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历史中的惊人一幕:李世民为何砸掉魏徵墓碑又修复?

 听风如故 2023-09-07 发布于广东


听风如故: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点击下方卡片一键关注探秘历史的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一直是历代君贤臣明的楷模,也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的招牌。

魏徵是唐代著名的人物,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影响。他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魏徵死后没多久,李世民为什么要砸碎他的墓碑,随后又把它修复?

魏徵在世时,唐太宗视他为“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徵死后,唐太宗“废朝五日”,亲自撰写碑文。

然而,在魏徵尸骨还没凉透之际,唐太宗竟然改变了主意,他不仅解除了小女儿衡山郡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而且盛怒之下还亲自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

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行为,表面上看是魏徵生前曾经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为宰相,结果杜正伦因为过失而遭罢官,侯君集因叛乱而被诛杀,魏徵有“用人失察”的过错,惹得皇帝震怒。根本原因则是因为魏徵一直在“犯颜直谏”的路上一路走到黑,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

推倒墓碑,只是唐太宗因为压抑已久而歇斯底里的内心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唐朝的盛世,实现“天下共主”的梦想,他赋予魏徵“无限话语权”,让魏徵时刻提醒和告诫自己。

在国家大事上,魏徵就像一个老师,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仿佛在教一个没有主见的学生;在皇帝的私生活方面,魏徵就像一位严父,声色俱厉,义正言辞,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无知的孩子。

据史料记载,魏徵​一生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多达200多次,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居然全部被皇帝李世民采纳。

离奇的是,魏徵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这往往让唐太宗无法下台。

魏徵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现在,它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年龄的差异,代沟的差距,观点的不同,必然导致两者的冲突。

当魏徵努力“工作”时,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见、理想、爱好和私生活。

唐太宗与生俱来的开拓精神和自由生活的权利,在许多情况下都受到魏徵的干扰和阻碍。

难怪唐太宗曾经当着皇后的面诅咒魏徵: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能把“从谏入流”的唐太宗逼到这种地步,魏徵真是谏过头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后,砸碑复碑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李世民十分尊重和信任魏徵的。

作为初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为唐太宗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并帮助他稳定了政局、促进国家发展。

然而,魏徵在世时,他直言不讳的建议也给唐太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唐太宗在魏徵去世后,他可能觉得失去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助手,心里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导致魏徵墓碑被砸。

其次,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后的情绪波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太宗是一个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的人,在他统治期间,他努力治理和扩大领土,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

但他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面子,他希望任何时候,他对自己的亲信和朝臣都有完全的控制。

魏徵活着的时候,唐太宗觉得魏徵直言不讳的建议是对他自己的挑战。魏徵死后,他可能会觉得失去了一个能让他感到安全的人,从而产生一种失控感。

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砸掉魏徵墓碑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他对魏徵的怀念和纪念。

魏徵去世后,他没有忘记魏徵对国家的贡献。

砸完墓碑后,唐太宗又派人修复,可以看作是对魏徵的致敬,也是对自己与魏徵深厚友谊的纪念。

总而言之,李世民砸碑复碑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他对魏徵的崇敬和怀念,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复杂感情和人性。

这一行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成为了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