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谅山战役越军被围,关键时我军为何让出条退路?许世友这招是绝杀

 新用户41015886 2023-09-07 发布于上海

1979年2月17日,随着《人民日报》上一篇名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的发表,中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次对越作战,我军将战线划分为云南西线和广西东线两个战场。

其中,发生在东线的谅山之战,便是一场关键性的决战。

当时,我军在东线战场的总指挥是著名的“少林武僧”——许世友将军,许将军是邓公亲点的将领,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可谓实至名归。

许将军在指挥谅山战役时,接连不断地对敌方阵地发射炮火,对负隅顽抗、作困兽斗的越军实行三面包围,以瓦解侵略者顽固的意志。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军本可以一鼓作气吃掉谅山敌军,但许世友将军却在关键时刻下了一道命令——为越军留下一条退路。

很多人为许将军的这道命令感到不解,当时我军为何不扑上去,将垂死挣扎的侵略者一举拿下呢?

那么,中越之间又为何会爆发战争呢?

想要弄清这些问题,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起,越南人民反抗万恶的西方帝国主义殖民者开始讲起...

越南:一条无情无义的“白眼狼”

1950年,我国刚刚完成建国大业数月,越共领导人便匆忙地前来求援,因为二战结束后,法国又一次入侵越南。

不过,法国的“卷土重来”却是存在些许历史遗留问题,在晚清时期,法国曾希望以越南地区作为跳板,进一步入侵清王朝。

可惜,法国似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大清边界战争中遭遇“滑铁卢”式的惨败后,只能继续屯兵越南。

然而,大清慈禧太后软弱无能,清军在前线大败法军,她却仍提出议和请求,还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法合约》,自此将越南地区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

后来,二战爆发,日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越南转而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随着盟军的胜利,越共在中国的支持下对本土部分地区进行了解放,可就在这个关键档口,“复国”的法国人却带着《中法合约》重新回到越南,并准备对反抗的越共实施打击。

于是,便有了前文所言的越共求援桥段。

中国面对这位“难兄难弟”可谓是倾囊相助,不仅供给大量的武器弹药,甚至还派出了杨得志将军等军事教官为越南训练部队。

在我国的无私援助下,越共也很“争气”地打败了远渡重洋的法军,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由于越共盘踞在越南北方,因此称为“北越”。

然而,社会主义阵营新添成员,这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十分不满,他们打着“保卫南越和平”的口号,扶持南越傀儡政权,并悍然出兵越南,直接对北越发起了猛烈地进攻。

这场美越战争,从1961年一直打到1973年,期间,中国源源不断地为北越提供帮助——既提供军火装备,又提供军事训练。

最终,美军在伤亡33万人的巨大代价下,被迫撤出了南越。北越一举完成了越南的统一,建立了越南人民政府,成为了中国在东南亚的有力伙伴。

不过,1969年时,随着北越领袖胡志明的逝世,以黎笋为代表的亲苏派夺得统治权后,越南的对华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中苏关系严重破裂,越南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趋附于更强大的苏联,至于曾经的恩人中国,那便是向苏联表明忠心的目标。

于是,越南一方面开始了对中国边境的挑衅,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开始对邻国柬埔寨、老挝发动入侵。

当时,苏联希望通过越南完成对中国的夹击之势,逼迫中国向苏联屈服。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时任领导人的邓公坚决不妥协,决定用武力打开僵局,这便有了“自卫反击战”,一场对越南狂妄的教训。

自卫反击:战局严峻,敌军势大

许世友将军授命时,已是72岁高龄,但面对邓公和全国人民的信任,许世友将军不顾安危,毅然选择到前线进行侦查。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下到连队,询问边防战士东线战场的地形情况。

通过战士们的回答,许世友将军意识到,东线入口的这座谅山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堡垒”,越军在山上修筑了无数的地下工事。

值得一提的是,谅山又是越南首都河内的最后屏障,如果要想震慑越南首都,谅山是非打不可的,否则东线战局很难打开,东线部队也很难为全线战场作出贡献。

但许世友经过一系列的预演,发现谅山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天然攻势,且不说谅山本身山高险峻,光是这重重环绕且掩护的群山地形,就让进攻变得十分困难。

须知仰攻可是极其吃亏的,更何况一连仰攻多个山头,那将会让进攻时间和伤亡无限制拉大,甚至是直接影响整个战局。

除此之外,谅山地区还有一条奇穷河将其分隔成新老两区,充足的水源以及合理的两区配置,让谅山全区犹如一块铁板。

面对如此严峻的战局形势,许世友再次回归到那位叱咤抗日和解放战场的“许大侠”,果断抽刀快斩乱麻---------“给我炸!”

