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166》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下)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9-09 发布于上海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下)

琼森(1572-1637年)是当时的另一位著名剧作家,在莎士比亚去世后,他便成了英国剧坛的盟主,留有剧作18部。1598年的《人人高兴》,是他的第一部成功作,参加演出的有著名演员伯比奇和坎普,还有莎士比亚。此剧根据中世纪的一种生理学理论来塑造人物,描写商人凯特利娶了一位少妻,招引了许多浪荡青年,惹出一场互相捉弄的戏剧。作品嘲笑了许多脾气古怪的人物,如好猜忌的商人、好轻信的妻子、好说大话的军人、过分耽心儿子的老者等等。1606年的《狐狸》是最成功的喜剧之一。主人公威尼斯富翁伏尔蓬涅贪婪成性,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假装病入膏肓;因为他没有后代,那些觊觎遗产的人都送给他珍贵礼物,以博取欢心而得到财产继承权。商人柯温诺甚至愿将妻子奉送;但是,伏尔蓬涅发现仆人莫斯卡更加历害,财产险些落入其手;最后,阴谋彻底败露,所有骗子和谋财的人都受到了惩罚。剧作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无耻,表达了人们对市侩行为无比憎恨的正义感情。他的《炼金术》、《巴托络缪集市》等,都是富有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喜剧作品。同时,琼森还有一些悲剧、面具剧等其他剧作,但主要成就表现在讽刺喜剧方面。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逝世后,人文主义戏剧步入了衰落时期。由于王权的专制腐败和穷奢极欲,戏剧被引入宫廷成为统治阶级消遣取乐的工具,马辛杰、福德、雷利等剧作家的剧作虽有流畅的诗体风格,但已脱离了人文主义的民主倾向,鼎盛时期那种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消失了,贵族们的享乐生活和思想意识却得到了加强。早就持有敌视态度的清教徒们,在推翻王权统治的斗争中,掀起了反对戏剧活动的浪潮。及至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在新禁欲主义清教徒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下,国会明令禁止戏剧演出。从1648年开始,各地的剧院相继被拆毁。凡是参与戏剧演出的演员,都要受到刑事处分,观众也要处以罚金。至此,如火如荼的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也就完结了。

在戏剧艺术空前发展的同时,艺术理论的研究也分外繁荣,涌现出类似锡德尼(1554-1586年)这样颇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1579年前后,锡德尼在《为诗一辩》的论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艺的本质、社会作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等重要问题。他从古典主义的艺术倾向出发,坚持悲剧和喜剧的等级划分,提倡"三一律"的创作法则等等,意在指导当时的文艺创作。此时,英国的大众戏剧和宫廷戏剧正在蓬勃发展,各自拥有出色的代表人物。他们大多没有接受古典主义的传统。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戏剧大师,他借用《哈姆雷特》的主人公之口,精辟地阐明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哈姆雷特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这里莎士比亚公开宣扬了自己所认定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原则。

当然,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欧洲的现实主义,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浪漫主义因素。那些大胆的虚构和富于诗意的格调,都大大丰富和提高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内容。特别是在悲剧中加进喜剧的成分,这是古典主义所不能容忍的。古典主义规定,悲剧只能表现崇高、恐怖和豪迈,喜剧只能表现卑贱、滑稽和诙谐,二者不能混合错杂,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在戏剧艺术方面的反映。法国戏剧艺术家伏尔泰对此也大为不满,指责莎士比亚是"喝醉了的野人"。所以,马克思指出:英国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它使法国人的感情受到莫大的伤害,以致伏尔泰竟把莎士比亚称为喝醉了的野人。其实这正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可贵之处。

莎士比亚的剧作摆脱了古典主义的任何清规戒律。"三一律"规定剧本只能表现一个故事,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而莎剧的情节异常复杂,戏中套戏,丰富生动,时间多达十几年,地点经常变动,甚至跨越国度。角色的人物性格也是复杂而多重的,其情节演进也要经过反复的斗争和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完成。在戏剧语言上,优雅的词句和民间俗语同时并用,各种比喻、讽语、谐语、俚语、双关语、幽默语、职业语层出不穷,堪称为奇迹。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戏剧形象所不可企及的。

