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失业18年回家种地,只能靠低保度日
2023-09-11 | 阅:  转:  |  分享 
  
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失业18年回家种地,只能靠低保度日

古史迹 2023-06-20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所以对于知识渊博的人向来很优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湖南常德的一个村子里,84年考生张进生成为了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张进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一个重大的选择便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选择专业,他本人想要报考土木工程,可他的父母觉得医生更有前途。

思考了几天后,张进生便听从父母的话,报考了医学专业。

本来前景一片美好殊不知,偏偏就是这个专业,让这个才子断送了本该璀璨的人生,最终只能靠着国家给的低保度日。

谁都没有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考上博士以后,最后竟然会沦落到靠低保度日。

那么当年在张进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因为什么让他沦落至此?这还要从张进生的出生说起。

01 全家的希望集于一身

张进生的老家在湖南常德,他们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每年靠着种地赚取微薄的收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非常希望家里的孩子能有出息,改变现在这种靠天吃饭的现状。



1966年的秋天,张进生出生,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家里人对他很是疼爱,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母也知道上学才有出路。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所以即使生活拮据,也要让张进生走进校园。

每天看着他上学放学,哥哥姐姐的眼睛里满是羡慕,他们的羡慕和父母的辛苦张进生都看在眼里。

所以他到学校后学习非常刻苦,从他上学以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对他赞许有加,他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进生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高中时期他的成绩也十分优异。



对他来说考一个好大学根本没问题,但是对于大学要学习专业他一时不知道作何选择,他本人对土木工程很感兴趣,可家里人却想让他学医。

长辈们觉得医生更有前途,也好就业,说出去也有面子。



自他上学以来,家人为他付出了太多,他不想让家人失望,所以他决定顺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医学专业,当然他也顺利地考上了。

1984年7月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寄来后,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全村的人都上他家来祝贺,在村里他也算是个名人了。



当时他考上的也是当地的一所有名气的大学,湖南医科大学,是现在的湘雅医学院的前身。

走进大学后,张进生开启了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学习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在当时可是非常吃香的。

当年,读完医学专业出来国家还包分配,这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张进生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养活自己,也能报答供养他上学的家人。

但是现在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潜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他的事业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那就是晕血症,见到血后

他会觉得头晕、恶心,严重时还会晕厥。



医学是五年制,上大学的五年里张进生非常刻苦,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可以沉浸在学习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他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老师们都非常看重他。

晕血症虽然会影响他的事业,但也并不是毫无办法,通过长期的脱敏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恰好他在上学期间,并没有太多机会去做治疗,所以这也为他今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02 本该振翅高飞,却屡屡折翼

1989年8月,毕业后,张进生被分配到了远在天津的一家医院,不知道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还是自己晕血的心理障碍。

他有些自卑,入职后一直闷闷不乐,跟同事也不怎么交往,所以在外人看来他好像格格不入。

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在工作中也常常受挫,因为晕血他根本没办法上手术台。

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事业没有丝毫进展,甚至有时还会因工作上的事被处罚。

几年后他认清了自己,继续耗下去不会有任何发展,可是他不甘心就这样被埋没,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于是他选择考研,让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强,但从一方面来说,他其实也是在逃避现实。

1992年8月份,虽然为人处世他有所欠缺,但聪明是无法掩盖的,26岁的张进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北大的硕士。



或许是学习上的成就可以填补心理上的空缺,三年后,1995年他又继续读了博士,最终成为一名内科博士。这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喜讯,大家对他

的未来都非常看好。

可博士毕业后,张进生还是要走向社会,只有他自己知道,心理上的那道坎有多么地难以跨越,所以毕业的时间越近,他就越紧张。

那一种无形的压力几乎要让他喘不过来气,正巧这时,来自英国的录取通知书让他转悲为喜。

1998年,张进生考上了英国皇家医学院,这个学校可是世界名校,张进生仿佛看到了希望。



张进生想着自己留学后再回到中国,这样在国内的博士生中就更有竞争力了。

到时他可以到大学当老师,即使有心理障碍也不会影响工作,不仅如此还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自力更生,还能贴补家里。

不过高昂的留学费用让他的情绪再次跌入谷底,当初家里人供自己上大学已经是倾尽所能了。

凭借自己的家庭条件,留学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可他想继续呆在校园里,不想面对外界的压力,只有学校才最适合他。

反反复复地纠结,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更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因此他日渐沉沦,最终患上了抑郁症,因为抑郁症,他也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了,1998年6月,在博士的最后一年张进生休学了。