许世友将军的策略虽然有几分“简单粗暴”的意思,但这确是对付越军这种擅长挖地道、打游击战部队的制胜法宝,否则一旦战事僵持,解放军劳师远征很可能出现变故。

于是,17号战端一开,东线解放军便势如破竹直扑越军而去,复仇反击的情绪爆发变成了旺盛的兵锋,解放军攻势宛如一把尖刀,瞬间就撕破了越军构筑的联合防御工事。

而且在许世友调来的百门大炮掩护下,越南前线几乎没有一块完土,一时间工事成灰,军心四散。

仅仅八天时间,边境驻防有高北师之称的越346师被打得支离破碎,堂堂4万人的大部队,最终败得连建制都没有,只得靠游击袭扰我军后方。

最终,随着高平市的沦陷,这支部队也彻底被解放军打入了历史长河中,先前无数的荣誉在此刻尽数被摧毁。

346师最精锐的246团更是在朔江全军覆没,而那号称修筑了二十年的高平防御工事也如马其诺防线一样,成为军事笑谈。

246团的全军覆灭,让越南意识到我军的实力;而高平的陷落,同时代表谅山彻底成为孤地。我军下一个目标便就是谅山,因此,越军派出王牌中的王牌越——第三师进驻谅山。

该师有“金星师”之称,寓意取自“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之意,它曾在美越战争中重创美军。

后来,越南倒戈苏联后,该师装备清一色的苏式装备,是真正意义上的精锐战力。

第三师驻防谅山后,越方仍觉得不妥,于是又派遣无数民兵、游击队协防,这使得一个谅山的越南守军达到惊人的十万之众,配上易守难攻的地势,越军认为谅山防御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毕竟,谅山防御战可是越南军队的拿手好戏,从前的日本、美国在此地吃过大亏,日本部队甚至曾久攻三月不下。如今十万精锐驻守,越南理应有绝对的自信。

不过,我军在首轮进攻也确实吃了大亏。2月27日时,解放军55军发起进攻时,正好遇到谅山小雨连绵,整座山峰雾气环绕,这使得我军仰攻视野极差。

而如此的视野,也使得先锋部队误闯谅山第三师火力覆盖圈,一时间四面枪响,许多战士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敌人,便牺牲在了敌人枪口下。

第一次胜利让越军开始忘乎自我,他们甚至再次喊起战前的口号:

“打到友谊关(广西口岸)吃早饭,打到南宁(广西省会)过春节”。

面对越军的洋洋得意,许世友将军再次拿出“给我炸”战术,先是一轮燃烧弹扔过,将谅山雾气蒸发,让谅山全貌暴露在我军面前。

然后,再将解放军新组成的7个炮兵群拉出,共计300门大炮直对整个谅山地区,配合着解放军第55军和54军162师共计7个师的部队发起围攻。

这一次,总攻十分惨烈,一个又一个高地被我军拔除,整个谅山防御工事陷入了混乱之中,越方各守军都乱了方寸,毫无配合协作可言。

直至2月27日下午,谅山地区周边高地已经完全失陷,仅有谅山市区还在越军掌握中,而越军第三师在城中正准备重组部队发起反攻。

许世友将军怎么可能会给越军重新进攻的机会呢,解放军炮兵的三百门大炮瞬间调转炮口,瞄准了第三师驻守的谅山市区,随着一声炮令,百炮齐放、万分壮观。

炮轰持续了整整三十分钟,上万发炮弹“落地”谅山,第三师驻地宛如一片火海,越南在谅山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完全化为灰烬。

据战后越南老兵回忆:

“炮弹像下雨一样,无论我们往哪跑,炮弹总能找到我们...”

由此可以看出,越军对这次炮击的恐惧。

不过,在最后关头时,许世友将军却为越军放开了南面大门,即河内方向的通道...

“三围缺一”:围点打援,极近成功

这一行为看起来有几分同情越军的意思,可其实却是将越军彻底打入地狱的一招险棋。

我国曾有古语:

“困兽犹斗,穷寇勿遏”。

这句话的大意是陷于困境的野兽会拼命挣扎,处于绝境的敌人不要阻挡,若是将敌人彻底围困,那敌军势必殊死一战,届时我军必定伤亡惨重。

可若是漏出一个缺口,那围困于谅山的越军必定大乱,其中有人想撤退,有人想留守,这就会让军心不合。

同时,历经前几次大战,许世友将军发现越军的指挥也很刚硬,一般是不会同意守军撤退的,这使得越第三师就算有撤退机会和通道,也会收到越军上层的死守命令,不得不钉死在谅山区域。

另外,第三师一直存在此地,也会给越军一种“谅山仍可守”的错觉,必定会派遣援军前来,届时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关门打狗”好戏就会在谅山上演。

而许世友将军之所以想到如此战术,也是总结了先前几次对越战斗的经验——越南与我国一样,是一个动员力极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越共若在当地民众中“振臂高呼”,顿时就会变成“全民皆兵”的局面,毕竟长期的战乱使得越南人民骁勇善战、民风剽悍。

我军如果一味地推进进攻,那必将陷入不利的被动局面,其后勤保障系统也必然会遭受军民游击的打击,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前线战事的发展。

