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天之中“策马扬鞭” ——回望驻马店千年古驿站 张广智 孙联邦 “驻马店”三字源于古驿站发端于此。古有天之中,今有驻马店。驻马店设驿于汉代,肇始于明清。悠悠驿道,千古流芳;皇家驿站,道国之尊。以上蔡县、正阳县京港澳高速公路引线的正式开通为标志,如今的驻马店正在把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上升为区位优势。站在洪汝河与京广高铁的交会处,透过历史与现实的风云际会,我们仿佛看到一大群骏马沿着古驿道向我们飞奔而来,把我们的想象拉回到远古的驿道。 驿城,中国驿站文化的发源地,正在规划建设以古驿站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商业区。颇具特色的中国一流驿站文化博物馆,将打造城市文化的制高点,提升驿站文化的辐射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驻马店的千年古驿站、古驿道的“再生”,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策马扬鞭”,慕名而来。 上世纪60年代的驻马店火车站(资料图)。 1905年,京汉铁路开通。在古代皇家驿站旧址上,设立了驻马店火车站,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仍有古驿站、古驿道的踪影 “驻马店”这个名字注定是与驿道、驿站分不开的。如今,沧桑岁月淹没了黄尘驿道,暗淡了刀光剑影。在天下之中这片土地上,当年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都已随风烟消云散,唯有驻马店依然镶嵌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策马扬鞭的古驿道、繁盛一时的皇家驿站所在地。 驻马店自古就是天地之中,居华夏之腹地,扼九州之通衢,维天下之大势,系八方之通达。这里曾以道为国,连南贯北。驻马店是中国道路和造车文化的发源地,华夏交通枢纽,商贾云集之所,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中者得中原”的美誉。 黄淮学院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郭超告诉记者,如今的驻马店,以上蔡县、正阳县京港澳高速公路引线的正式开通为标志,正在把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上升为区位优势。俯瞰天中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犹如一条条活力四射的生命线,连通全国的交通动脉,激活着中原市场。有了这一条条生命线,驻马店一幅幅宏伟蓝图正在绘就,一批产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力,迅速成长为助推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驻马店位于淮源山区与黄淮平原交会处、淮水北岸,是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东西分水岭,山分桐柏伏牛,水分汉水淮河,食分大米小麦,地分楚河汉界,自古为天下要塞,楚豫咽喉之地。如果细细思量一下,驻马店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仍有千年古驿站、古驿道的踪影。那么,这些古驿站、古驿道与驻马店有哪些历史渊源呢? 古驿道与今天的京广铁路走向基本一致 文化学者刘九伟通过大量的考证、研究后认为,古道国在今确山县境内,其古城遗址在今确山县北的古城乡古城村。道国取此名恐怕与道路有很大的关系。道国所处的位置正在中国中部纵贯南北的交通要道上。 道国以北是房国(今遂平县境),房之北是柏国(今西平县境),柏之北是胡国(今漯河市境),胡之北是许国(今许昌市境),许之北是虢国(今新郑市境),由虢国渡过黄河至卫国(今淇县境),卫之北为殷墟(今安阳市境),过殷墟到达邢国(今河北邢台市境),由此直通幽燕大地。 而由道国向南为申国(今信阳市境),由申向南过豫南三关之直辕(今武胜关)、冥厄(今平靖关)二关,直达随国(今湖北随县境)。由随地至汉口过长江,南走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境),经长沙(今湖南长沙市),越衡山(今湖南衡山县境),到临武(今临武县境),直通岭南交趾(今广州市)。可见此路有三关(直辕、冥厄、九里关)之隘,直通鄂、湘,进入岭南。北有黄河之险,扼控郑、洛,雄视幽燕。同时,这条道路像一条中心线一样,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而道国北通河南、河北两省,南接湖北、湖南两地,正处于“两河”、“两湖”交通的中心部位。因此,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刘九伟认为,这条古道在尧、舜时代就有了。 在汉代,这条古道已沿途设立了官方驿站,站中备有驿马,驿马日夜兼程,为皇家运送贡品以及官员士宦往来南北。原由道国所辖的苎麻村后来就变成了官方驿站。今驻马店市政府所在地就称为驿城区。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条古道与今天的京广铁路(包括京港澳高速、京广高铁、107国道)的走向基本一致,许多地段如出一辙,至今这条纵贯我国中部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仍然是全国最为重要、最为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 邮局、驿站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仅我们驻马店地区,就出现了蔡国、道国、房国、柏国、江国(又称慎国)、沈国(又称挚国,在今天的平舆县)、吕国(在今天的新蔡县)等数十个国家,加强经贸往来、信息交流、军情快递和民间通信成为当务之急。 各诸侯国尤其是当时号称“金砖七国”的楚、齐、燕、韩、赵、魏、秦,都在国内设立了“邮”,也就是邮政局的前身。它的任务是负责国与国之间公文、书信的传递,国内近距离的物流、信息,情报的传送选派专人步行传递。 