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淹七军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啥?刘备为啥没有策应荆州战场的关羽?

 thuringen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古籍里的历史#

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支援被困的汉中军团。

侧翼危险解除,又到了春风时节,汉水上涨。

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时不我待,关羽迅速出兵北上。

曹仁和关羽的交战记录仍然都找不到,但是七月曹操已经派于禁去救援曹仁了。

秋七月,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曹仁在荆州的对抗周瑜的时候,可不需要谁的救援!详见这篇: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联手都挡不住,绝北道战役到底有多神奇?

但是短短几个月时机,曹仁的荆州军团还剩多少人呢?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曹仁的主力军就在野战时被关羽全部吃掉。

水淹七军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啥?刘备为啥没有策应荆州战场的关羽?

荆州大捷传到汉中,刘备大喜。

一辈子被曹操穷追猛打,现在汉中、襄樊两个战场都取得大胜,怎能不让皇叔欣喜呢?

七月,刘备进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前将军”是此时季汉所有将军之首,“假节钺”,是代表统治者权力下放的最高级别,连那种“假节”的将领都能杀!注意这点,这是后来关羽被翻盘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刘备登完汉中王位后,就返回成都。刘备的后勤已经绷不住,川内的给养也到了极限,再不走,信不信益州也给你来一场民变!

当然曹操也不好受,汉中之战同样损失十分惨重!

曹操撤退后,刘备不可能不追击,褒斜道的路况比不上陈仓道,这一路病死、饿死、逃亡,还有投降刘备的(王平就是此时归顺的刘备),导致曹军几个月都没有恢复元气,曹操给于禁挤出三万能战之士后,余下来的都是新兵蛋子。

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

随后曹魏开始陷入奇妙的循环,战场损失越多,后方越要不断征兵、征粮,反过来激起更多的民变,再度转换为关羽的助攻,然后给予曹魏新一轮打击。

以至于到曹操死时,整个曹魏依然处于“士民颇苦劳役”的状态,要不是大魏吴王的神奇助攻,三国历史会怎么发展,真难预料。

但即便如此,曹操仍然不敢离开长安,为啥呢?

担心刘备趁势北伐,从汉中冲出来!(刘邦就是从陈仓道一举突入关中)

大军可以撤,只要刘备不走,曹操那边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防着你!

如果刘备待在汉中,以汉中王的招牌振臂一呼,关中会不会也如荆州那样,群起响应?(宛城守将都能叛变,长安、冀县就没有人蠢蠢欲动?别忘了还有马超这个在羌、氐中有巨大威望的凉州名将)

皇叔可能觉得关羽打到樊城已经是极限了,毕竟荆州军区就这点兵力,还要防备江东,双方保持这个战线不动对他来说就是最佳的状态。

谁都没想到,关羽后来能一口气吃掉于禁三万精锐!咱们三国史写了许多重要战役,从袁绍公孙瓒的界桥大战、曹操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和孙刘的赤壁之战等等,一战歼灭三万以上的战例几乎就没看到过!大部分损失都是崩盘后自我践踏造成的。

刘备回成都后,曹操的压力顿时减轻,开始源源不断的给曹仁派去大量的援军!

关羽即将面临曹操的倾国之力驰援襄樊战场!

该说说于禁了。

作为五子良将之首的他本是曹操最放心的大将:

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进可攻退可守,于禁的泰山兵团是曹操麾下战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另外两支是张辽的凉州骑兵、曹操直属的虎豹骑)

于禁三万精锐抵达襄樊战场后,关羽没有冒进,主动退回汉水防线,与于禁对峙。

水淹七军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啥?刘备为啥没有策应荆州战场的关羽?

从兵力上,于禁、曹仁、庞德三人合计应多过关羽。

那关羽为何不退呢?

在与乐进、曹仁的攻防战中,关羽对襄樊地区的地形、气候已经了如指掌,他规划了一整套利用水攻吃掉曹军的方案,前提得要具备三个条件!

1、于禁的驻扎地必须离汉水近(已满足)

3、于禁驻地的城墙容易被水冲垮(已满足)

3、要来一场大水,于禁足有三万人,水量小,冲不垮这支大军。

八月,大霖雨十余日!

关羽等来了最后那个条件:汉水暴涨了!

会沔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于禁的所有给养、兵器、盔甲全都被冲走,三万曹军精锐顿时失去了战斗力。常年陆战的于禁哪见过这个场面,打了一辈子仗的于禁大脑一片空白,官渡打的哪怕再惨烈,手上至少还有家伙在,现在赤手空拳,北军将士又不谙水性,那还怎么打???

古代打仗,大水经常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咱们再回顾下这篇,淮南三叛(中):坐拥二十万大军的诸葛诞为什么困守寿春?(孙吴援军难以突破魏军封锁的原因)


诸葛诞之所以困守寿春就是因为他对淮南气候十分熟悉,每逢夏秋季节,这里都会频繁降雨从而导致淮河暴涨

初,寿春每岁雨潦,淮水溢,常淹城邑

诸葛诞就是引诱司马昭前来围城

故文王之筑围也,诞笑之曰:是固不攻而自败

他想重演关羽水淹七军的战例,一举击溃中央军​。显然王基并没有意识到,而司马昭身边也缺乏淮南专家(没办法, 专家不是造反死了,就是在造反的进行中)进行参谋。

也许是曹氏真的国祚将尽,从8月一直僵持到10月,滴雨未下(及大军之攻,亢旱逾年)

诸葛诞此人老谋深算,如果说淮南三叛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也许就是他了。如果他也上演一出水淹中央军的好戏,司马昭还能​控制住洛阳朝廷嘛?曹魏极有可能四分五裂。

回到正文,面对赤手空拳的窘境,于禁是选择力战殉国还是投降以求身免呢?

作为曹操的心腹,于禁最后交出了这个答卷:

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原因咱们之前分析过:于禁对待士兵极为苛刻,极有可能是被士兵裹挟投降。

于禁投降对曹军带来的震撼太大了。

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于禁因为被曹操视为自己的心腹,这次获得了最高的升职,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左将军之前是谁干的?

刘备!


担当守备荆州重任的曹仁也不错是征南将军。

于禁是襄樊战场曹军级别最高的将军!

主帅投降,加上三万精锐团灭,曹军的士气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前对峙的战局被彻底扭转。

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水淹七军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啥?刘备为啥没有策应荆州战场的关羽?

关羽下令猛攻樊城,城内的曹仁快撑不住了:

城不没者数板;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内外断绝,粮食就快吃完,眼看着城墙在大水的冲击下也要塌了,这仗没法打啊!

亏着曹仁统兵有方,此时还能拢住军队,没把他献给关羽。

但是诸将的一致意见是放弃樊城,乘船溜走。

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如果曹仁此时撤退,南阳郡将不复为曹操所有,孙权敢不敢偷袭江陵就很难说了,即使成功拿下江陵,关羽有襄樊两城坚守待援,三国的历史也将会被重新改写。

关键时刻,一个狠人站了出来,劝阻曹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