所以,许世友将军认为,若想攻下越南,不在攻城而在灭军,只有将越军精锐歼灭完,才能真正做到攻取越南。

可越军当时除去第三师外,还有越第4军第1、第7、第9师和第九军区第309师等共计二十万精锐屯兵柬埔寨。

柬埔寨这二十万人并非寻常精锐,甚至也不是第三师能够完全比肩的,他们几乎都是历经法越战争、美越战争以及南北越战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

同时,部队手中有苏联援助的苏式装备,还有当年美国溃逃后留下的美式装备,更有部分法越战争缴获的欧式武器,装备虽然很杂。

但这支部队面对我军的长驱直入,一直保持“作壁上观”的姿态,让人难以捉摸他们究竟是要直接攻入我国境内,还是想绕道袭扰解放军后方。这使得我军随时都要提防这支部队的反攻。

可许世友料定,如果河内面临危机,这支部队定然会回援,否则国之不存。

然而,围点打援并不能放到围困河内上去,河内市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

如果解放军围困河内,这时候越二十万精锐回援,那解放军将腹背受敌、极其不利。

可若是将战场放到谅山,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就算战术不成,那解放军也可以依托谅山有利地势完成防守,待到西线解放军包抄,同样也能围歼越军。

于是,许世友一方面指挥部队继续佯攻谅山市区,给守城的第三师制造紧张态势进而求援,另一方面指示南面部队打开通道,让越军能够从河内支援谅山地区。

河内首都防卫军甚至已经赶到了谅山,还使用先前美军留下的CS毒剂对我军阵地发动袭击,这种毒剂会让人不断咳嗽、流泪,和今日催泪弹有几分相似,但作用力更强,这使得不少解放军一时间便失去了战斗力。

他们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第三师撤退赢得时间,可许世友将军听闻越军使用化学武器,当即命令炮兵再次齐射炮轰,在指挥所他怒不可遏地拍案道:

“一间屋子都不许留”。

在炮火的阻隔下,第三师最终又被打回了谅山地区死守。

可就在柬埔寨的越军精锐即将回援时,越军司令拿到了一份解放军部署的卫星鸟瞰照片,这是他国卫星支援的结果。

只见照片中,解放军已在谅山完成三面合围,留下南面一个口子,就宛如一个巨大的口袋,只待越精锐进入其中,便可以进行封口。

如若越军精锐尽数命丧谅山,那这一场战争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想到这里,时任越南领导人的黎笋冷汗直冒,只得选择放弃了死守谅山的第三师。

“长辈”的教训:点到为止,援助收回

之后,第三师独自在谅山奋战数日,而河内已经开始了城防的加固,对于前线的谅山军民完全是不管不顾的态度。

这让许世友将军意识到,或许计划已然暴露,在如此僵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一声令下,将谅山地区完全拿下,第三师成为了越南当局自保的牺牲品。

当初浩浩荡荡的十万之众,最后退回南方的仅有万人有余,其中第三师的精锐已不足数千,整个部队编制已经散架,支撑“精锐”二字的老兵更是损失殆尽,如346师一样,第三师也被解放军打入历史的长河。

拿下了谅山以后,东线大军已经可以俯瞰整个河内,在往后已是无险可守,只需将炮兵阵地前移,届时数轮炮轰后,河内过元宵指日可待。

不过,邓公当初下令进军越南本就是“自卫反击”,这是一次社会主义“长辈”的教训,目的是让越南老实一点,而非真正的将越南打下。

毕竟,出兵越南已让中国承载很大压力,北境的百万苏军仍在虎视眈眈,西方的欧美更是等收渔翁之利,若是再打下去,中国必定会迎来一场全面战场,对我国十分不利。

所以东线精锐55军鸟瞰河内时,撤军的命令也如期而至,惩戒的效果已经达到。

撤军的命令让许世友将军倍感可惜,毕竟越南首都河内近在眼前,可奈何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得挥手命令东线部队交替掩护撤退。

但越军见解放军后撤,又开始“作”了起来,越军紧随撤退的解放军,对几个横跨中越边境的山头工事展开了进攻。

此举让许世友将军大为震怒,他一方面让部队将沿途的越军设施尽数破坏,并且还将先前的援助物资一起带走,另一方面向中央请缨,希望能够回攻河内。

不过,上级并没有完全同意,因为邓公对此另有安排,那就是军区轮战,我国欲将中越边境的军事冲突变成各军区的试金石,让各部队都到此进行演练。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试验武器火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年轻的新兵闻一闻硝烟的味道、感受一下战火的烘烤,以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进而快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革命老兵,以明白今日中国之和平与尊严的来之不易。

至于自卫反击战的结果,全世界有目共睹,世人都清楚解放军打到了越南首都选择了撤退,这是一种藐视,同时也是信守声明与承诺的体现。

而历经这一场战斗后,越南数十年都“谈中色变”,这也使得东南亚诸国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局面,尤其是柬埔寨和老挝这些曾被越南欺压的国家。

不得不说,无论是邓公的高瞻远瞩,还是许世友将军的智勇用兵,他们都铸造了一个于我国有利的东南亚局势,华夏有此功勋,实乃民族之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