹玉钏儿,并没有补充缺员。王熙凤更可能是自己不想要了,“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怎么可能弄个“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的女孩子到身边? 十二个女孩子,八个介绍了去处,另外四个就是书中所说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了。这“四五人”没介绍名字,有的读者就把前面惊鸿一现的龄官放在这“四五人”中,还一厢情愿地设想:龄官离开贾府后,一定是跟了贾蔷,不管是妻也好妾也好,总是“有情人终成着属”了。 没那么理想。龄官不可能嫁给贾蔷。在分散小戏子之前很久,她就已经死了。 在第三十六回中,龄官就有吐血之症,而且吐过不止一次。虽然大夫说“不相干”,而且贾蔷也对她很上心很体贴,但是龄官总是郁郁不快。再加上她相貌与黛玉相似,可以断定她是黛玉的“分身”之一,一定会早夭,预示黛玉的早死。 当然,这还是推测,有没有更切实的证据呢?有,当然有。 芳官介绍藕官时,说过藕官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作夫妻”,弄假成真,发生了同性恋爱。后来菂官死了,“补了蕊官”——注意这个“补”字。 死了一个小旦菂官,于是补上小旦蕊官。那么如果前一个小旦没死,自然就不会“补”了。而那个与贾蔷恋爱的龄官,恰好也是小旦。这说明什么? 如果龄官不死,根本不会有菂官。有小旦菂官,就说明前一个小旦龄官已经死了。 一定是死了吗?不会赎身出去了吗?当然不会。十二个小戏子是买来侍奉省亲的元春的,跟一般的婢女不同。而与她恋爱的是贾蔷,一个倚仗人势的穷亲戚,想维护秦钟都不敢自己出面、而要挑唆宝玉的小厮茗烟,他怎么敢、怎么能帮龄官赎身? 龄官曾拒绝为宝玉献唱:“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似乎对唱曲这件事很反感。当然是因为这项技艺束缚了她,阻碍了她的爱情,使她终日抑郁,却又毫无办法。她向贾蔷发脾气也是不讲理,用看似无端的找茬,来宣泄心中的愤懑。 她的职业和她的爱情是天生的矛盾,她面临的是死局,所以她伤心致病、抑郁而终。她根本没等到老太妃薨、小戏子们分散回家的时候,早就死了。 分散时的八个小戏子,回家去的四个,再加上早死的龄官和菂官,一共十四人。 如果还有早死而作品中没有提到的,那就不止十四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