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才‖李磊‖王久文‖李广慧‖孙俊生‖董春华‖赵凌波‖徐增士‖李显彬‖潘宁文‖王瑞‖刘伦咏‖蒋万斌‖司万鹏‖许年贵‖周红‖赵淑英‖兰金来‖李玉侠‖姚存棠‖杨有军‖程平‖孙秀娟‖尹竞平‖程改云‖林世凤‖李明均‖岳德成‖邱峰‖周成挑‖田冠顺‖杜鑫泉‖翟明彦‖黄芳明‖李永志‖何三伟‖宋志国‖陈维平‖姜永亮‖张志田‖苏保忠‖南文峰‖奚鹏飞‖何少秋‖牛银笙‖王希更‖唐晓丽‖郭清明‖杨月忠‖姚玉芳‖邓兴灿‖石秀霞‖包存贤‖朱文庆‖欧阳华‖陈高裕‖王日炎‖何霖生‖李海洋‖许壮坚‖华玉刚‖张子耀‖田兆玲‖辛永金‖萧同旺‖丁喜顺‖文涵‖樊徽‖庞文波‖王兴伦‖俞恒贞‖任振华‖田兴才‖乔玉书‖张贵信‖黄友斌‖王焕廷‖黄文贵‖李秀玲‖刘秀清‖张国斌‖张淼‖孙立松‖程耀正‖汤显武‖宋士杰‖许社德‖孔梅‖隋广玲‖朱坤举‖刘国林‖岳留坡‖袁光喜‖赵国贵‖魏淑琴‖李长城‖沈宪杰‖王殿奎‖余华金‖柳风‖李先锐‖秦精兵‖李庆忠‖方学习‖左书谔‖邓华俊
李广慧&高宏宇||刘占才&张志田||隋广玲&张志田||朱坤举&张志田||柳风&李磊||周红&李磊||奚鹏飞&何少秋||姜永亮&刘占才||王久文&姜永亮||姚玉芳&牛银笙
本期收稿初审:宋志国 李磊 张丰收 万亨
复审:姜永亮
终审:张志田
制作:梁景钢
入群投稿微信:15843185366
诗与评老宅
李广慧
弄堂窄窄两三家,老屋歪斜映晚霞。
久扣家门人不应,树头喜鹊叫叽喳。
注:这是我出生成长的老家。父母、哥哥离世后,一直无人居住。
高宏宇点评:
简语入诗,言浅情深。
“弄堂”“老屋”等意象,着“窄窄”“歪斜”等修饰语,描摹情状,言简情真。反衬手法,自出心裁。
“映晚霞”“喜鹊”“叫叽喳”等表现喜悦的词语,着“两三家”“歪斜”“人不应”等词稍作低徊,即将乡村凋敝的萧条现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大有“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的悲哀,读来让人泪下。
高宏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鲁迅文学院吉林省青年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东方少年》《文学少年》《中华诗词》《意文》《天池小小说》《北极光》《吉林日报》《长白山诗词》等报刊。
秋江
刘占才
云山似梦水中流,旅雁鸣霜落小舟。
寒柳欲邀天上月,大江涌出一轮秋。
张志田简评:
刘老师这首小诗语言精炼,动静、虚实相生,用多个镜头对秋江进行了展示,画面感极强。
首句下笔不凡。作者不直接写秋江的水流,而是写“云山”在水中流动,这在物理学中,把水做参照物,山就是在流动。
二句作者用“旅雁鸣霜”把不相及的“霜”做了“鸣”的宾语;又把静止的“霜”用一个“落”活用起来,可谓生动别致。
转句作者把镜头对准了秋江岸边上“寒柳”,想要勾勒出“缺月挂疏桐”的境界,为结句月亮从江面上升起做好铺垫。“一轮秋”实际上是一轮月。
作者用借代和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把秋江夜晚的宏阔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妙极!
采桑子·踏秋
隋广玲
凌风红叶翩纤舞,菡萏侵霜,稻谷飘香,四野飞花已换装。
约来知己秋风挽,清露裙凉,留影红妆,慢步倾心话梓桑。
张志田简评:
隋老师这首小词婉约流畅,以景生情,娓娓道来。
上阙用秋的代表物象“凌风红叶”“菡萏侵霜”“稻谷飘香”“四野飞花”把丰收在望的金秋展现在读者面前;下阙作者约来了知己的姐妹,一起踏秋。用“风挽”“裙凉”“留影”等用一个又一个活动把踏秋场面丰盈起来,突出了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喜人的秋景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小诗有血有肉,酣畅淋漓。
采桑子·咏桂
朱坤举
金秋时节观丹桂,昼也芬芳,夜也芬芳。千树花开尽吐香。
一年一度黄花绽,美了秋光,醉了秋光。诗意萦怀思绪扬。
张志田简评:
小词就像奔腾的小河,欢快流畅,爽心悦目。
上阕用“昼夜芬芳”“千树尽吐香”,赞扬桂花把所有的香都释放给了人间的奉献精神;下阙又赞扬桂花对秋天的影响,“美了秋光,醉了秋光”,也醉了过客,醉了诗人,作者高兴地赋词一首“咏桂”。
小词婉约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张志田: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都市头条》编辑,神州诗词文化传媒创始人。作品曾在《中华诗词》《诗刊》《中华辞赋》《长白山诗词》《长春日报》《长白山日报》《澳门市民日报》等上发表。
青杏儿·秋日闲吟
柳风
风物惹人愁。纵亲历,怎样能休?鬓华缭乱人已老,从前远了,自身懒了,怕上心头。
酒醉饮千瓯。任心情四处遨游。醒来仍觉西风冷,花儿谢了,叶儿落了,又到深秋。
李磊试评:
言简意丰,语句流畅,通俗易懂,是柳风兄诗词的一贯风格。这阕《青杏儿》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既有词的典雅,又有曲的通俗,将词写出曲味儿。
本词情感重在一个“愁”字,上阙首句的愁字,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接着围绕愁字,从韶华易逝,容颜易老等方面,抒发诗人惆怅的心情。词的下阕,通过饮酒这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惆怅的心情似有缓解,但是酒醒后看到风冷,花谢,叶落的深秋寂寥景象,惆怅的心情又进一步加深。辅以平实的语言,特别是“远了”、“懒了”、“谢了”、“落了”句式的妙用,将此刻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引人共鸣。真高手段也。
楚王陵
周红
深埋地下几千年,一日门开亮眼前。
试问当初谁可料,凡人能拍帝王肩。
李磊试评: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中国出土的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两千多年后,作者参观了楚王陵,发现昔日气势恢宏的王陵,今日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景点,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怀古诗。
