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镇 新问题 ——纪念费孝通先生《小城镇大问题》发表40周年

 黄之中 2023-09-13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Image

▲费孝通

40年前,费孝通先生发表《小城镇 大问题》一文,通过对吴江小城镇的定向观察研究,将吴江的小城镇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了要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工业,解决农民就地化就业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此文所关注的问题,正是当时社会的热点。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吴江小城镇伴随着乡镇工业的崛起而迅速兴起,于是,小城镇和乡镇工业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发展小城镇也一度成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范式,随后中国选择了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Image
Image

▲费孝通著作

40年过去了,中国的城乡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吴江,原来以7大镇为统领、3小镇为侧翼,另外10个小集镇各有所长、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以松陵街道、江陵街道连片组成的吴江城区,强势崛起,一骑绝尘,与区内其他镇的差距越来越大,原松陵镇区曾被费老总结为“吴江政治中心类型集镇”,如今它不仅是吴江的政治中心,还成为吴江的经济高地、文化中心。吴江区的小城镇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城镇不仅仍是个大问题,更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今重温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论,联系当今社会发展方向,更感觉到应该认真思考,审慎规划和建设,发挥不同小城镇的功能和作用,以期吴江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吴江小城镇镇情

Image

▲苏州湾大剧院

2022年底,吴江区设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以及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吴江的城镇生态,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吴江城区,它是吴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说政治中心,它是吴江区政府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管理部门所在地。说经济中心,这个城区的经济总量约占吴江40%的份额,是吴江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说文化中心,区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众多演出文化团体和文化部门基本都集中于此,吴江主要的文化活动也集中在此区域举行。第二个层次是盛泽镇和黎里镇。盛泽镇被费老总结为第二种类型:是吴江县人口最多、工业产值最高的一个小城镇,也是丝织工业的中心,是具有专门化工业的小城镇,它如今合并了原来的坛丘镇和南麻镇,当然其丝织工业中心的地位仍不可撼动,一个镇就出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但吴江人口最多、工业产值最高的地位已经不保。汾湖高新区集聚了原来黎里、芦墟、金家坝、北厍、莘塔5个镇的区域,组成了新的黎里镇,因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之利,它不仅是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中心,更是660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核心区,政策红利多,发展后劲足。但由于它是由原来的5个集镇聚合而成,城镇化程度不高,人口集聚度也不高。第三个层次是其余4个镇:平望镇、震泽镇、七都镇和桃源镇,这4个镇基本上是本世纪初合并了1-2个镇而形成的,平望镇合并了梅堰镇,震泽镇合并了八都镇,七都镇合并了庙港镇,桃源镇合并了青云镇和铜罗镇。这4个镇成为当地的中心镇,其经济人口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对附近农村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吸纳作用。第四个层次就是被撤并的集镇,现在有的成为社区,如青云社区、铜罗社区、庙港社区等,有的成为街道,如横扇街道、八坼街道。这个层次的集镇,无论经济规模、人口总量,还是城镇化水平,都受能级所限,辐射带动集镇周边农村的能力有限。这四个层级,基本从经济总量、企业集聚度、人口规模、文化发展及社会繁荣方面来考量,一句话概括:4个层次呈现递减关系。

对吴江小城镇的观察

4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长河很短很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这40年的变化,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人们的行为模式到思想观念,超过了以往任何40年,甚至100年。在吴江也同样如此。吴江小城镇的生态格局、功能转移和变化、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都是翻天覆地。小城镇不仅是个大问题,更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最重要的是“乡脚”的变化、交通条件的变化和公共资源的变化。

吴江小城镇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其附近的自然村“乡脚”。20世纪80年代初,吴江的行政村有550个,到2022年行政村只有210个,大量的自然村被完全撤除,特别是在靠近城区和开发区内的村庄,整建制被撤除,这些村有的合并,有的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Image

▲同里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能留住人口的最大产业是农业,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吴江农业对人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用不起人力。目前吴江的水稻播种面积在21万亩左右,其生产由近700户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承担,他们一般雇佣短工零工,每户不会超过10人,即使这样,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种田的比较效益较低,种田已经用不起人工,机器代替人种田将是必然,无人农场是吴江21万亩水稻田生产的可行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同里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已经有了样本。2020年、2021年国家和省级层面在此召开现场会,推广吴江无人农场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智慧农业生产。当以农业为主的种植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时,农民(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在农村已经无工可做,农村人口的流失将成为趋势。当然,现在农村里还有一些养殖水产和多种经营的产业,但普遍用工不多。



Image


▲平望镇翠冠梨农场

今天的吴江农村,能够提供的农副产品主要是粮食和一些水产养殖品,如鱼蟹等,还有蔬菜水果。最近几年,吴江的都市农业发展较好,生产了大量的精品水果和其它经济作物,但其与二产三产相比,附加值并不高,全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大约在65亿元左右,以粮食生产为代表的农林牧副渔产业,其战略地位、生态价值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虽然很重要,各级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和保护耕地方面,更是措施有力,贯彻政策和法规扎实,效果明显。但其经济绝对值实在太低了,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农民通过此来实现富裕。

2022年,吴江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在吴江区GDP中占比仅1.6%,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占比将都在2%以下。这个经济规模决定了第一产业不可能接纳更多的人就业。现在,年轻一代(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口)绝大多数都离开了农村,也许他们的户口还在农村,但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区或是几个中心镇里。21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多数都进城落户,他们要在城区读书和就业,他们对农村的印象只是过年走走亲戚,或是暑假去田野里撒欢,寻找乡愁,已经不可能工作在农村了。当然也有少数怀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投身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吴江区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2522人,就有一部分是青年人,但这毕竟是少数。

