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都870周年 | 唐晓峰:深入了解金中都对北京地区发展的历史地理意义(上)

 新用户5761CeW4 2023-09-10

建都870周年

1153年4月21日(金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都城从上京会宁府正式迁到燕京,更名中都大兴府,开启了北京作为大国都城的新纪元。这是北京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这时开始,北京才成为真正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图片

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代建都北京,与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要追溯金代建都北京的意义,那么历史地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我比较关注北京地区一直以来大的地理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关于城市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金朝在北京区域内它的影响还是相当显著的。从前作为地方性城市的北京,它对于本地区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正是由于在金代成为都城以后,它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城市地理的发展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和大家探讨的。

 1. 金中都城的建设中有很多新的改变、新的想法,在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谈金中都的都城营造,就要先了解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改建的,把辽南京城的三面——东边、南边、西边的城墙都向外扩展,大大地扩大了金中都的面积,北边则继续沿用了辽南京的北城墙,这样金中都就变成了规模更大的一座城市,这是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扩建之后带来了城市结构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原来作为陪都的辽南京城,那里面也有一些宫殿建筑,但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南部。而随着金中都的扩建,原辽南京城的宫殿区变成了处在城市中间的位置,金朝就在辽南京原宫殿区的基础上,重新建设自己的宫殿,所以从城市平面布局上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形成了宫殿区在城市中央的结构。而宫殿居中正是宋朝开封城的特点,金朝人在修建金中都的时候,是尽可能仿照宋代的开封城来修建的。很多学者的研究中都提到,海陵王此前已经事先派人到开封城去查看城市规划建设的情况,也画了一些图,所以在修建金中都城的时候,他就按照已经熟悉的开封城的特征来修建自己的都城。

金中都城对宋开封城的效仿还体现在中轴线的出现。金中都城基本上有一条从城市的南大门向中央延伸,且和金朝最重要的大殿重叠在一起的中轴线。另外,金中都的宫殿区在城市中央,原来围绕它的辽代城墙并没有拆除,这就形成了里外两圈城墙相套的结构,这也很像开封城。从城市的整体平面面貌上看,金朝统治者要吸收中原文化来改善自己的政治形象,这与辽代首都(辽上京)、金代早期的首都(金上京)的情况很不一样。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原先的金朝都城和新的金中都城在城市平面形态上有什么大的差别。原先的都城(在今黑龙江省阿城)有两个部分,分南、北二城。南北二城的形状并不对称,北城是竖长的,南城是横长的,两城合在一起是曲尺状。到了迁都北京以后,则不再这样做了,而是仿照宋朝的开封城来建设新的中都城。所以这是一个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巨大改变,在金代城市发展以及北京城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金上京城图

图片

金中都城图

 2. 金中都内的一些城市活动和室内布置体现了女真族的文化习俗特征

在金中都内,金人的城市活动,以及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原来游牧民族的某些文化特点,比如像拜日这样高等级的祭祀活动,就呈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的普遍特征——背西面东。研究证据表明匈奴人在一些地方修的城市就是如此,而满族进入北京之后在他们的建筑物当中,也有非常明确的东西之间的侧重,如故宫坤宁宫的正门不是在中央而是偏东,就是和满族的祭祀活动有关。满族人和金人同属于女真民族,所以当时金人在金中都内的一些行为活动也呈现坐西朝东的特点。

另外,金朝的皇宫大殿内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就是在地上铺设了大型的毡毯,这也许是女真人的民族文化习俗特点。在一些关于金中都宫殿的记载里,提到巨大的毡毯,据称上面可以容纳数百人。

 3. 要完整地认识北京城的历史,特别要关注作为都城源头的前两千年

北京城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其中在金中都这个地理位置上,承载了北京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回顾金代建都北京的意义,首先就是要完整地认识北京城的历史,不能忘记前面的这两千多年建城史,如果要对得起北京三千年的建城史,就一定要把前面的两千年讲清楚,而这两千年历史的最后一个代表就是金中都城。

怎样讲好前面两千多年的北京城历史?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多做一些工作的。比如当时金朝大内的皇家园林,它的水池还在,就是鱼藻池,其遗址还在,但今天大家对它的关注很少,大家对金中都及其以前的历史状况了解得还不够。我们对元明清的历史讲的比较多,但金朝以前的历史却不大为人所熟知。当然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汉朝、唐朝这些朝代的地上痕迹几乎完全消失了,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可以在纪念金中都历史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出出主意。

金朝以前在这个地方是有轰轰烈烈的历史的,比如唐朝,这里出了一个安禄山,他就是在这个地方膨胀起来,最后发动政变,改变了唐朝的命运。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他人生的逆转,他的皇帝之路其实也是从北京这座城市(当时叫蓟城)走出来的。所以这座城市在金代以前也对全国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还有一段城市的历史,也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情况,就是前朝的都城和新王朝的都城并存。元朝灭了金朝以后,金中都城并没有完全毁掉,在整个元朝历史时期,北京地区是两座城市共存,这是北京历史上很特殊的将近100年。金中都城因为处在元大都的西南方,元朝的时候被称为南城,南城的历史遗迹非常多,还有百姓在这里居住,北面的大都是新的城市,高级的官员都在那里。在明朝的前期,这个城市也没有完全消失。直到明中期嘉靖皇帝建设北京外城时,才把南边的城市彻底地废弃。

图片

金中都城和元大都城城址位置图

(图片来源: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金中都城在营建过程中的一些新的想法和特征,在北京地区城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突出特点,因此,我们要完整地认识北京城的历史,就要关注和传承好这段独特的城市记忆。

图片

未完待续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