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执政末期,内战不断,各地贵族叛乱此起彼伏,法国王太子路易也趁机入侵英格兰,并获得不少贵族的支持,但四朝元老威廉.马歇尔则支持约翰九岁的儿子亨利为新的英王。英格兰的贵族虽然不满约翰的统治,但也不愿意接受法国人的统治,便拥护亨利成为新的英国国王,史称亨利三世。亨利三世在位56年,是英格兰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很多历史书都说亨利统治期间乏善可陈,默默无闻,既无大功,亦无大过,算是英国历史上最寂寂无闻的国王,其实这样说来实在有些偏颇。 亨利三世在位期间还是发生了不少大事,这些事情影响了整个英国,甚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议会”体制的出现。亨利年幼继位,军政事务交由摄政王威廉.马歇尔和宰相休伯特·德·伯格代为打理。此时,法国王太子还在英格兰的土地上攻城掠地,亨利的登基获得了大部分贵族的支持,他们调转枪口开始对付路易王太子。1217年夏天,路易王子率领的军队在林肯郡遭遇英格兰骑兵,双方陷入混战,法军被打败。路易王子获得了一笔赎金,撤回法国,后来他成为法王路易八世。1219年,四朝元老,中世纪最完美的骑士典范威廉.马歇尔与世长辞,享年73岁,结束了自己传奇灿烂的骑士人生。此后国家事务由休伯特·德·伯格主理,直到亨利三世长大亲政。1227年,亨利三世开始亲政,但他的王位并不稳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布列塔尼的埃莉诺的继承权问题上。埃莉诺是布列塔尼公爵杰弗里的女儿,也就是亨利二世的长孙女,是在《约翰篇》提到的亚瑟的姐姐,算辈分应该是亨利三世的堂姐,他比亨利三世大23岁。按照英格兰的继承制度,埃莉诺拥有比亨利三世更高的王位继承权。但约翰在位期间,将其关押囚禁,约翰死后,贵族们忽略了埃莉诺的继承权,亨利三世才得以继位。然而埃莉诺只要还在世,就会对亨利三世的王位合法性构成威胁,而如果埃莉诺结婚产子,更会对亨利三世后代的继承问题带来更大麻烦。亨利三世亲政后,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埃莉诺的继承问题。亨利三世对自己的这个堂姐态度很复杂,他既不想像他的父亲对待亚瑟那般残忍,也不愿埃莉诺继续宣称自己的王位。所以亨利三世还是选择继续囚禁埃莉诺,但同时也展示出了他的慷慨大度。在此后的日子里,埃莉诺虽然终身未能获释,也不被允许结婚,但在生活上和一般王室成员一样舒适,也得到了不少亨利三世的赠礼。1241年,埃利诺无嗣而终,亨利出于负疚,曾将一顶金王冠送给埃莉诺,但埃莉诺在三天后就把它送给了亨利年轻的长子爱德华。1236年,亨利三世迎娶了年仅13岁的普罗旺斯的埃莉诺,埃莉诺的姐姐玛格丽特嫁给了法王路易九世,所以亨利三世是路易九世的妹夫。随埃莉诺王后进入英国的还有大量的法国外戚,本来自诺曼王朝开始,英国王室一直深受法国文化影响,亨利二世以后更是以法国文化为时尚,所以亨利三世非常器重这些法国贵族,很多法国贵族在英格兰获得了不少土地和财富,这让英格兰本土贵族十分不满,由此埋下了叛乱的种子。在这些法国人中,有一个叫西蒙.德.孟福尔的贵族,因为在法国没有继承权,便来到英格兰,很快便受到了亨利三世的信任,被封为莱斯特伯爵。此后西蒙在法国官运亨通,并与亨利三世的妹妹莱斯特的埃莉诺订立了婚约。埃莉诺原是老威廉.马歇尔的儿子小威廉.马歇尔的妻子,但小威廉死得早,埃莉诺早早便成了寡妇。而埃莉诺在小威廉死后曾在教堂发誓终身不再嫁,然而当他遇到风度翩翩的西蒙后,便将这些誓言抛到了脑后。一开始亨利三世对于这场婚姻并无意见,但贵族和教会却极力反对。贵族们认为,如果西蒙和埃莉诺结婚,除了他自己的莱斯特领地外还会领有英格兰南部大片领地以及数不清的收入,这对英格兰本土贵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教会则认为埃莉诺此举是违背了此前发下的独身誓言,是对上帝的亵渎。但由于亨利的不干涉或者是默许,这场被众人反对的婚姻还是确立了下来,这进一步加剧了国王与教俗贵族之间的矛盾。1239年,亨利的长子出生。亨利本人非常崇拜前诺曼时期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据说他的寝室中挂满了爱德华的画像,于是便将他的长子命名为爱德华。爱德华的出生让金雀花王朝三十年来终于再次拥有了合法的继承人,这让亨利三世喜出望外,然而他与西蒙的蜜月期也很快走到了终点。亨利三世在后来意识到了西蒙与埃莉诺的这段婚姻会产生多么严重的政治后果,于是逐渐疏远了西蒙,二人之间的矛盾日显,不久后,亨利三世便将西蒙逐出英格兰。西蒙被逐期间参加十字军东征,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为东征的胜利,西蒙的所有罪过都得到赦免,重新返回英国。而此时的亨利三世已经平复了威尔士,准备进军欧洲大陆重新夺回约翰期间失去的领地,于是西蒙重新归入亨利三世账下。