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嵊州浙东大龙谷-金银谷-贵门十二狗洞穿越

 平桥红山楂 2023-09-11 发布于浙江

2023.9.9,天气晴好,天台迷道户外一行24人包车来到嵊州丰潭路口,(公路狭窄,39座以上的车子还到不了这里)路口立有一块“浙江东大龙谷”的牌坊。因为景区已废,我们从公路边的山里下切到谷底,那里就是丰潭水库的尾部,或者说是斤丝潭水库的源头处。

水边有一条驴友踏出的小路,横着走了一小段,再往上走一小段,就来到游步道。原来游步道直接与盘山公路相通,可以直接横切过来,不必插到谷底

游步道较小,只有一米左右宽。至此,凉气迎面袭来,溽暑顿消,如入清凉世界。

石壁之上凿有窄窄的简易步道,还有锈迹斑斑的防护栏,不恐高的可以从此攀上,恐高者可从底下走。

此处就是天兴潭。天兴潭原名天星潭,又称三悬潭,乃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南山风景区天兴潭景点之中心。天兴潭四周悬崖壁立,刀劈斧削,高达千尺,终年水雾缭绕,险峻无比。水潭上窄而下广,形状酷似一悬钟,半藏崖中,内有一石门槛相隔,将潭一分为二。潭极深,终年不枯。相传居龙,崖上尚有龙床。旧时嵊县东阳若遇大旱,多到此迎龙祈雨。

天兴潭四周景点众多,由奇石、飞瀑、深潭、悬崖、石桥组成。人行其间,但见峭壁兀立,碧潭幽深,峰石见奇。飞瀑天际来,流泉向东去,一步一景,景随步移,叫人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下图为:“金土地与青花”对对驴。


我们沿着水库岸边小道走。这水库弯弯曲曲,酷似一条巨龙盘踞在谷底,怪不得这里叫做“大龙谷”。驴道相当成熟,走人肯定不少。一路树阴蔽日,极其凉爽舒服,就是在这里来回走上一天也会觉不厌其烦。

这是黄裙竹荪,别名杂色竹荪、网纱菇,是鬼笔科真菌黄裙竹荪的子实体。气味香,但有毒,不能食用,外用能止痒除湿。

据六只脚里驴友留下的标记,此段路上有马蜂窝,曾多次袭人蜇人。我们经过此处,均敛声屏气,生怕惊动马蜂。可上下左右,东瞧西找,都没有发现马蜂窝。也许马蜂窝被端了,也许我们没有发现马蜂窝,没有惊动马蜂窝,反正是安全通过马蜂地段了。这个季节上山就得防虫防蜂。

沿之字形路下去开始进入冰川火山谷。据资料记载冰川火山谷曾是距今140万年前古火山喷发通道,为目前我国地质界发现火山弹最多、最集中、最奇特的区域,景区内有大量第四季冰川遗迹,具有珍贵的研究、观赏价值。此地曾是古火山喷发通道,火山喷发年代是晚侏罗世,距今约140百万年。景区内有无以计数的火山弹,是目前我国地质界发现火山弹最多、最集中、最奇特的区域。火山弹内含有水晶晶簇及琉璜,此类火山弹实属罕见,是地质界的奇迹。据说景区内怪石随处可见。最形像的有相思石、石和尚、石将军、石狮、石佛、石龟等等。有的形随步移,如石和尚正面酷似含经礼佛的高僧,背面却面了令人遐思的想思石。众多的山峰加上各种异岩怪石,更是妙趣横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可惜这次我们是沿溪边走,没有去好好领略一下美石风采。

右侧有分支路,必须进去看看。果不其然,有路就有景,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一座天然的石拱桥下有一个短瀑布,瀑布流入两个美潭,再往下流,下面肯定是瀑布。潭边是巨岩,登上巨岩往下一看,果然,下面巨岩之间藏有瀑潭。

