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新东方召开股东大会,俞敏洪宣布把新东方法人转让给王强,将手里6%的股份给总裁胡敏,还愿意100万一股收购退出股东股票…… 王强没给老俞装仁义的机会,当场哭着要退出新东方。 在这之前,新东方是山大王式的合伙模式。王强负责英语学习板块,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和移民咨询,包凡一管写作班,收益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 蛋糕很快做大。2001年新东方业绩达到两三亿,学校排座次,出了9个副校长。大家分不清谁是老大,经常抢学生。 王强甚至都不太服俞敏洪了。老俞在管理层安置了不少亲戚,连目不识丁的母亲李八妹,也是合伙人。 2001年,俞敏洪对学校进行公司化改革。俞敏洪占股45%、王强和徐小平各自只占10%。 矛盾就此一触即发。有一次俞敏洪听说徐小平带着教师反对新政,派人直接把徐的办公室给占了。俞敏洪也曾一度被踢出局。 五年后,新东方上市,徐小平和王强被赶出董事会。 2011年,徐小平和王强成立真格基金,那年徐小平把一个剧本交给韩三平。后来《中国合伙人》上映,以俞敏洪为原型的成东青,被塑造成把演讲当性生活的窝囊老板。 这是内陆第一部讲中国企业家的电影。很多老板红着眼走出影院。电影里,佟大为说:
电影上映前,俞敏洪一直否认这部电影原型是新东方:
上映后,话题效应使新东方暑假班报名人数暴增,股价也发飙。俞敏洪又发了条微博:
俞敏洪还给一位新东方前同事打电话,表示还想拍《中国合伙人2》。前同事说好好好,挂掉电话,爆了粗口。导演陈可辛后来解释过电影名字的来历:
1 9月11日,北京丰台区石榴乡的石榴中心。 石榴集团的媒体交流会上,董事长崔巍突然毫无征兆地跪了下来。这一幕,让混杂着抢公章、4P、师徒情谊的中国合伙人故事,掀起从没有过的高潮。 这天之前,故事发展还很河狸。 崔总是石榴这家百强房企的大股东,持有集团57.42%股份,桑春华作为二股东持有41.58%。这几年,双方一直因为经营理念不合,闹着分家。 今年6月21日晚,崔老板发起了突然袭击——带了很多“保安”闯进公司,从印章小组成员那抢走了“石榴置业”的公章。 抢公章是为了扣一份通知。这份通知在6月22日凌晨两点左右群发给了员工:公司副董事长桑春华、沪浙区域总裁李广田、江苏区域总裁丁庆蔚、桑春华助理杨玉凤离职,被解除全部工作权限:
李广田和丁庆蔚是桑总的同学。杨除了担任桑的助理,双方还有亲戚关系。 这意味着,石榴集团二股东桑总和他的亲信,被连锅端了。 6月22日是端午节。桑被崔总打了个措手不及,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崔总一直守着公章睡在办公室。桑总前段时间说崔老板:
接下来就是打口水仗了。崔指责桑春华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桑春华说崔单方面免职涉嫌违法,用非法手段控制公司,会让公司人心涣散,甚至引发银行抽贷断贷。 不过在9月11日之前,崔总在舆论上是弱势的一方,大家觉得这就是另一个李国庆:
但9月11日,崔总真是给所有企业家上了一堂表演课。 桑总一直说这场抢公章大战是股东纠纷,一起花25年养大的孩子,被另一方抱走。 但崔总在媒体会上痛陈革命家史,1994年26岁就在南京成立了中介公司,1997年员工超越了100人,桑春华是1998年才应聘来当中介店员的,那年崔总30岁,桑春华年方20。 崔总说桑春华是自己最好的学生,不仅教他本事,还免费送给他公司42%的股权:
这让崔总从公司治理层面的弱势中脱身,站到一个道德高点。接下来,崔总历数桑春华的种种道德缺陷: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发布会的几天之前,桑总被一位女性实名举报邀约4P,被拒绝就破口大骂。 崔总说的大部分我都理解。但哪位朋友给我解释下4p是什么?是professional、positive、patient和persistent吗? 崔总竭力描述了一副曹云金大闹生日宴、郭德纲泪洒未央宫的场面。更高明的是,他把不得不改变公司控制权,从而带给公司的损害,完全归结到自己身上。 他忽然情绪失控,走到场地中间跪下,双腿跪地,双手锤地:
看着崔总的突然下跪,我总觉得反常必妖。于是问石榴的朋友,崔老板经常下跪吗?朋友回复,他在石榴四五年,只见崔老板跪过三四次:
2 2018年2月,九华山庄,石榴集团年会。 崔总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当着公司所有人扇了自己一个嘴巴:
崔总在媒体交流会上,评价自己“不求闻名于名利场,但求躬耕于实业圈”。但事实好像也不完全是这样。 刚出道的老崔,什么赚钱干什么。他的第一桶金,不是当中介发小广告赚到的。 九十年代末,崔总在青岛开矿泉水厂,据说挣了两千多万。2001年,崔总揣着这笔钱,和桑春华进京成立华美地产,做新房代销、包销业务。 华美的第一单生意,是北京东五环附近一个项目。崔总通过中间人找到开发商,批评项目质量不行,他可以投资几千万,升级园林、外立面,改造售楼处。条件是把房子交给华美卖,价格比原价高,价差算作收益。 2003年,房子基本都被华美卖掉了。据说崔总赚得比开发商还多,有一个小目标。 赚到人生第一个小目标后,崔总给所有员工放了个假。房子多好卖,都不卖了。集体去长城拉练。也是从这年开始,华美有了持续近20年的拉练文化。 进京六年,华美在北京销售了100多个项目,巅峰期一年卖100多亿,手下有三四千号信奉狼性文化的销售人员。 2007年,崔总和桑总决定进军产业链上游。因为崔总酷爱爬山,尤其是世界第二高的乔戈里峰,于是公司改名K2地产。 通州海棠湾是K2第一个项目。此后清水湾、百合湾、玉兰湾等多个项目,在通州拔地而起,K2一度被称为通州地主,只用五年时间就成了:
据说中超有段时间也号称世界第五大联赛。 14年后,更名为石榴集团的K2递交招股书。我翻了翻招股书,K2很多土地是招拍挂出台前,就已置办下来的。很多到上市时,还没有开发完。 比如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海棠湾,拿地时间是2003年8月,价格0.51亿。这块地2009年开盘,仅当年就卖了10个亿。 据说石榴能够拿到这些宝地,全赖公司合伙人中,有一位从始至终未出现在过任何工商信息里的:
2016年,这位股东也和老崔闹掰,出走了。 2016年是石榴的转折点。那年,崔总做了几件荒唐事。 第一是斥资13亿举牌首钢。首钢当年在石景山有近9平方公里的老厂区空置,其中2.8平方公里会建成冬奥广场、首钢公园等项目。崔老板想成为股东,更方便和这家老牌国企谈谈合作,但不成想首钢不接招。 桑总指责崔总这笔炒股的资金,使用了石榴发行的50亿债券。据测算,从2016年至今,崔总炒股也就赔了60个小目标。 2016年也是p2p最火的一年。崔总看到有人免费送路由器搞集资,也想拥抱互联网,于是成立了一支互联网金融团队。幸亏崔总一直找不到门路,石榴才没跳进火坑。 也是2016年,石榴集团开始筹备上市。当年房企上市还比较简单,缺点是市盈率低。崔总想石榴市值搞到2000亿。 五年之后的2021年,石榴终于递交招股书,此时公司现金50亿,流动负债中仅应付债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就多达40亿,上市基本无望。 3 前天,崔总说桑春华有四大缺点,所以才在2019年8月将桑的总经理之位收回。正是这次变动,拨动了石榴今日风波的命运齿轮。 在内部员工看来,两位老板经营理念不合,利益不太一致,已经很多年了。 桑总虽然酷爱多人运动,也是崔总口中的“徒弟”,但经营理念偏保守,认为应该专注住宅市场。崔总胆子明显更大,他认为一路被风吹起来的成功,完全可以复制。 2013年,石榴走出北京,对外扩张到长三角、大湾区,并斥资46亿拿下上海长宁地王。 这个商业项目,直到2021年才开业。据包叔了解,石榴为此融资七八十亿元,八年时间沉淀的财务成本,已经超过地价。 石榴还拿过不少北京的商业地块,想打擦边球建住宅。但北京完全没有操作空间,只能尝试做长租公寓。 桑总这边说,真正让他决定分家的,就是崔总主导的这些投资失误。 两人说的话,包叔谁也不敢全信。 崔老板不可能在双方认识20年后,才真正知道“爱徒”的人品。而石榴的投资失误,也不一定都是崔巍主导的。石榴的朋友说,经营问题都是长久积攒下来的,桑和崔在管理权上各有占上风的阶段:
崔老板自扇嘴巴的2018年,石榴决定下沉三四线,一口气在长三角拿下了几十块土地。这次倒是专注住宅领域,但真正进去才发现,这都是被碧桂园榨干的城市。 生存还是毁灭,其实早就和石榴自身决策的正确与否无关了。合伙人权力之争也无关乎对错,只有利益。 2022年初,桑总在公司上市无望后,正式提出分家。 一开始双方互相为难,有半年多时间,方案几乎停摆。之后谈过几次分拆,但也没有真正推进,听说还动过手。 关于分家,崔总提出了六个要求,其中两条桑总说完全不能接受:
陈可辛讲过,中国合伙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不过,不接受归不接受,双方有一点很一致。 之前一直是崔总爱答不理,桑总在讲以和为贵,理由是得立刻恢复公司有效治理,要保交楼、保员工、保金融机构权益…… 8月7日,兴业银行向石榴集团发函称,股东纠纷表明公司发生重大危机并影响正常经营,要求石榴集团还掉今年剩余的本息7400万,否则所有贷款全部提前到期。 前天,崔老板也反应了过来。他用带有强烈本人风格的行动和语言,安抚了金融机构等各相关方:
合伙和散伙都是一门艺术。《中国合伙人》上映后,王强在一档栏目里,被调侃,中国合伙人应该改名:
王强笑嘻嘻地说,商业文明要从理解散伙和合伙的本质出发。以后自己的墓志铭就写中国著名散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