琼森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戏剧理论家。他反对莎士比亚等人违反"三一律",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相混淆,多方表现人物性格和利用现实题材进行创作等等作风;在喜剧创作上接受了罗马戏剧的影响,但有着自己的独创性,也表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感情。

2.剧场艺术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戏剧发展的初期,英国出现了职业的演员剧团,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庇护,它们名义上还隶属于王室或某一贵族。这些王公贵族并不因保护人的地位而提供剧团的物质需要,演员们也只想从他们手中取得法律保障,因而演员的人身是独立的。

1576年演员伯比奇在伦敦近郊建立的"大剧场",是英国最早的大众剧场,可容纳10002000人。大众剧场的建筑形式,是从以往的庭院剧场演变过来的露天剧场。它们由圆形或椭圆形的墙围成,舞台设在院落的一端,一般观众站在院子中间看戏,特殊观众可花较多的钱购买周围的包厢或舞台上的座位。舞台分前台、后台和上部。前台向院子中间伸出,因而在它的左、右、前三面都可看戏,后台开有3个门,两边门供演员进出场,中间的门是用幕布围成的壁笼,可以设置宝座,表示宫廷,可以放一张床,表示卧室等。后台还开有洞门,通往地下,以供鬼魂出入。后台的上方是凉台,可以表现楼房、碉堡等,在这上面还有一层,正面开有窗户,可以用来演戏。在这层的屋顶上,演出前升起旗帜,表示要演戏了,在这一层下面,伸出一块布,由台上的两根柱子支撑着,遮住前台的后部。戏剧动作发生的地点和场景的更改,可以在柱子上写出来,或者通过登场人物来加以说明。因为没有灯光照明,演出只能在白天进行,道具极少,没有布景,但服装比较讲究。

在英国人文主义戏剧高度繁荣的鼎盛时期,剧团的数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宫廷大臣的供奉剧团和以著名悲剧演员艾伦(1566-1626年)为经理的海军大臣供奉剧团。艾伦主要扮演马洛笔下的人物,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伯比奇则以扮演莎士比亚和琼斯剧中的角色见称。那时剧团的演员很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名。当剧中需要大量演员时,一个演员可以扮演几个剧中人物,有的场面则运用象征手法来加以处理,如在历史剧的战争场面里,双方军队各由两个演员表示出来,其他的群众场面也只用4个演员作为代表,从而节省了演员人数。当时舞台道具极其简陋,但演员服装则尽可能富丽堂皇,非常考究,那时没有女演员,女角由儿童演员扮演。

"大剧场"建成后,帷幕剧场又告诞生,从此剧院林立,仅伦敦就有20多所大众剧场。大众剧场是戏剧活动的中心,拥有最多的观众,对于英国戏剧创作和剧场艺术的发展贡献最大。

1596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座私人剧场,即伯比奇建立的黑衣修士剧场。私人剧场供上层人士观剧,它的建筑装潢和舞台道具都比大众剧场精致和齐备,如有灯光照明等,因而耗资较多,票价较高。私人剧场的建筑与大众剧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屋顶,而后者是露天剧场。后来有的大众剧场也盖有屋顶。

在讲到剧场艺术时,我们不能不谈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舞台美术家和建筑师琼斯(1573-1652年),他对英国舞台艺术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引入了意大利舞台技术,推行了三棱柱景、镜框舞台、谢里奥的透视布景,以及在凹槽里滑动的侧片,还改进了灯光技术和使用大幕等;第二是把意大利的舞台技术按照他的设想发展改造成为具有英国特色的舞台艺术。他对假面舞剧的布景、灯光、音乐和服装设计的改进,使英国的宫廷假面舞剧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