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利语系佛教,正宗正法正传承

 Tomxiao1961 2023-09-0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本文会简单介绍佛教的发展,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笔者将提供若干历史证据,以证实巴利语系佛教传承的正统性。

印度文明

佛教诞生的土壤,是2600年前的古印度。
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向印度北部延伸,将印度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分开。由于高原阻隔了北面的冷空气南下,加上热带季风的影响,所以经常有旱涝灾害。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平原,主要是达罗毗荼人,以农耕为主。而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受到环境气候的威胁,不断南下侵略,与当地人相结合,建立了以《三吠陀》为中心的婆罗门宗教。
随着职业分化的进展,也确立了不同阶级。主持祭祀的婆罗门阶级;统率军队、从政的王族、武士,刹帝利阶级;从事农耕、畜牧、商业、手工业等的平民,毗舍阶级;侍奉以上三个阶级的奴隶,首陀罗阶级;以及除了这四种外的贱民,达利特阶级。这叫种姓制,在不同种姓间,不能通婚,不能一起饮食。
随着雅利安人自北向中印度的发展,武士阶级与商人阶级强盛起来,小部族逐渐被统合,建立起了各个王国。群雄割据,诸侯纷争,各国商贸往来导致政治及经济关系的变化。婆罗门阶级的权威不再受重视,古老的阶级制度日渐崩坏。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把各种自然现象当做神来崇拜的朴素宗教。于是,与婆罗门对立的沙门思潮在这时诞生,“沙门”指一切追求解脱、过着出家生活的人。主要有六个沙门团体,称之为六师外道。
当时,传统的吠陀宗教已失去影响力,同时,各种新宗教和新思想百家争鸣,这是佛教诞生的背景。
菩萨诞生
那时,在印度恒河平原以北,喜马拉雅雪山旁的一片森林,有个美丽的伦比尼园,名为“悉达多·乔达摩”的释迦族王子,伟大的菩萨就诞生于此。那时,世间出现一道无量广大的光,一万个轮围世界为之震动、大震动、强烈震动。
这天是公元前624年5月的月圆日。
觉悟成佛
出于对众生的悲悯,为了解决生死轮回的终极问题,菩萨于29岁舍弃世俗的一切,剃发出家。经过拜访印度当世名师,以及6年的错误苦行后,35岁的菩萨在菩提树下发现了解脱生死之法——四圣谛,随即证悟了伴随一切知智的阿拉汉果,永断一切烦恼,成为了佛陀。当时,世间也出现一道无量广大的光,一万个轮围世界再次为之震动、大震动、强烈震动。
这天是公元前589年5月的月圆日。
弘法利生
佛陀在长达45年的弘法生涯里,不断教导其他也希求解脱的人,建立了佛教。来自不同种姓和阶级的人,追随佛陀的脚步,出家修行并依法觉悟,随后形成了圣弟子僧团。当僧团达到一定人数后,佛陀就把弘扬佛法的使命交给了僧团。
大般涅槃
在佛陀临终前,他依旧慈悲的告诫比库们:“诸行法皆是灭法,应以不放逸而成就”。终于,在古西那拉的沙喇双树下,佛陀次第进入八定与灭尽定,最后从第四禅出定后即般涅槃。当时,世间又出现一道无量广大的光,一万个轮围世界最后为之震动、大震动、强烈震动。
这天是公元前544年5月的月圆日。
第一次结集
由于苏跋德比库在僧团中散播可以随心所欲行持教法的言论。佛灭3个月后,马哈咖沙巴尊者为了正法久住,组织了500位精通三藏的阿拉汉,完整的诵出了佛陀的法与律,进行了第一次结集。
与会的长老们还通过甘马,即僧团表决会议,重申了佛陀对于法与律的教导:“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受持遵行。”
由于当时提出并坚持这些原则的都是大长老、上座,故称为“上座部”。
第二次结集
佛灭100年后,由于瓦基族比库向在家人讨钱等十件事,亚思尊者便组织了700位阿拉汉来共同裁决。
在僧团甘马中,为了维护和延续佛陀的正法,上座部长老们始终坚持原则。最终,一致判定这十事是非法、非律。之后便再次诵出三藏,进行了第二次结集。
然而,瓦基族的比库们不服僧团裁决,主张佛法可因时因地做变通和发展。于是另外纠集了10000位出家人另行编辑自己的三藏。由于人多势众,就称为“大众部”。
从那时起,和合的佛教僧团便开始分裂,后来才有了各个部派。
第三次结集
佛灭200多年,众多外道冒充比库,错解佛法,扰乱僧团。当时,在统一印度的阿首咖王护持下,由摩葛利子·帝思大长老组织1000位阿拉汉,举行第三次经典结集,以此淘汰外道、整顿僧团,清除混杂进佛教中的谬见,以正佛陀法与律。
