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峰:《战前中法越南交涉与曾纪泽的政策效应》,《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李云泉:《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5期;王志强:《李鸿章处理越南问题过程中的朝鲜因素》,《求索》2011年3期;章扬定、倪腊松:《“越南问题”与19世纪中后期清廷的处变策略》,《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张志勇:《赫德与中法越南交涉》,《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2期;章扬定、倪腊松:《中法战争前清政府对越南问题的政策和态度探析(1880-1883)》,《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2]邵循正等编:《近代史中国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63页。
[3]邵循正等编:《近代史中国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七),第355页。
[4]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5,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67年,第45页。
[5]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6,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8页。
[6]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6,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8页。
[7]《中法越南交涉档》(三),郭廷以等主编:《中法越南交涉档》(全七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第1385页。
[8]《中法越南交涉档》(三),第1390页。
[9]《中法越南交涉档》(三),第1395页。
[10]郭嵩焘:《养知书屋文、诗集:养知书屋文集》卷12,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68年,第7页。
[11]《中法越南交涉档》(三),第1396-1397、1471-1472页。
[12]《中法越南交涉档》(三),第1468-1471页。
[13]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64页。
[14]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267页。按:清政府并不认为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只是虚名,赐越王印应该说是实迹。但是权力的象征不等于权力的实质。
[15]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272页。
[16]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272页。
[17]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273-274页。
[18]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4页。
[19]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37,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第16页。
[20]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52,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页。
[21]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3,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3页。
[22] [英]季南(E.V.C.Kiernan):《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许步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36页。
[23]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4,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页。
[24]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3-35页。
[25]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0-33页。
[26] [英]季南(E.V.C.Kiernan):《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许步曾译,第138页。
[2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50页。
[28]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8页。
[29]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21册《电报一》,第164页。
[30] 参见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38-143页。
[31] [法]勒里·里斯特勒贝:《我们与中国在东京的冲突》,《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增刊。
[32]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1,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页。
[33]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1,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页。
[34]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2,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9页。
[35]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2-13页。
[36]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3-14页。
[37]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2,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页。
[38]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2,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1-12页。
[39]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第187页。
[40]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8-39页。
[41]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9-40页。
[42]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1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5页。
[43]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第189页。
[4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66页。
[45]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页。
[46]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17页。
[47]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0,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2页。
[48] [法]勒里·里斯特勒贝:《我们与中国在东京的冲突》,《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增刊。
[49]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0,第12-15页。
[5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69页。
[51] [法]勒里·里斯特勒贝:《我们与中国在东京的冲突》,《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增刊。
[52]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4,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5页。
[5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70页。
[5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48页。
[55]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6,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页。
[56]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第188-189页。内容是:“中国撤退北圻军队,法舰队停止军事行动;中国批准天津条约,照原约所规定议定商约;法以暂时名义占据基隆,不妨碍中国领土之主权,直至天津条约完全施行止;赔款名义不必坚持,但法须得相当代替品,即据有基隆、沪尾之海关矿产若干年。法肯接受第三国或数国之调停,以决定此年限以及减短年限之赔偿金额。”
[5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74页。
[58]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1页。
[59]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页。
[60]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18页。
[61]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页。
[62]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1页。
[63]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8,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4-26页。内容有:简明条约仍准商议;由谅山至保胜直线画定中法保护通商界限;要求以中国文字为主;反对法国据基隆为要挟等。其中第四条特别提出“中国之于藩属,受其贡献,不预其政令法国只可在越南通商,不应用保护国之名,嗣后越南如继续入贡中国,法国不得干预。”
[64]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页。内容是:“各国(含法国)只能与越南通商立约,不能干预其政……越南照旧贡献中国,法国不得阻止;将来勘定南界,由谅山至保胜一带划一直线,华兵驻守以此为限;线界外,法越通商听其自便;线界内,中国择地设关及一切通商事宜,将来派员详细定议。”
[65]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第190页。
[66]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页。
[67]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7页。
[68]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3页。
[69]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8页。
[70]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第195页。
[71]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62页。
[7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76-177页。
[7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79页。
[7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67页。
[75]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62页。
[76] [英]季南(E.V.C.Kiernan):《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许步曾译,第152页。
[7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69页。
[78]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72页。
[79]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76-77页。
[8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0页。
[81]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9页。
[8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3页。
[8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1页。
[8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83页。
[85]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4页。
[86]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6-87页。
[8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9页。
[88]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91-92页。
[89]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55,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页。
[9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92页。
[91]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21册《电报一》,第489页。
[92]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55,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页。
[9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95-96页。
[9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98页。
[95] 许同莘等纂:《光绪条约》,外交部印刷所,1914年。
[96]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00页。
[97]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56,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5页。
[98]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89页。
[99]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56,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4页。
[10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07页。
[101]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08页。
[10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10页。
[10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12-114页。
[104]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15页。
[105]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17-118页。
[106]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18-119页。
[10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25页。
[108]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27页。
[109]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30-131页。
[11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32页。
[111]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134页。
[112]许同莘编:《光绪条约》卷15,第7-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