我们回到原路,继续往下,果然发现右侧挂有一块“水帘”,好漂亮呀!人可以钻到水帘后面去,不过岩面上长青苔,很滑,要小心。水帘外面是整片的巨岩,可以爬上岩石拍瀑布,角度更佳。

往下走,一块巨大的岩石横在别的岩石之上,形成了一个三角洞,人必须钻洞而过。

爬上瀑布对面的巨岩,终于看清瀑布的全貌。

这帮“驴”在岩石上攀上爬下,久久不肯离去。

前面一颗“馒头蘑菇”,下面一根天然的“柱子”支撑着一块巨大的“馒头”,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溪边游步道一路下来,发现溪中美石,美潭、美瀑不知其数。

何为斤丝潭,指水清澈而不能见底,相传古人用一斤丝也不能测其深度,斤丝潭因此而得名。斤丝潭瀑布其实具体是哪一个,我们也是分不清,看看这个很像,看看那个也很像,也许斤丝潭瀑布根本就不在这儿也说不定。

在一个转弯处,我们不上坡,而是过溪,沿山路上到公路。溪边的阔叶山麦冬紫花开得特别漂亮。

公路桥头就是金银谷的入口处,那里有一座已毁的石牌坊横躺在路边,上刻“金银谷”三字。后面有栅栏门,这里进去就是浙东大龙谷的石和尚景区。

跨过栅栏,走几步陡峭的台阶。发现左边几缕水流挂于乌黑的岩壁上,也有好几米高,应该算是第一个瀑布。接着要经过一段几米长的悬崖栈道,面板已全无,只剩锈迹斑斑的铁架子。需扶着铁扶手,踩着角铁小心地过去。这对于帮老驴来说根本不算难事。

入峡谷,发觉此景区肯定荒废很久了,景区路道已不成样子了。但是一路瀑布接着瀑布,风景确实非常美。峡谷落差很大,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不久就看到第二道瀑布这瀑布也有十几米高,相对缓些,中间一折接一折,颇有特色。

走着走着,溪边路不见了,我们在溪中攀着溪石,踩着溪岩上,很快攀上了一道水泥高坎。坎里也是一个瀑潭。下高坎需要背后退,踩着下面的钢筋头下,所以两队友在下面指点保护。

高坎过去又回到废弃的景区路。上去一段,发现有一分支通向溪里。前锋进去一探,立马惊喜地大呼,众人紧跟而进。原来里面藏着一个美瀑,两岩之间嵌着一条玉带,足有几十米高,底下是碧绿的水潭。

打卡完毕,回到景区路,继续往上爬,不久又发现一条分支路,路口有一路牌,上写二潭两字,有景我们肯定不会错过,哪怕要多走一段笔陡的台阶。进去一看,果然内藏高瀑。

一道飞瀑穿岩破壁自天而降。下半部瀑布洁白若银。上半部瀑布阳光映照下灿灿若金。一瀑两色,为瀑中之罕见,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金银瀑。假如水大时,金银瀑定会喷薄直泻百米,肯定壮观!

抬头看右边,半天山顶有一兀然突起之巨石,其顶光秃秃的似和尚头颅,脸颈皆全,作东南望。那应该就是“石和尚”吧!阳光给僧顶涂上一抹金光,真的是鬼斧神工,造化无穷!

“健”和“胖胖熊”在金银瀑下。

爬到顶上是高沙村,像是高山平原,山清水秀。绝壁之顶建了观景平台、扶栏、凉亭等,从这里看峡谷,山势陡峭,深渊深不可测,奇峰异石众多,风景异常美丽。

在村前田头绕一圈,又回到村公路,沿着公路走到上里村,在村小店旁解决午餐后,再沿着红色的游步道来到贵门,登上贵门观景台。

贵门是嵊州的"青藏高原",处于800米高的山背村,有省级文物保护鹿门书院,文渊深厚,朱熹曾在此讲学。书院内有600年以上古樟树。向北眺望是风景秀丽南山水库。有宋韵碗窑遗址。附近有丰潭水库,冰川火山谷风景区,真是美丽山水贵门。