虽然战事不利,亨利三世在法国的战争一塌糊涂,但西蒙却重新得到了亨利三世的重用,并被任命为英国在法国最后一块领地加斯科涅的总督。西蒙在加斯科涅实施高压统治,惹得当地民众怨声载道,亨利三世将其召回英格兰受审。西蒙所有的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进行的,所以最终审判西蒙无罪,但从此亨利和西蒙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再也无法弥合,西蒙开始向反叛贵族行列靠拢。不久后,亨利三世又做了一件不得人心的事,彻底惹怒了国内贵族。1250年德皇腓特烈二世去世,霍亨斯陶芬家族在西西里的统治日渐式微,教皇为了打破腓特烈二世建立起来的教皇国包围圈,有意拉拢英国,便许诺将西西里岛授予亨利的次子埃德蒙。当时的埃德蒙还在襁褓之中,西西里岛远在千里之外且仍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所以教皇只是给了亨利三世一个空头支票,亨利三世必须发动战争才能拿到西西里岛,除此之外,亨利三世还要为教皇支付高达14万马克的战争费用。贵族们纷纷劝阻亨利三世,但亨利三世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对教皇的“旨意”马首是瞻,丝毫不在乎此时英国已经三年饥荒,民不聊生,仍强行摊派,要求贵族们缴纳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亨利三世的无理要求,最终激起了贵族们的武力反抗。1458年4月,以西蒙.德.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势力武力冲入王宫,迫使亨利三世驱逐法籍大臣,重申了《大宪章》的有关规定,并在其基础上提交了“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1258年8月4日,亨利三世正式批准《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条例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然而亨利三世并不甘心失败,1261年,在教皇和国内贵族的支持下,亨利三世将西蒙.德.孟福尔驱逐出国。次年,亨利三世又下令取消《牛津条例》。1263年,西蒙重返英国,发动贵族进行叛乱,一开始法王路易九世从中调解,但出于维护王权的考虑,路易九世完全偏袒亨利三世,否定了贵族运动的合法性,于是英国内战爆发。1264年,西蒙在刘易斯战役中击败了亨利三世,并生擒爱德华王子,形势所迫亨利三世只好再次恢复《牛津条例》。而西蒙挟天子以令诸侯,组建国民议会,也就是“西门议会”。1265年,西蒙召开第一场英国议会,除了男爵,教士和贵族外,还包括每个自由市的两名市民,市民阶层首次登上英国政治舞台。13世纪以前,英国的会议有两种,一种是“大会议”,它在理论上是国王与其众封臣每年数次召开的共同商讨王国军政大事的会议;另一种是“小会议”,即巡游的王廷要员在国王召集下随时召开的会议。这两种会议都是由国王召开,而这次议会则是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召开的,这就意味着议会第一次取代了王权。而西蒙通过控制议会,掌控了英国政局,亨利三世大权旁落,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欧洲中世纪的人们习惯于接受天赋王权的理念,认为国王的权力的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即便国王做得再差,贵族们也只会抗议要求国王予以改正或者收敛自己的权力,比如在《约翰篇》提到的《大宪章》即是如此。而议会则是对传统政治制度的一次前所未有挑战,这在英国甚至在欧洲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即便如此,西蒙始终不敢迈出最后一步,将国王废黜。亨利三世屈服后,反叛贵族之间也出现了各种矛盾,有不少贵族不满西蒙对议会的掌控,便转投到了国王阵营,并帮助爱德华王子逃脱。1265年8月,爱德华王子在伊夫舍姆战役中取胜,西蒙战败被杀,贵族运动最终失败,王权重新恢复。1269年,亨利三世重申,没有国王的允准和召集,“议会”不得召开。然而牛津改革运动并未完全失败,国家大事应交议会讨论,国王和贵族应该合作解决问题的观念,已逐渐被英格兰民众所接受,牛津改革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1272年,在统治56年之后,亨利三世去世,正在东征路上的爱德华王子成为新的英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德华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