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思故我在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9-11

作者:蔡远福

一生与传媒相伴,与写作结缘。蓦然回首,在写就的海量文稿中,犹以评论居多,伴我人生。评时政要事,谈时代风云,话社会万象,悟人生百态……有自己比较满意的,也有“作文味”尚浓的;有有人喜欢并叫好的,也有人不喜欢甚至骂娘的。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人说沉默是金,难得糊涂。我说把头放在自己肩上,善于思考,勤于学习,认真观察,在这样一个观点多元、众声嘈杂的时代,自觉地说真话,写真情,求真理,应该是每个正直者的天性。

痴迷了几十年评论,写了几十年评论,依然书生意气、秀才胸怀。越写越爱,越写亦越恨,屡屡掷笔于地,却又屡屡俯身拾起,这期间多少喜怒哀乐,幸与不幸……就像著名诗人、杂文作家邵燕祥先生曾发誓再也不写杂文杂感杂谈之后,依然写而不辍,皆因有瘾矣,一染即不可戒,尚且云:“只要血还热,只要心还跳。”哪管坊间早有如此编排。

在诸种文体中,评论是以激浊扬清、针砭时弊、革故鼎新为使命及显著特征的。《中国杂文大观》 中,有学者认为:“在杂感短评之中,历史上就有属于时评、短论之类的新闻评论和属于艺术性的杂文、随笔两种不同形式类别的文字,可归属于广义的评论范畴,亦同一家族。相对来说,前者平和轻松些,讲究说理性和论辩性;后者则深沉热辣些,更重形象化和审美性。”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邂逅评论的。1984年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班招生,为申报中级新闻职称,我欣喜若狂便报了名,记得学费是73元,这在当时可算个大数目。主讲《新闻学原理》的甘惜分教授曾加着重号地讲道: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与灵魂;新闻工作者言论一定要过关,否则无论你消息通讯写得多出色也不能算是称职;说真话,说实话,说民众的心里话,是评论写作者的第一品德。这三句像是一粒粒种子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从此遵从师训,一直把“敬惜评论”当作新闻从业的信条。在探寻评论写作门径的路上,一册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实用评论学》成为陪伴我数年的启蒙读物。

我的第一篇短评题材是在街头偶遇的:一家修配社的钟表修理人员因竞争失利生意冷清,便以暴力殴打外地来的正当同业人员,并毁损其工具及零配件。我对围观人群“自古同行是冤家”的议论不以为然,遂写了《提倡同行是“亲家”》,阐明同行业应在竞争中共同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一要义。1980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出后,肇事者恼羞成怒,放话“要给'好事之徒’放放血”!所幸一位与肇事者同居一栋楼的同事耳闻后即第一时间暗示我做好人身安全防范,同时在辖内派出所备了案,才使我在遭遇当头一记闷棍后化险为夷。而《集资捉鸡有感》则由一则奇闻开端:某单位向农民集资时对一时拿不出钱的农户派人挨家挨户去捉鸡,以鸡抵资。身为农民血统的我深感农民的腰包还没有真正鼓起来,那些不合理的集资应坚决废弃掉,纵然是合理或应该履行的义务性集资,也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决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1985年6月24日《湖北日报》刊出后,有村民找来村里订的刊有此文的报纸在集资动员大会上诵读,称“这上面说的是我们的心里话”。集资自然以“流产”告终。这样的言论从反面启示我,有着鲜明社会性和人民性的评论不但有人阅读,而且有人厌恶,既然有人厌恶就必然有人喜欢。因此,我就更自觉更经常更用心更起劲地写起评论来了,一口气写了几十年直到古稀。所以这些评论文字“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鲁迅《做杂文也不易》)。

评论写作需要有透视的目光、冷峻的头脑和火热的心肠。它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于不竭的敏锐思考与不懈的参与精神。这是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一种绝佳办法。一个一直处于思辨状态的人,他的心境想必是圆融的,他的思想想必是达观的,他的脑袋想必是活跃的。在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艰苦过程中,悉心观察、感受和体恤生活的冷暖,潜心磨练和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与洞悉力以及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事事关心、直面人生的品性,永远不做“躺平”者。同时,还让人在纷至沓来的社会现象中推宕开来,薄物细故,总是试图捕捉、挖掘、勘破、触摸人与社会的脉络,关心那些缺失的扭曲的部分或缝隙,于微末中见大义,于褒贬中知趋避。在我对这个世界有这么多思考、有这么多话要说的时候,我会选择尽可能地表达出来,不做沉默者和旁观者。即使要付出鼻青脸肿的代价,非所计也。我珍惜这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我的生命深处的一切。犹如西方哲学家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

我有个宗旨,评论写作者最应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激情,有像鲁迅那样的独立人格。激情的迸发与喷涌固然是其直接表现的情志形态,但情怀的养成与外化则来自于对社会的热忱关切,来自于自觉的使命感和应当具备的正义感与责任心。古人论文就很注重这一点。刘勰在《风骨》篇里说:“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以议论风生、淋漓畅快的方式与读者作不见面的倾心交谈,是评论作者的幸事、快事;用充满思辨、哲理、机趣的笔调为社会做点思想深化与净化的潜移默化的工作,为新时代民族复兴做一点激扬鼓呼的工作,评论作者引以为荣。

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十全十美、尽如人意,亦永远需要直言不讳的意见与批评,这便有评论文字存在的广阔空间。悟出了这个逻辑,我对自己几十年来的评论写作亦有了清醒的自省。每每为见解的浅陋和学识修养的单薄而惭愧,但我还是为有那么一点点独立的思想、视角与独特的感觉和一丁点文体意识而自得。我在痛苦又快乐的评论写作中抱定“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初心,孜孜以求之,如精卫衔石以填沧海。我咂摸着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苦涩,也体味着评论余味无穷的甘甜。写过的评论文章,走过的人生道路,一段一段地形成生命质地,得以成为我在这个世界留下的生命印迹。人生虽坎坷,扪心却无愧。

苦辣酸甜都有滋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不仅是评论的特质所在,不仅是时代社会使然,也是评论写作者的自觉使然。

(本文系原创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