南传佛教
第三次结集后,阿首咖王经僧团同意,派出九个使团到印度国内外弘扬佛法。其中第八个使团到了金地(今天的下缅甸和泰国中南部),第九使团到了斯里兰卡,这使得上座部传遍整个泰国,缅甸和兰卡。由于传播方向位于印度以南,因此也称“南传佛教”。
第四次结集
三藏由历代僧团与长老们口耳相传而得以继承,直到佛灭500年后的斯里兰卡,当时战乱饥荒,有智慧的长老们担心正法律被篡改。于是,由拉齐德长老组织500位比库,把三藏经典与义注刻在棕榈叶上,书写成文,使正法久住世间。从此,便有了正式的三藏文本
巴利语系佛教
南传佛教用巴利语记录经典,是最早的佛经语言,巴利三藏也是现存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圣典。
巴利语属于古印度中区,马葛塔一带地区的方言。由于佛陀及弟子们都是用这种语言。所以,上座部佛教也称“巴利语系佛教”。
目前,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地。
三藏圣典
佛教的核心经典,就是三藏圣典,即《律藏》,《经藏》和《论藏》
《律藏》是佛陀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即生活规则。
《经藏》是佛陀和佛世圣弟子们的言教。
《论藏》是对佛陀教法精确、系统的分类及诠释。
三藏构成了佛陀的教法,是理论指导和生活规则,即教理。
北传佛教
佛灭600年到1500年间,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逐渐向北边的中亚、中国等地传播,故称“北传佛教”。
北乘佛教融合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和儒道思想,主张行菩萨道,强调圆融、方便,带有浓厚的汉地色彩。故又称“汉传佛教”。
目前,北传佛教主要流传在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地。
藏传佛教
在佛灭1100年到1600年间,印度本土的“大乘密教”,越过喜马拉雅山传到了西藏,故称“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大量吸收了藏地本土的苯教,崇尚念咒、火供等,带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
目前,藏传佛教主要流传在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和蒙古等地。
印度佛教的发展
佛教在印度大概存在了1600年到1700年,大致可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
正法时期,即纯正的、真正的佛法,相当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
像法时期,即相像的、相似的佛法。这个时期,佛教中陆续出现许多似是而非的佛法,相当于大乘佛教时期。
末法时期,即末流的、枝末的佛法,相当于大乘密教时期。
这三个时期在印度本土分别存续了500年左右。
正法住世五千年
在印度佛教的头200年左右,正法就传到了东南亚等地。
这些地方与印度相邻或隔海相望,地理、气候、人文、饮食都非常相似,本土也没有什么宗教学说,佛教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主体宗教。所以,正法的传承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上座部认为正法住世五千年,现在依然是正法时期。
例如,《长部义注》中提到“无碍解者住立千年,六通者住立千年,三明者住立千年,纯观者住立千年,巴帝摩卡者住立千年。”
即,第一个千年能证悟四无碍解的阿拉汉,第二个千年能证悟六神通的阿拉汉,第三个千年能证悟三明的阿拉汉,第四个千年能证悟纯观阿拉汉,第五个千年只能证悟除了阿拉汉以外的初、二、三果。
正法还可以从教理、修行与证果三个角度来判断:
教理:上座部依然完整的保留着巴利语的三藏圣典,缅甸目前还有好几位可以完整背诵三藏及注释书的大长老。
修行:上座部依然有系统且完整的止观禅法,不断有人亲证禅那与观智。
证悟:上座部依然有不同果位的圣者存在这个世间。
也就是说佛陀的言教还在,戒定慧的修行传承还在,这个时期依然可以证悟圣道圣果。
所以,修行者只要找到适合的老师,正确的学习教理和修习止观,在今生就可能亲见涅槃,解脱轮回。在此,也祝愿大家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在修行的道路上,早日体证佛陀的正法,证悟快乐的涅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