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战争】用好定位,你要躲开的第一个大坑(3.1.1)

 新用户2307qzQG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营销的第一性原理:需求

用好定位,要避免许多坑,接下来的系列文章,我会列举用好定位至少要避免的七个坑,最后一个坑是定位理论本身。

定位有“一看就懂,一用就错”的美名,任何一门显学都是这样。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索罗斯的反身投资理论,也是一看就懂,甚至禅宗,在六祖慧能的阐释下也是一看就懂,甚至王阳明的心学,不少人也能说上几句。

一看就懂:一个好的概念,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让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容易入门,不容易入室,钻之弥深,仰之弥高。谈论的人多了,学问也就传播出去了。

一用就错:之所以会一用就错,是因为没看到适用过程中隐藏的坑。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什么地方,那就一辈子不要去那个地方。他的意思是,很多成功,都是因为避免了失败的结果。

避免了你不想要的,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另一方面,避免了前进路上的坑,别人没有避开而死掉,剩下来的就是成功者。曾国藩的军事战略“结硬寨,打呆仗”,李世石的围棋战略“通盘无妙手”本质上都是刻意地避免了前进路上地坑。

用好定位理论,要避免的第一个坑:忘记营销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相当于营销理论的宪法,所有其他的理论都不能违背,如果违背,就无效。同时,在适用任何理论的时候,都要先参考宪法。

营销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需求。不是消费者本身,也不是产品本身,也不是市场调查本身,营销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是需求。

独自创立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彼得·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器官论的意思是,企业要为社会解决问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存在。

1992年,德鲁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一次专访说,“企业界到现在还没有理解它。”

“他们认为一个企业就应该是一台挣钱的机器。譬如,一家公司造鞋,所有的人都会鞋子没有兴趣,他们认为金钱是真实的,其实,鞋子才是真实的,利润只是结果。”

独自创立了营销学这门学科的菲利普·科特勒说,“市场营销最简短的解释是: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满足它。”

定位理论在艾·里斯那里,是品类分化理论,在杰克·特劳特那里,是战略选择的理论,是尤其强调竞争的理论。过于关注竞争和品类分化,就容易偏离第一性原理:需求。

西贝莜面村,是一个恰好能说明偏离第一性原理的案例。西贝的老板贾国龙一开始找的特劳特战略定位公司,得到的答案是做西北菜。

这是一个很定位的定位:它把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当作假想敌,立志做西北菜系,做不同胜过更好。但是失败了,西北菜在心智中并没有已有认知,当然这不是最主要原因。

后来西贝又找到里斯中国,得到的答案是做烤羊专家。这也是一个很定位色彩的定位:它立志品类分化,过于分化,为了分化而分化。烤羊业绩是上去了,整体业绩下滑了。

后来西贝回到原处,把200道菜优化到33道菜,启用华与华的策划“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为什么,眼花缭乱的定位咨询之后,回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因为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好吃,上菜快。

在定位理论的七层认知里,第一个就是定位是专业化的认知,为什么西南航空、宅急送、苹果电脑、福特汽车能赢,因为他们都是选择了一个足够窄的市场,然后用尽一切办法简化流程,提供更专业,更快捷的服务。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菜品越多,采购、后厨、物流的成本都会呈几何倍数地上升。菜品越少,成本就越低,可复制性就越高。

西贝面临的竞争,特别像西南航空:飞机型号越多,维修保养和调度的成本就越高,西南航空选择单一机型,就降低了巨大成本,获得了成本优势。

营销本来是为了需求服务的,但是营销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产生了异化,就从为需求服务的手段,变成了目的。

在动物界,也存在营销的异化。麋鹿的角,孔雀的尾巴,都是为了求偶而存在的,孔雀的尾巴越大越好看,对异性的吸引就越强烈,就更有机会把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

基因繁衍是目的,进化出漂亮的足以吸引异性的尾巴,就是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孔雀的尾巴,麋鹿的角,都是营销手段。

可是当这个手段过于丰富,过于被依赖的时候,手段就会起到反作用:太大的尾巴会拖累孔雀的行走奔跑,太大的角会把麋鹿卡在树枝上,容易被猎人和天敌捉到。

为了生存而进化出的手段,最终危及了生存。这在动物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

例如“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种广告,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品牌,卖什么货的,只是陶醉于营销手段本身,而不关注需求。陶醉于自己的文采和创造,忘记了营销的第一性原理。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拿着客户的钱,给自己买名声。品牌出名了,可以拿出去作为信用背书,作为成功案例,品牌失败了,反正死人又不会说话。

钱钟书在一篇文章中讽刺某位名医“名震一方”,因为其余三方被他治死了,他的药方只适合其中一方。本来打算名震四方的,无奈之下只能名震一方了。

那些不关注需求的广告,都是拿人钱财害人不浅。

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中说:“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

“不要贪图写那些获奖文案,我得了奖,我当然很感激,但是那些绩效很好的广告却从来没得过奖,因为这些广告并不要把注意力引向自身。”

