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诗看文化的力量

 杏坛归客 2023-09-12

作者 雷海基

2010年九月我到乌鲁木齐探亲,抽时间去新疆博物馆参观,看了楼兰古国遗物,不由想起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使,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傅介子以立功封侯。后人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诗借用此典的不少,如唐李白《塞下曲》中的诗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明姚茂良《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楼兰。”我新四军的陈毅将军抗日战争时写了一首《卫岗初战》诗:“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流传最广的当属王昌龄的这首。

几天后参访哈密葡萄园,又想起唐·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想楼兰国只在沙漠里残留土堆木桩遗物了,当年的葡萄美酒也无踪影了,我们喝的葡萄酒是现今酿造的。可是,当年描写它们的诗仍然在吟唱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将士们用这些豪迈雄壮的诗句鼓舞军心士气,军人们借这些诗的典故抒发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我不由写下一首感作:“楼兰城阙化烟尘,美酒葡萄无处寻。天子一朝几年坐,诗经三百至今吟。”其意为物质文明有许多湮灭了,可三千年前的三百篇《诗经》流传至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七月流火”“春日迟迟”现在还是使用频率蛮高的语汇。

北宋宰相、著名诗词家晏殊出生于我老家进贤县,他是一位贤能宰相,政绩显著,识见过人,知人善任,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更写得一手好诗词,其中最有名的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晏殊果然识见过人,为官青史有名,作诗又万古流芳。在一般百姓中,读过、听过他诗词的人多,知道他是一名好官的怕是不多。我在参观他的塑像后感作小诗,有句云“贤能宰相无人识,典丽诗词入万家。”我感觉他诗词的影响要比他做宰相的影响大很多。

晏殊是为官与作学问都成功的例子。历史上因痴迷做官而耽误了作学问写诗的例子不少,最悲惨的要数曹植了。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曹植因受曹操器重和钟爱,滋长了做官的强烈愿望,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意识。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豆萁》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七步成诗。可是,曹植并未从这件事吸取教训。他在侄子曹睿继承曹丕的皇位后,又多次上书皇上要求参予朝政,反被封遣至远离京城之地,甚至遭软禁。以致他喝闷酒,年四十而亡。我读了他的故事后作诗叹曹植“未当太子已心痴,总盼威权有握时。哪晓君王堙史迹。妇孺却念豆萁诗。” 曹植哪里晓得,多少君王的名字堙没在历史的风尘里,无人知晓,他的这首豆萁诗却千百年来连妇孺都会念。要是当年明白这些,何不专心写诗做学问呢?我想,如果他同父亲曹操一样活到66岁,其成就一定更大。

宋朝的苏轼,虽然官越做越小,住所越贬越偏远荒蛮,但他在尽心履行职责的同时,用心写诗著文,遂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诗词的影响力远非官权可比。

以上古人的事例说明,做官固然重要,但做学问,写诗著文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讲,写诗著文更为重要。因为官职位子有限,皇帝只有一个。就绝大多数人而言,做学问,写诗著文是更现实的选择。况且做官也可以同晏殊、苏轼那样写诗著文,毛泽东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既做官又做学问的榜样。以上事例也说明,既然文化的影响如此强大而深远,我们建设强国,一定也要做文化强国。党的十八提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文化国的目标,是十分英明正确的。

雷海基

2013年5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