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中,中国无往而不利的根本原因:毛主席的四个巨大成就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9-14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的发展景象最为欣欣向荣。我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并且军事力量强大,国家环境安全而和平。虽然这些成就离不开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但必须承认,是毛主席为中国发展打下了基础。若非他以人民战争的方式,帮助中国彻底摆脱历史枷锁,如今我们不会有如此轻松的内部环境。

毛主席一生奋斗的成就,不仅在于缔造全新国家,更在于让中国能够立足于世界舞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改变了积贫积弱形象,在对外战争中无往而不利。之所以能如此,毛主席的四个非凡成就是根本原因。那么,这五个成就都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道来。

缔造战无不胜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曾经的人民军队十分弱小,主要由农民、民间武装和旧军队组成。为将其改造成战斗力强大的军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与之相比,毛主席贡献最大。

毛主席对军队的改变始于“三湾改编”,正是这次改编,让人民军队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基调。随后通过国内武装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不断发展,并形成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新基调。

除了思想培养外,毛主席还有着非常成熟的战略思想。他始终坚持打有把握之仗、用各种方法保全自己、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争取战略主动。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毛主席不提倡与敌方大规模对抗,但是更强调在运动战中歼敌。除非万不得已,毛主席用兵绝不硬碰硬。凭借这种指导思想,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总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让敌人在匪夷所思中溃败。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则转变为一鼓作气、穷追猛打,成为了“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坚决态度。无论何时,只要战机出现,我军必将坚决斗争、彻底消灭敌人。

在毛主席的指挥和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在战场上多次创造奇迹。然而纪律性却始终贯穿于部队中。解放大上海时,解放军在雨中露宿街头;辽西战役时,解放军即便渴饿不已也未采摘果园成熟苹果。面对上级任务时,解放军总会说:“拼到最后一人。”铁的纪律,塑就了人民解放军铁一般战斗力。

新中国建立后,解放军建设任务和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开始规范化,并从单一兵种发展为多军种、多兵种协同。子弟兵们既承担保家卫国责任,又努力维护人民和平生活,还肩负大量经济建设任务。这样的军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基础不够强大,自行发展海空军能力有限,然而毛主席却始终坚持建立强大海空军的目标。在空军方面,除了全力保障飞机供给外,他提出“空中拼刺刀”精神,用战术弥补中国飞行员经验和技术不足。海军建设方面,毛主席不仅提出12海里领海概念,还多次警示:“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都是从海上来的,不要忘记这个历史教训。”对于海军建设者而言,这激励作用不可估量。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出多种尖端武器系统,海空军实力达到世界第二。凭借优越的科技和工业能力,以及听党指挥、英勇善战的作风传统,人民解放军有了空前的战斗力。毛主席当年建军设想,如今已经全部实现了。

创建全新的国家: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城楼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笼罩在中国人头上的乌云散去,新时代曙光照耀神州。为了这一天,无数先烈慷慨就义、奋不顾身。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对于建立新中国作出最多贡献、取得最显著成果的仍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在建国初期,就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通过建立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既保证全国统一指挥,又发扬了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毛主席始终在追求一个目标,就是让新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和人民一同,在不到30年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且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后来经济腾飞打下基础。

毛主席深知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以当时中国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科技发展并不现实。但是,相关的工作不能不做。毛主席以军事科技为切入点,首先打造足以捍卫主权的武器装备。正是在他的指示下,新中国设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大学,并研制出“两弹一星”,震撼全球。这之后,科技开始向民间推广,逐渐形成了如今中国民用科技的发达。

朝鲜战争胜利后,美国发动全面封锁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三十多年。然而即便如此,毛主席仍然开辟出了一条道路,让中国回归世界舞台,甚至成功获得属于自己的联合国地位。至1976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达111个,这是毛主席的一大功绩。若非有了这个基础,中国重返世界之巅将无从谈起。

国家的风骨——独立自主:

自从晚清开始,由于工业能力不强,资本缺乏,中国始终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体系。清朝重臣李鸿章所推行的那一套“买买买”的政策,确实让中国的军队变得强大了一些,但是始终无法摆脱落后于人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曾借助朝鲜战争的机会,大量向中国转移重工业,并帮助中国初步完成了基础建设。苏联的工业品很适合当时的中国,于是便有人提出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意见。但是,毛主席却很清醒地认识到,靠着别人是无法真正强大起来的。所以,他一直在探索一条去苏联化、独立自主的道路。

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的所有援助全部被撤走,中国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但是,毛主席在极端困难的状态下,仍然坚持要独立自主的研究自己的尖端武器。之后的几年间,原子弹、氢弹相继成功爆炸,国产火箭、卫星、导弹成功出炉,国产航天技术开始起步。如今,中国军工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而国防的独立,也带动了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的独立。如果没有毛主席当年的坚持,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毛主席的思想:

毛主席的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他的著作众多,每本书都可称为毛主席思想的凝练。我们刚才所述三大非凡成就,以及新中国基本治国理念,都与此密不可分。

毛主席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并具有清晰完整的科学体系。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他都有大量著作。然而其理论核心则是鲜明哲学思想,即唯物的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

毛主席的思想,很大一部分来自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然而这些理论源于欧洲文化,也更适用于欧洲经济和政治情况,如何将其创造性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唯有毛主席,在此过程中成功进行调整,开辟了革命理论的中国化之路。

经历革命洗礼后,毛主席意识到一件事:所有哲学理论皆源于实践、必须服务于实践。空中楼阁般凭空想象,无法获得真知。毛主席曾言:“我写的文章反映这几十年斗争过程,是人民革命斗争产物,并非凭自己脑子空想出来的。……栽了跟头,遭到失败,受过压迫,这才懂得并能够写出东西来。”

总结:

如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资产阶级长期布局已开始显露獠牙,向所有发展中国家收割财富。他们实力强大、理论体系严密、手段隐秘残酷,史无前例。然而在此过程中仍有我们的机会,中国的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恰是其克星。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和继承毛主席留给我们的武器,并在适度调整后用于保卫自己、取得胜利。相信到那时,不仅中国,整个世界都将因毛主席的智慧而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