首二句写景,由古至今,层层深入地描写了楚王陵的历史和现在,为下文的抒情做好铺垫。转合句,作者笔锋一转,发千古之幽思,感时事之变迁,揭示了荣枯兴衰的历史规律,全诗题材厚重,以小见大,语言含蓄,韵味悠长,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古佳作,诚可与刘禹锡的《乌衣巷》比肩也。
李磊,70后,江苏徐州人,语文教师,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协会员,有多篇诗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
那年那月
奚鹏飞
菁华几度误尘缘,往事何曾都若烟。
淄水仍留歌慷慨,历城犹记梦缠绵。
共听踏月芳菲曲,同庆凌云桃李年。
素笔难描那时雨,空将遗恨付清弦。
何少秋赏析:
读了奚鹏飞老师这首诗,不禁往事翩翩,心潮起伏。
“菁华几度误尘缘,往事何曾都若烟”。以含蓄而平和的语言叙述了青春时所经历的荒唐年代。
颔联“淄水仍留歌慷慨,历城犹记梦缠绵”。慷(平声)虽违律,但瑕不掩瑜,此联巧妙地述说了青春时代难忘的美好幸福时光。
颈联“共听踏月芳菲曲,同庆凌云桃李年”。此联没能使意境升华,略显赘弱了些。(个见)
“素笔难描那时雨,空将遗恨付清弦”。结联诗人以比兴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遗憾。
诗,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才是好诗!
何少秋:中华诗词学会、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诗词》《当代诗词》《长白山诗词》《红叶》等纸刊和网媒。
午休
姜永亮
独倚床头望蔚蓝,秋心雁影不妨贪。
萌萌最是鞋边犬,小肚朝天梦正酣。
刘占才赏析:
姜老师这首小诗,简单明快,生动形象,语言通灵俏皮,富有生活气息。
前二句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倚”“望”二字,紧扣题目,通过人物的动作写出了午休时光的闲适与安宁。“蔚蓝”二字既是对窗外辽阔晴空的景物描写,也暗示了时间正是秋季中午,同时也体现了人物心情的开阔。承句一个“贪”字,更体现了诗人此时享受清闲,陶醉秋色,从而进入烦心尽释,万虑齐除之佳境。
转合二句,以一个特写的镜头,写出了小狗睡眠的萌态,“小肚朝天” 四字,活用口语,灵活俏皮,生动有趣,使小狗萌态可掬。进一步突出了午休生活的闲适、宁静、祥和。这一特写镜头,足见作者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且能将细节入诗。这就是一个好的诗人所为,这样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好诗。
刘占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歌地理》等纸刊及诸多网络微刊。
透过农民工随地而卧午睡照
王久文
露宿风餐四处忙,抛妻别母地当床。
农民也抢工人饭,说为全家不种粮。
姜永亮赏析:
初读作者这首小诗,转结句幽默诙谐,不由得会心一笑。然笑过之后回头再品,却笑不出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忧思。
诗的前两句“露宿风餐”、“抛妻别母”,揭示了农民进城打工的艰辛和无奈,后两句则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调侃的方式,道出农民进城打工的原因——为了能养家糊口。
农民的本分是种地,可种植传统粮食作物这种方式却已经不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以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迫于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向城市,去像城里的工人一样以出卖劳动力维生,以致于当下一些农村出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一些耕地闲置或者转包出去种植其他赚钱的经济作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假如没有人种地,没有了粮食安全,老百姓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么?这些问题想想就扎心。
短短二十八个字,却能让读者透过一种社会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可见作者立足民情、关心民生的本意,努力担起“以诗词讴歌时代、警策时弊”的诗人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姜永亮,吉林省白山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白山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乡愁
姚玉芳
跻身异地被情牵,远在他乡盼月圆。
酒醉千杯听笑语,灯明万盏话尘烟。
人生逆旅谁知苦,故土难离独自怜。
缱绻时光思切切,归心未泯梦绵绵。
牛银笙简评:
月亮无疑是传统诗词中寄托情感最好的托比,无论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或许“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等,总能引起共鸣。
首联以身在异地,渴望归乡团圆起笔,为何置身异地?作者给出缘由是被情牵绊,然跻身异地与远在他乡已然费字。
颔联欲表达强颜欢笑 : 灯红酒绿的夜,听着别人的欢笑,说着虚情假意的话而已。
颈联发问自答,便是切身体会,然情牵“故土”虽显重复,亦是递增情感。
尾联欲落实处,作为收拢全篇,然,从气势来说,已然绵软无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妨换种态度,梳理一下文字,使情感含而不露为好。
牛银笙,山东东平人,山东两届优秀诗人,获“齐鲁诗词名家”称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作品见于《中华诗词》《百年诗颂》《历山诗刊》等纸媒及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