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那月那事儿】婺源之晓起樟香

 新用户2420aRkV 2023-09-13

图片

  我们是从晓起的南面进村的。在高大的樟树掩映下,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登上一座小巧的凉亭,晓起村便陡然出现在眼前。何谓晓起,导游也说不清,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了。晓者,天明也。晓起,表明村民勤劳,天明即起。查阅晓起的《汪氏宗谱》是这样记载:唐乾符年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走到此地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活草肥,花香四野,于是乎便搭茶棚起炊烟,故将此地取名“晓起”,亦称晓川。我相信晓起即为黎明则起之意朱子治家格言的开头语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虽然这是两码子事,但“晓起”村名还是还是蛮有文气的。

  从绿荫中走出,就是沿着古老的石板路在村中纵横交错的小巷中穿行。徽派民居见得多了,感觉这儿的马头墙、门罩、石门坊、砖石木雕以及房屋结构等,虽然都没有什么突出之处,难以与我老家媲美,但比起江湾的“三省堂”“澹远轩”之类建筑,在其规模、空间、采光、工艺等方面,似乎都要一筹如这儿的“一新堂”“继序堂”“礼耕堂”等我们行进在弯曲狭窄的街巷中,两旁的小店散发出浓郁的樟木以及茉莉花茶的芳香导游告知,这里盛产樟树,因此樟木一类的工艺品很多。果不其然,从村头到村尾,随处都可见用樟木做成的各式小工艺品,其间木梳最多。一路上,有的村民甚至将樟树根切成小片状兜售,说是放在衣柜里可以防虫蛀,甚至放在家中可以辟邪。更有甚者,硕大的樟树根,高高地绑架在游客必经的山道旁,现锯现卖,形成晓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樟树生长期慢,如此长期的大规模开发,甚至连根拔起,人们担忧晓起村日后的樟树生态命运,不是没有道理

图片

  生态岌岌可危,古文化倒是随处可见村中心一块地面上两个园窟窿的水井,特别是石板井口上被井绳勒出的道道深槽,足以证明村庄的悠久,村民称之为“双眼井”。井建于唐宋时期,井水清澈,水涝不溢,天旱不涸,可供村中数百人饮用。两口井,一深一浅。大井用十数块长方青石板分两层,搭成八边形内壁,再下面是用鹅卵石砌成的过水圈,井底是用青石铺就,这总结构在古井中是不多见的。小井水位较浅,说是以清洗水桶之用。井台宽敞,一面高出路面有三级台阶,两面有一尺多高的石板围城的护栏,还有一面则是与路相平无遮无栏。井口没有井圈,如同是在地上挖了两个窟窿,我真的怀疑的安全系数了。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古时候,井台上设有天灯;现时候,头顶上安有路灯;大白天,这里人来人往,是村子的中心地带。从古井的整个结构看,应该是先有这“双眼井”,然后才有周边的建筑。

图片

  在一幢像是当年的大队址,或是文化室的房子里,卖着根雕、木雕等工艺品,四周墙上还是保留着40年前的模样。“三八作风”“四个念念不忘”“毛主席语录”以及放射光芒的主席画像等,依然清晰地保存着,其标语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时代的鲜明性,是新世纪以来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未曾见到过的。今天猛然见到,耳边似乎响起当年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声,眼前浮现起能铺天盖地的红标语。晓起人能如此完整的保存下来,也是保存了一段历史。

图片

图片

  晓起的后山,也叫后龙山,是一片浓郁茂密的古樟树群,足足有一千多棵,其还包括有全国罕见的大叶经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等。如今开发旅游,送了一个雅号,曰“名贵古树观赏园”。一个雅号,无形中使失去了原生的狂野、自然的清纯,倒增添了一些人为色彩。在“晓起神樟”碑的后面,耸立着三棵巨大樟树。说是神樟,一指其树龄长,每棵都有数百年;二喻示村中汪、俞、江三姓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再者,便是旅游经营者杜撰了,什么男左女右绕着树打圈,可以祈福、可以许愿。因为名曰神樟,众人也就笑而信之,同行邱处还饶有兴趣地绕着打圈,默默祈祷。望着满目苍天古树,我的心里却在想着架在路边待锯的樟树根,如果真有神灵,那么首先就得惩罚那些毁樟之人,愿晓起神樟通灵。

图片

图片

  从后山回到村中,再参观古民居已经索然无趣,来到村口高大的新牌坊下,众人合影,算是对晓起作最后告别。我们带走是晓起村周古樟参天浓郁,晓起村边溪流清澈见底,晓起村口牌坊高高耸立晓起村中樟香弥漫四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