下观景台,穿村到村口打个卡,再登上芦山往十二狗洞方向而去。

贵门更楼东侧之芦峰又称芦山,古有记载“峰高插天,望可数百里”,顶下有仙人洞,村民孩童化神奇为平俗,称为十二狗洞。

十二狗洞由几块巨石自然叠成,岩间有小洞十二个,刚好可容一个小孩子穿洞而过,故称为“十二狗洞”。这儿峰峦叠嶂、山高林密、风景较好。

我们一见有洞可钻,个个童性大发,非钻上一钻不可。这可惊动了洞口的蚂蚁群,见有人打扰,就展开快速上身攻击。就两三秒钟,手上、脚上、身上爬满了蚂蚁,这里一口,那里一口,痛得我等嗷嗷直叫。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蚂蚁,被蛰上一口,皮肤就发痒红肿。真是自讨苦吃,谁叫我们去打搅他们的清净呢!哈哈!

在村北,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式二层建筑,下层是石砌的台基,中有天井,南北两面各有拱券洞门,为旧时入婺往来之通道,是历代绍兴通金华地区的官路,南门“古鹿门”,北门上题“贵门”字大如斗,系朱熹手笔。后来婺东书法家赵睿荣又分别在南、北两洞的北面题刻了“隔尘”、“归云”两额。洞门上层楼房四面相向,回廊相连。我们在更楼廊下歇歇脚,乘乘凉。

最后我们下更楼古道。旧时的更楼古道,曾经是金华到绍兴的唯一通道,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勤劳的樵夫、顽皮的牧童、善良的村妇,都曾经在古道上留下过他们来去匆匆的脚印,古老的牛车、独轮车、双轮车也曾经在漫漫的古道上碾压过。当年,古道的两边,古木连天,绿树成荫,修竹青翠。更有一绝的是,它的两旁长满了合抱的连理枝,他们同根而生,相拥而立,枝叶相抱,生死与共,它是村民眼中的爱情小道。

走完更楼古道,来到公路,叫来中巴车,开开心心回家去,完满完成今天的穿越。

一路上风景漂亮,大家留下的美照也很多。下图为:“青鸟”天兴潭打卡

“梦雨、汤圆”在冰川火山谷。

贵门观景台,“清爽、汤圆、痴”,美人秋千架。

贵门村迎亚运宣传窗打卡

陈红上高岩,可厉害了!

“桔”在大龙谷

“小老丁”与“东哥”一个“指挥”,一个“侦探”。

踏着石头过旱溪。

“健”在石洞前,美景当前,乐得脸上开花。

“竹鸟”总是爱飞上岩顶,东照西照,取景拍照。

“秋高气爽”“浙丰”对对驴,天兴潭打卡。

“王肖华”蘑菇石上逍遥坐。

“梦雨”“东哥”对对驴开心一刻。

在研究什么呢?

“请看!浙东大龙谷到了!”

角度要好,姿势要帅!

“摄影师”"范永贵"拍的照片真的好!

“水帘洞”里的”“猢狲”。

“青鸟”今天的驴线选得可真好!

“小老丁”“招牌动作”,好戏开场,请欣赏!

遇见的都是贵人!

“痴”顶岩,英姿飒爽。

“清爽”今天好开心!

“云台山之巅”难得停下脚步留个影。

钻十二狗洞......

从不同角度看这张照片,原来在爬石壁。

“健与汤圆”对对驴手牵手过溪涧。

“一叶一云”过石洞。

“时空穿越”,“小老丁”与古人同桌喝茶。

姿势标准,目标明确。

“同志们好!同志们幸苦了!”

是时候表演“绝技”了!

你拍来,我拍去,拍得是“竹鸟”。

“醉”在天兴潭。

“小老丁”这形象又酷又帅!

“一叶一云”坐在岩石上感觉好舒服。

俺“红山楂”也要露个脸,打个卡。

奇石、岩洞、美潭、飞瀑、涧流......风景美,大多数路段是游步道而且阴凉,四季皆适宜走。今天的驴线确实值得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