杰克·特劳特在《显而易见》一书中反对那些在广告中炫耀自己的创意的广告人,甚至把广告拍成电影,整篇广告下来根本看不到购买理由和消费者需求。

他在书中写道:“许多广告人根本就没有搞清楚销售的本质,它并不取决于创意、风雅或想象力;它只是关乎逻辑,是一门涉及合理思维的规则与证明的科学。”

特劳特甚至提议废除“克里奥广告节” :“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诱使创意人员认为自己是在拍电影而非广告,更能对广告界造成长久伤害的了。想一想 '克里奥的诅咒’ 许多克里奥获奖者在捧回奖杯之后不久就丢掉了广告合同。”

广告奖确实脱离了广告。每年都有泰国的创意广告刷遍网络,偶尔还有人说,真是佩服泰国的广告人,这么有创意,怎么国内就看不到这样的广告?

那你能说出来那些神创意神转折的广告,都是什么企业做的?买的什么产品?打造的什么品牌吗?不能。

也不能说国内没有,和泰国广告人得了同样的病的台湾广告,就出了这么一个广告:

5位年过80岁的老人,相聚在昔日好友的追悼会上,对着大家年轻时候在海边的照片,勾起了他们骑摩托车环岛旅行的梦想。虽然在照片中的7个人里面,有2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在漫长的6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他们拔掉了吊针,丢掉拐杖,扔掉药丸,积极锻炼身体。最终穿上帅气的机车装,带上故去朋友和妻子的照片,毅然跨上摩托车,踏上了环岛的旅程。  

最终,5个老人来到了年轻时候合影的海边。在这17位不老骑士中,年纪最大的89岁,最小的72岁,他们当中有2位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听器,5位有高血压,8位有心脏病,每一位都有关节退化的毛病。

他们举着朋友的遗像,面朝大海,站成一排。就像年轻的时候一样,依然是7个人,依然是这片海,没有丝毫物是人非的感伤,只有梦想实现后的豪情万丈。

短片音乐选用了日本音乐人“恰克与飞鸟”的名曲《on your mark》,激荡人心的旋律与画面的配合度堪称完美

其实老人很容易被遗忘,仿佛只能被安置在电视机前。这个片子,不仅仅是鼓励老人,同时也在鼓励年轻人,要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文字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感动吗?很感动。这是谁的广告?你还记得?整个广告的文案是这样:

人为甚么活着?

为了思念?

为了活下去? 

为了活更长? 

还是 为了离开?

“去骑摩托车吧!”

5个台湾人 

平均年龄81岁

1个重听

1个得了癌症 

3个有心脏病 

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

6个月的准备 

环岛13天 13 

1139公里 1139 

从北到南 

从黑夜到白天

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 

人,为甚么要活着? 

梦 

不平凡的平凡大众 

大众银行

看到最后,才发现是大众银行的广告。好像特别害怕人家知道,这是大众银行的广告。至于大众银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选择大众银行,更本没有提及。

我推测所有人看过这个广告之后,都会感动,一些人去追梦了,甚至还有一些老年人也开始模仿环岛骑行。反正就是跟大众银行没什么关系。

再推测一下,如果这个广告是民生银行拍的,大陆消费者看到之后,想到应该存点钱养老了。于是他去了工商银行,因为毕竟是第一大行嘛,放心。至于民生银行,暂时找不到理由去存。

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一直说,创业的最根本逻辑,是需求。他本人曾经是一个营销大师,25岁就身价过亿。背背佳,好记星都是他一手打造,甚至很多人看不懂得一人一本,8848手机也是他的。

在一次演讲中,杜国楹说自己年轻时候非常迷恋营销,甚至认为只要有好的营销手段,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这种想法让他赚得第一桶金,也让他跌入谷底。

复出之后,他成为一个彻底的产品主义者。做事讲究顺势而为,产品从需求出发。

好记星是杜国楹从当年火爆的电子词典市场,发现了“单词记忆”这个需求,把电子词典加上单词记忆功能,创造出好记星这个爆款。

背背佳,也是他从一个教授手里花钱买来的专利。

到了小罐茶。这是一个他亲手做起,从零开始做起的产品。小罐茶的所有特点,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

传统茶叶“土”,包装不好看,杜国楹请来苹果公司的设计师设计包装,甚至为了提升撕膜的手感,专门设置了一个岗位:撕膜体验师。在打开小罐茶包装的时候,不能太费劲而打不开,而不能太容易而显得包装不严密。

传统茶叶冲泡麻烦,工序复杂,携带困难。杜国楹独创小罐型包装,拿出了一罐一泡的方案,降低冲泡难度。

传统茶叶价格混乱,买卖双方不透明,小罐茶明码标价,买者心里心里有数。作为礼物赠送,也有准确的标尺。

传统茶行业粗放发展,茶农赚不到钱,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质量得不到保证,小罐茶投资茶叶加工企业,引导整个茶行业规范化发展。

如果杜国楹是定位理论的信徒,他可能会走品类分化路线,占据某个茶叶的发明者,创新者和改造者。也可能走竞争路线,创造一个新的茶叶品类。

幸好,他没有。


“我像寻找仇人一样寻找我的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