休学的时间已经结束了,张进生似乎还没想好怎么面对,所以休学一年后他被学校退学了。

只能以硕士的学历返回原籍,由于他是在天津考上的研究生,所以最终他的户口也被迁到了天津。

张进生在天津的几年过得并不愉快,所以他对天津并没有深厚的感情。

甚至他想逃离这个地方,逃离那些不开心的回忆,所以他不想在天津工作,可这时国家的政策已经变了,工作不再包分配。

几经周折的张进生孤身一人走向社会,面对人才济济的市场,他只能一试再试。

无论待遇什么样,只希望别人能接纳他,最终靠着北大硕士的学历他来到兰州的一家医院工作,在此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03 北大硕士沦为低保学霸

2000年,来到兰州后,医院给他开的工资是一千元,这跟他在读博时期五千的工资相比,落差太大了。

不过为了能尽快地独立,他还是接受了,之后张进生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

张进生也是有抱负的,他也想尽快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医院的工作。

适合到学校传授理论,所以当大学老师才是他目前最好的出路,但是现实是骨感的,他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



在兰州工作期间,张进生还谈起了恋爱,对方是同医院的护士。

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在他内心深处还是留下了无法治愈的伤痛,虽然他表面看起来跟常人没什么不同,但是一旦戳其痛处,他就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侣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吵架的情绪非常高涨时,可能会说一些慌不择口的话。

当他的女朋友因为吵架而嘲讽他过往的经历时,张进生再也忍不住了,在打了对方之后,便愤然离去。

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在兰州的工作也不愉快,2005年8月份,张进生决定辞职了。

可是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无论张进生到哪里,都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所以他找了好几次工作,都无疾而终。

眼看多次碰壁都没有结果,张进生决定放弃了,他不再整日奔波于人才市场。

而是选择回家,相对于医学,他更擅长理论知识,所以回到家后他只顾埋头读书,心中还做着当大学老师的梦。



从他走出村子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些年里虽然他已经从学业上得到了知识的进步。

但是在与别人的相处上,简直寸步难行,之后在家里整日读书的他彻底关上了与外界沟通的门。

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他只能靠着姐姐的补贴度日,生活艰苦,张进生只能以读书为乐。

可他这样无疑是把他的心关在了更深更暗的地方,他想要当大学老师的梦也只能是梦了,就这样过了几年,当地的新闻也报道了他的事情。

北大硕士放到现在也是稀有的人才,谁看了都不禁会为他感到可惜,年复一年,张进生已经彻底失去了自我。



在别人的眼中,他就是读书读傻了,看到他空洞无神的双眼,仿佛他的灵魂已经和书融为一体了。

几年过去了,张进生还是那个只会读书的张进生,几乎已经神志不清。



连他自己的户口本、身份证也弄丢了,他的姐姐年纪也大了,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所以对于弟弟,她已经无能为力了。

2018年时,当地政府也了解到了他们家的状况,为了帮助他们,特地为张进生补办了户口。

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还为他申请了低保,好让他能够维持生活,就这样张进生的故事落下帷幕。



2022年时,有记者来到了张进生所在的村子里,询问他的现状:“你这一辈子,有没有觉得可惜?”

而此时已经56岁的张进生却摇了摇头,淡然地表示:“我这一辈子,走过的弯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说完后,张进生的目光就看向了远方的田野,不再言语了。栖身乡野,对张进生来说,可能也是一种选择。

04 条条道路通罗马

或许当张进生的家人早知道他有心理障碍后,就会支持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了。

又或许张进生坚持走自己喜欢的路时,就不会有今天令人惋惜的结局了,无论如何人生只有一次,一步错可能步步错。

人生的选择不止一种,当我们知道面前的路不适合我们之后。

就需要另作选择,而不是为了别人的想法忽略自己,毕竟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接下来的路还是需要自己一个人走。

张进生也曾是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他的人生可以说是绚丽多彩的。

也可以是闪闪发光的,凭借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定可以有惊人的成就,可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走错路的荒唐和无奈。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的。



我们看到在改变选择之后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也应该看到做出这次改变后也许会得到更美的风景,人生也会更加有趣。

所以不要怕改变现状,在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里一直打转的人生才是最可怕的。

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尝试新事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要被世俗羁绊,去奔跑吧,追寻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也许可以让自己发光发热的路就在下个转角!

献花(0)
+1
(本文系国宾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