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风吟楼 2023-09-13

解读汕头教堂

汕头的开埠和繁荣,与西方传教士入汕传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发祥地盐灶开始,外国牧师入汕布道,建造礼堂。他们多数从国外带来图纸,并选用原装进口建筑材料和建筑规划设计。

做工考究,细部精美,坚固耐久,典雅华贵,在建筑的形式美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盐灶基督教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澄海区利祯路

始建时间:1849年

重建时间:1994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盐灶教堂(1949年摄)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德国黎力基牧师受巴色会差遣,在澄海盐灶沿海一带布道,至今已有170周年。

黎力基牧师租住港头社林元章的佩兰轩书屋为会所,在此宣道、开办蒙学(后称志上小学堂),这也是澄海最早的一所小学。

后来,盐灶教会购得太平廟前李家地基,筹建会所。1881年1月4日,举行献堂典礼。此处也是盐灶教会第一个礼拜堂旧址。

1920年3月17日,汕头区会集特会于盐灶堂举行封立授职典礼,筹备五年内建成新堂。但后来发生“八二风灾”,澄海饶平沿海一带受灾严重。

港汕英商会捐巨资赈灾,将建新堂的余款创设教养院收容孤儿。1924年10月,新堂竣工(即现堂址),并于六月举行献堂典礼。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盐灶教堂(1994年摄)

1949年,盐灶堂创设一百周年,教会修缮堂宇改建圣殿,建筑钟楼,购建青年团契团址。解放后,它曾先后用作盐灶中学、上社大队部、盐鸿公社。

1984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宣布教会房产归还,旧堂址再次修葺,并于同年“双十一”举行复堂仪式,坛头分堂也同时开放礼拜;十二月另一分堂鸿沟基督教会完工。

到了90年代,老堂破旧不堪,被白蚁蛀蚀,需拆除重建。后由侨胞捐资,一座采用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的礼拜堂于1994年1月建成。

如今,在盐灶基督教堂的福音纪念楼里,挂有1949年之后的教堂和孤儿院外貌等旧照,以及镶嵌着一方“八二风灾碑记”。

基督教锡安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金平区民权路

始建时间:1858年

重建时间:1991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市西堂

咸丰六年(1856)英兰长老会派宾为邻及戴德生来汕传教,后购得海边竹脚地一片,于1858年建成锡安礼拜堂。

“基督教锡安堂”又称西堂,是汕头市区最早的基督教礼拜堂。

当时的锡安礼拜堂所地处的外马路还没有建成,只是靠近海边的一块沙洲地,所以有“先有锡安堂,后有外马路”的说法。

当年的外马路南边是海,海边有一片竹,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竹脚礼拜堂”。

该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基督教教堂传统特色结合现代建筑风格建造。

80年代改革开发后,这座教堂经过大规模的整修、重建,现在已经很难看出当年的风貌,但建筑样式却保留了下来。

1958年11月汕头教会联合,改称为市西堂。

基督教礐石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濠江区礐石

始建时间:1863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礐石堂

同治二年(1863)耶士摩于大礐石创建教堂 (礐石堂),现基督教礐石堂位于濠江区礐石,1930重建并扩建。

整座建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楼高三层,是一座规模宏大、中西合璧的大型教堂建筑。

正门为宫殿式拱门,前有6根花岗石柱门顶嵌着一块“汕头基督教会礐石堂”匾额;歇山顶配斗拱飞檐,屋顶用绿琉璃铺设;四周墙体用花岗岩石砌筑。

教堂几十年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自然灾害的考验,至今保存完好。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礐石堂

澄海天主教禄格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澄海区澄华街道西门管理区

始建时间:1899年

重建时间:1904年

澄海天主教禄格堂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汉化的哥特式建筑,整体风格高耸削瘦,且带尖。

禄格堂地处一片潮汕民居之中,总面积2100平方米,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等建筑特色与周边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建筑教堂面积有906平方米,塔楼高近30米,大门门檐刻有“1899”的落成纪念字样,内设有告解室、祭衣室、圣物室。