关停并转的乡村工业成为当今农村经济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村里的企业,在历次的环境和生态整治中被关停并转,很多村里已经没有小企业。作为补偿,现在农村可以从镇和区,甚至更高层级的财政中获得财政资金奖励或转移支付,这部分资金弥补了村集体收入的不足,维持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因为村里没有企业,村民无法在家门口就业,必须到镇区甚至是区里的工业园区上班。现在年轻人每天通勤40公里左右上班,在吴江已经成为常态。

Image
Image

▲马路上车来车往

吴江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导致农民就业通勤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削弱了小城镇的交通功能。当年吴江因河流众多,密布的水网,串联起了“村—镇—城”的城乡生态,这种串联既是交通意义上的串联,更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意义,工业与农业、商业与农业、城市与集镇和农村互相配合,有效循环,三者相生相融,形成闭环,构成和谐的江南城镇村系统。40年前,吴江境内镇镇通公路工程刚刚开始,境内只有两条公路干线,即今天的524国道、318国道,村村通公路还遥不可及。到2022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里程2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2公里,一级公路254公里。现在吴江的交通发达程度应该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好在如今交通发达,汽车普及,2022年底,吴江区民用汽车保有量569058辆,当年净增42659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95739辆,吴江区已基本普及小汽车,并以每年5万辆左右的增量在增加。

交通的改善和汽车的普及,让小城镇的地位急剧变化,每隔1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大镇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最典型的就是平望镇,费老当年总结的一种城镇类型:交通枢纽,吴江县东部、南部、西部的镇,到吴江、苏州,都必须从平望镇经过。现在各镇到吴江、苏州,几乎可以不从平望镇经过。私家车的普及,也改变了以前必须到镇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交通模式,出村即可进城。仅仅过了40年就出现如此大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对吴江原生城镇功能的重组。



Image

▲苏州第九人民医院



Image



▲新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吴江区中医医院

公共资源的供给变化极大。改革开放前,城区只有一家县人民医院和一家镇卫生院,如今在吴江主城区,除了有苏州九院和一家镇卫生院,还有儿童、永鼎、京东方、康复医院,以及其他若干卫生保健机构,城区与集镇的医疗资源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现在小镇上的医院已经不能为产妇提供生育服务,产妇要生孩子,必须到城区或中心镇的苏州九院、江苏盛泽医院和吴江区第二、第四、第五医院等接受服务,其他乡镇卫生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城区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大。

Image

▲震泽中学本部校区

在20世纪80年代,城区只有吴江中学一枝独秀,震泽中学的实力显然要略胜于它,其他镇区的高中各有特色,实力也不可小觑。目前吴江有五所4星高中,即省重点高中,其中三所都在吴江城区,论实力,排名肯定是前三,另外两所4星高中与前三所有差距。很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镇上流向城区,最明显的就是震泽中学育英学校挂着“震泽”的名,但其本部早已搬到城区,虽然这对震泽镇及周边乡镇的人来说是多么不舍,但学校的确也有难言之隐,要留住优秀老师,要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要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到吴江城区肯定比留在震泽更好。

总之,纵观历史,吴江的村与城之间本来有一个“镇”的中间体,这个镇发挥着一系列基本功能,包括工商业的经济功能,接纳农村人口就业,消化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及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及医疗等公共服务,但如今农村“乡脚”对小城镇依赖性的直线下降,再加上网商、电商和各式团购的冲击,年轻人口的流失,使得小城镇以商业为代表的传统第三产业提振乏力,进而反向又导致镇对附近农村的辐射作用逐渐弱化、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导致镇区的人口流失,影响小城镇的发展。“镇”这个中间体的功能和作用弱化、淡化,当然,这不仅仅是吴江的情况。

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遐想

40年沧桑巨变,当年费老总结的吴江5种类型小城镇,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吴江村镇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各镇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集聚等特征,因势利导,分类施策,重构吴江小城镇生态。概括而言,做强主城区,兼顾盛泽和汾湖两个城市副中心,做美农村社区,让农村承载更多的农业生产、乡愁寄托、文化传承的功能。


Image

▲水乡盛泽

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吴江小城镇如今遇到的新问题,既有吴江的个性问题,也有整个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问题。我们应该跳出城镇看城镇,从吴江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来解决农村和小城镇的问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吴江实践样本。


Image

▲汾湖高新区

费老当年提出发展小城镇,其终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谋划小城镇发展,应落脚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吴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早就进入2以内,2022年吴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基础好。同时,吴江农村人口基本已享受到与城区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吴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行走在吴江,走过一村又一村,都是现代江南新农村,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更进一步,做强做全城市功能,优化集镇功能,美化、强化农村生产环境,城乡对接,各司其职。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在城市,让第一产业在农村发展。城市促进了人口集聚,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农村使生产更高效,发展都市农业,不仅能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更追求生态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让农村成为承载乡愁的宝地,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和寻找乡愁的地方,以此来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双向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40年前,费老高瞻远瞩,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这个经世致用的实践课题,思考的敏感和深度令人敬佩,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逝者如斯,我们应该按照费老的思想,把理论研究与乡土劳动相结合,找到新时代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费老思想的最好传承。

END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