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庄子为什么借孔子之口告诫叶公子高,替国君传话是最危险的事情?为什么听人说话,替人传话,需要过滤掉过度赞美和过度指责的内容?为什么说交流需要语言文字,制造误解的也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交流最好先排除情绪因素,尽量多用名词、数量词。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精读《庄子·人间世》篇,读一读庄子借孔子的嘴,会给叶公子高以什么样的建议和忠告?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相互邻近的国家,一定要通过信用来谋求亲善和顺。而距离较远的国家,就需要用语言来表示忠诚,建立信任。用语言进行两国之间的交往,就必须要有专门的使者进行相互的传达。而传达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那可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如果两国国君心情高兴,都很喜悦,言辞之中一定会有一些过度赞美的话。如果两国国君都赶在气头上,非常地愤怒,言辞之中一定会有一些过度指责的话。凡是这些过度的、添油加醋的话,基本上相当于虚妄不实的谎话,这些虚妄过头的话,也就没有可信度,双方都会质疑。如果双方都质疑话的可信度,那负责两头传话的使臣,恐怕就要遭殃了。所以古人留下来的格言是这么说的:'要传达那些简单平实的长情,而不要传达那些说过头的话,这样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免遭祸患了。”读完了也读懂了,庄子借孔子之口给叶公子高的这段告诫,第一时间让我想到小时候在东北常听到的一句俏皮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帮别人去牵线搭桥,做传话的中间人,来来回回跑断腿,最后有可能两边都不满意这个中间人,甚至翻脸骂人。孔子讲的在两君之间传达双方言辞的使者,与此性质一样,相当于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给这个中间人带来大的麻烦。我们今天就算有了电话、短信、微信这些非常方便的交流手段,人和人之间传话和转述的事儿,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说上级给两个下属安排任务,其中一个下属不在现场,上级的安排只能通过其中一个人转述给另外一个人。如果在场的人也没能够真正理解上级的表述,转述的时候再有一点点遗漏和曲解,最后接收者接收的信息,可能与上级布置任务时候的本意已经相差很远了。最后十有八九要干走样,两个人要一起挨骂,弄不好还要闹到当面对质,撕破脸的地步。其实,就算是没有第三方,只是两个人之间交流,说的人以为自己说得很清楚了,听的人也以为自己听得很明白了,但最后会发现听的人,接收到的和说的人想要表达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足够的阅历才会明白,人和人之间交流,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而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语言和文字。语言是具有表达和交流功能的,但语言在表达一个人心意时候的力量,是有限度的,不充分的,容易词不达意的。要不然老子也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佛家也不会总喜欢讲“不可思议”四个字。如果说的人真的能够百分百说明白,听的人能够百分百理解明白,那这个世界上不就没有误会了吗?那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应该考一样的成绩吗?我们知道了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就会有意识地去规避因为语言局限性所造成的一些副作用。年轻的时候刚刚走出校门,思想比较简单,很理想主义,经常在工作中误解领导的话、客户的话和同事的话,也没少挨过批评。再往后,自己做了上级,有了下级,也会因为手下人不理解或者理解偏差,而批评下级。快活到了四十岁,读了《论语》才真正明白“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表面上看是别人的问题,实际上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没理解,是自己没讲明白,不愿别人转述走样,是自己对此没有预防意识,没有专业的方法去提前化解。慢慢知道了,事情是事情,感情是感情。在讲述和交代事情时,应该有意识排除情感的因素。人内心的情感也就是喜怒哀乐,就犹如一副有色眼镜。人一旦有了情绪,看人看事就不会客观了,就看不到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这个时候自己的表述也会变得情绪化,就犹如孔子告诫叶公子高的那样: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自己的心一开始是偏的,说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正,对方一般也很难去校正,甚至会偏上加偏。所以孔子引用的法言“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仍然是金玉良言。第一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尤其是自己讲完自己的要点之后,会问对方:我说清楚了吗?如果这其中有最关键、最容易被误解的内容,自己就会再提纲契领地重复一遍。第二个习惯是,如果在与一些年长的或者是重要的人交流之后,对方表达完了他的关键想法,我会当着他的面,将他的话再扼要的复述一遍。并且当面询问他:我理解得对吗?我理解的有没有遗漏?您还有什么补充的吗?现在我个人既要求自己,也要求自己辅导的企业员工,交流的时候能够用名词和数量词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要用形容词和副词。如果用一个“多”字来表达,就容易引起误会。因为表达者心目中“多”的标准,和接收者心中“多”的标准可能相差很远。人和人之间最好能够先心平气和地交流事实,明确了事实之后,有了共识,再去谈感受。那样误会就会大大减少,彼此的关系也就会更加的良性,不容易出现沟通上的事故。如果真的能够理解并且做到这一点,别的不敢说,中国的离婚率会大大地降低。两口子之所以会吵架,会闹离婚,很多时候都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在交流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