天主教若瑟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金平区外马路

始建时间:1908年

重建时间:1999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天主教若瑟堂

“天主教若瑟堂”位于金平区外马路,始建于1908年,是由法国神父都必师主持,在盐埕片区今红星巷2号(原24号)建成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旧式贝灰结构教堂,名若瑟堂。

该堂是汕头市区天主教主教楼,曾是汕头历史上第一座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1922年8月2日,汕头遭受大风袭击,房屋倒塌无数,“主教楼”却依然完好无损。本土才认识到混凝土(洋灰)的长处,开始接受“洋灰建筑”。

若瑟堂1999年重建,为钢筋水泥结构,其首层是停车场,第二层是礼堂,第三层是主祭圣堂,四、五层为近似“U“字形圣堂,六、七层是罗马式圆顶作钟楼,总高度近38米,堂内设有2000多个座椅。现为汕头市区天主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唯一场所。

汕头市东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金平区中山路

始建时间:1908年

重建时间:1999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汕头市东堂

汕头市东堂是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当时的中山路尾建成的客语堂。解放以前,汕头市生活着大量客家人口。

汕头市客语属信徒不懂潮语,礼拜深感不便,遂有客家人黄献庭医师、邮政局长谭寿荣及张贤良等人倡建客语礼拜堂,得到会众支持建成礼拜堂。

该堂为自立堂会,不属任何教派,经济、管理均由堂会自己负责,驻堂牧师也由堂会聘请。1956年,更名为汕头市东堂。

该教堂80年代在原有的基础上整修过,但基本保持原来的风格,是目前在汕头为数不多的结合了潮汕传统和西方结构的民国客家风格建筑物。

基督教恩典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金平区外马路

始建时间:上世纪30年代

重建时间:1996年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恩典堂

恩典堂前身为伯特利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解放后曾为军队临时办公场所、工厂等。1959年在原址建立“外马四小”。

1920年,最早留美回国的著名中国女医生石美玉与美国女宣教士胡遵理二人决定脱离信仰已经转变成为“现代派”的美以美会。后创立了伯特利教会和伯特利医院(今上海市第九医院)。

1930年代伯特利教会扩展到了上海以外的地区,汕头的伯特利堂(后来的恩典堂)也是在这一阶段建立。

1996年,李嘉诚先生和香港基督团体出资重建教堂,献名“恩典堂”,是汕头现有教堂中建筑最现代化、设备精良的教堂。

基督教达濠堂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达濠区永濠街

落成时间:2003年10月4日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达濠堂

达濠堂,全称汕头市基督教会达濠堂。

原址位于达濠永濠街七号,新堂位于磊广大道国税局对面,西邻达濠万人墓,东邻达濠华侨中学。于2003年10月4日落成。

此外,根据《濠江区志》记载,濠江区至今仍有基督教达濠堂、东湖堂、澳头堂、基督教堂、葛州堂5座教堂。

在汕头其他区县还有基督教棉城堂、基督教仁爱堂、基督教锡恩堂、基督教隆澳堂、双山基督教会、基督教新寮堂等教堂建筑。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天主教圣家堂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基督教会喜乐堂

外国牧师入汕布道,为潮汕人带来了“神的信仰”,兴学带来了文化的振兴,西医西药带来了民众的健康,抽纱通花为潮汕人开辟了生财的大道。

解放初期,汕头地方共有169个基督教堂。这些教堂大多已经湮没在历史洪流里……

而现存的教堂、领事馆、鮑城骑楼、古城等一批西洋风格的建筑,已成为汕头城市历史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营造处百载商埠的繁荣景象,而且强化了“海纳百川”的汕头精神。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 《天主教堂》 宋维聪 画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汕头未开埠,先有教堂

总策编 | PRODCER

郑仲标

顾问 | ADVISER

王丹

文稿 | WRITER

本刊

摄影 | PHOTOGRAPHY

翁志雄 蔡海松

卢勖吾 陈臣哲

画作 | PAINTING

宋维聪

图片 | PICTURE

《汕头建筑》 部分网络

资料 | MATERIAL

《汕头建筑》 潮汕特藏网 《濠江区志》

《我福之源——一百七十周年纪念刊》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午后棉花

刊载于《汕头建筑》

本文对作者原文有删减及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