文书的传送办法,是沿政府规定的路线传送,由邮递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到了南北朝时,开始流行邮递员骑着马沿国道传送物流、情报、信息,那时没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马是最时髦的交通工具。 《晋书》载: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八月,北魏孝文帝率大军从洛阳出,引兵直趋驿城,彭城、王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兵至,入住驻马驿。后班师回朝的孝文帝来到驿城,与群臣在驻马驿的方丈竹堂饮酒赋词。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眨眼间到了隋朝、唐朝。 经过近百年的积累之后,到8世纪前期,唐帝国进入全盛阶段。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在姚崇、宋璟等贤相的辅佐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史称“开元盛世”。于是,唐朝开始兴建“国道”,公路每隔一定距离,设个驿站,让邮递员和马匹歇脚。 唐朝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道,正式设立了驿站。唐朝还明文规定了驿站的任务:一是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二是传达紧急军事情报。三是兼管接送官员、安抚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问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四是保障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唐朝时期的驿站遍布全国,像一张大网密布在全国交通大道上。 古代驻马店的驿路交通 早在汉朝的时候,驻马店就开始出现原始的官道、驿站了,当然,那时候驻马店还不叫驻马店,叫汝南郡。汉朝时的驿站称汝南驿,以汝南郡为中心,有四条官道、商道。一条是从汝南经漯河临颍到许昌,一条从汝南经梁山伯、祝英台的老家马乡镇(今梁祝镇)到汉口,一条是从汝南经泌阳到南阳,一条从汝南经许昌到洛阳。 许昌当时是曹魏的都城,所以,汝南到许昌这条官道就成了战略要道。另外,从汝南到朗陵(今确山)有一条省道。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段刘、关、张三兄弟古城相会的故事,讲的是刘备从河北经安阳、许昌到汝南,然后从汝南到朗陵,与关羽、张飞相会的故事。曹操害怕刘备坐大,就派大将蔡阳沿国道一路围追堵截刘备,结果蔡阳在朗陵被关羽斩下马。 唐朝的时候,驻马店先后用过四个名字,豫州、蔡州、汝阳、淮西。当时的交通四通八达,以汝南为轴心,有两条大的国道,一是从汝南到开封,途经上蔡、商水、陈州(今淮阳)、许昌到开封,还可以经上蔡、鄢陵、尉氏到开封。二是从汝南到洛阳,沿途的站牌有上蔡、许昌、禹州、登封到洛阳,还可以走遂平、西平、郾城、襄县、汝州到洛阳。 除了国道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省道,就是从汝南到陈州的汝陈道,这条路有三种走法: 一是经上蔡、商水到淮阳。二是经吴庄(今开发区关王庙康达工业园附近的界牌吴庄)、汝南罗店、商水到陈州。众所周知,唐朝的时候,驻马店有过一次著名的军事战役,被军事家们称为“李愬雪夜入蔡州”。李愬雪夜奇袭蔡州,走的就是遂平文成、关王庙康达工业园吴庄、罗店、三门闸这条线。三是经十八里庙、万冢、庙湾、项城、秣陵镇到陈州。 驻马店这个名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叫起来的 “驻马店”这个名字正式叫起来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朝皇帝明宪宗把弟弟朱见泽分封到汝宁府,史称崇简王。汝宁府在明朝时是省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汝宁知府朱见泽是当时汝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汝宁府管辖现在信阳市的9个县,和现在的确山、正阳、汝南、上蔡、新蔡、西平、遂平,以及安徽淮河以西地区。泌阳当时归南阳知府管辖。 崇简王朱见泽喜欢游山玩水。每有空闲,他就带着孩子老婆、王公贵族到老乐山、金顶山、盘龙山一带游玩,而后乘车回到他的别墅。他的别墅建在现在驻马店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叫苎麻村。后来,崇简王上奏皇上,说想在苎麻村附近设个驿站。他的皇兄很快就批准了。后来,人们用“苎麻”的谐音“驻马”,“驻马店”这个名字就开始被人们叫了起来。 明史载:成化十年(1474年),明成化帝朱见深命崇简王朱见泽就蕃汝宁府,遂设立驻马驿站。后房县刘通、石龙作乱,皇帝朱见深御驾亲征平息民乱,回师驻马驿,大宴三军,从此驻马驿成为皇家驿站。 明朝的驿站分工明确,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部门。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部门,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府、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传递的部门。因为崇简王朱见泽的皇亲身份,所以,后来人们又称驻马驿站为“皇家驿站”,称崇简王朱见泽为“驻马店之父”。 1905年,清朝开通了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驻马店被设为站点,至此,汝南在历史上位居驻马店地区交通枢纽的老大地位终于让位给了驻马店。 翻过古驿站、古驿道的历史,远离车辚辚、马萧萧的年代,我们清楚地知道,属于古驿站、古驿道的时代已经终结,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替代了漫天黄沙的古道,功能齐全的车站替代了古老陈旧的驿站。人们从驻马店出发,北到北京,南至广州,朝去夕归早已变成现实。 (原载《天中晚报》2013年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