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感的频率特性 从严格意义上讲,共模滤波器并不是电感器,而是磁性器件,是降噪中的重要部件。如图9-1所示共模滤波器的结构是两个绕组绕在一个磁芯上,相当于两个电感组合在一起。当绕组中流过电流时,磁芯产生磁通,针对急剧的电流变化,起到使共模电流不易流通(扼流)的作用,从而消除共模噪声,这与电感的自感作用相同。 共模滤波器可以基本上实现“共模电流不流通、差模电流流通”的作用,如图9-2,关键在于这两根导线沿同一方向绕在一个磁芯上。差模电流是在两根导线上往复流动,因此磁芯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磁通抵消,不能起到扼流作用,而是直接通过。 图9-2:共模/差模电流与磁通 相比之下,共模电流的流向相同,因此磁通量增强,电流不易流过,也就是说,共模电流=共模噪声难以通过,从而被滤除,下图9-3是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入滤波器使用的示例。 将共模滤波器插入电源输入线路中,如图9-3所示,与用于信号线的共模滤波器相比,用于电源线的共模滤波器使用差模阻抗较大的分裂绕组结构。这些产品一般作为电源线用共模滤波器,其差模噪声消减效果优异。但是,由于几百k~几MHz 左右的差模阻抗非常低,因此一般与𝜋型滤波器等差模噪声用的滤波器并用,共模滤波器对于消除共模噪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2.LC滤波器布局 当使用电感或铁氧体磁珠组成滤波器时,某些部件配置和PCB布线布局,不仅不能获得足够的噪声去除效果,反而还可能导致噪声耦合,使情况更加恶化。 串扰是因电路板布线间的杂散电容和互感,噪声与相邻的其他电路板布线耦合(传送门:EMC-3:噪声的传输和放大),有些PCB板布线布局,会因串扰而导致滤波效果下降,下图9-4是LC滤波器的图形布局和部件配置带来的串扰。 图9-4:不正确的LC滤波器布局 在图9-4的布局示例中,Vin线路中有LC滤波器,滤波器后的布线与含有滤波器前的噪声的布线相邻,因此噪声因串扰而耦合,滤波效果下降。 图9-5:建议的LC滤波器布局 地线反弹噪声 从图9-4的示例中可以看出,在组成𝜋型滤波器的电感前后所配置的电容器,其某些接地方式可能会带来地线反弹噪声。在图9-6示例,如箭头所示,来自接地线的噪声经由电容回流,并去到了滤波器外面。(使用了消除高频噪声用的铁氧体磁珠,使用π型滤波器时,噪声源自GND) 图9-6:电路板布局引起的接地反弹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噪声直接传播,可利用增加过孔(Via)的寄生电感的方法,经由过孔(Via)与接地平面连接,改善效果较好。 图9-7:改善示例 在开关电源电路中,PCB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3.回顾 由绕线型电感构成滤波器 1#:普通电感构成的滤波器,可选电感值的范围较宽。 2#:由电感构成的𝜋型滤波器,在低频段,通过电感和电容发挥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3#:到了高频段,由于电感会表现为电容、电容会表现为电感,从而𝜋型滤波器起到高通滤波器的作用,因此无法获得噪声消除效果。 铁氧体磁珠的阻抗特性 1#:虽然铁氧体磁珠被归类为电感,但其频率-阻抗特性与普通电感不同。 2#:铁氧体磁珠与普通电感相比,具有电阻分量R较大、Q值较低的特性,因此可利用该特性消除噪声。 3#:普通的电感可容许较大的直流叠加电流,只要在其范围内,阻抗不怎么受直流电流的影响。 4#:铁氧体磁珠对于直流电流容易饱和,饱和会导致电感值下降,谐振点向高频段转移,滤波特性产生变化。 使用铁氧体磁珠降低噪声 1#:铁氧体磁珠的Q值较低,因此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具有有效的降噪效果。 2#:铁氧体磁珠在低频段基本上发挥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在这个频段,对于直流电流容易饱和,因此使用这种电感值下降的铁氧体磁珠很难消除目标频段的噪声。 3#:当电抗下降且越过与电阻分量的交越点时,铁氧体磁珠发挥电阻的作用,可将噪声转变为热。 4#:使用了铁氧体磁珠的滤波器,不仅可将噪声旁路消除,还可将噪声转变为热,因此实现优异的噪声消除性能。 5#:发挥电阻功能且将噪声转变为热,是与使用绕线型电感的滤波器之间的巨大差异。 6#:在更高频段,则与绕线型电感相同,发挥高通滤波器的作用。 €3.关于RC缓冲电路的补充 为了降低开关节点产生的尖峰电压,可考虑增加RC缓冲电路(传送门:DC-DC-20:如何设计缓冲电路去除DC-DC的开关节点噪声),整流二极管(同步开关MOS)OFF(高边开关ON)时,RC缓冲电路可将二极管的接合部、寄生电感、寄生电容、PCB版图的电感中积蓄的电荷放电,并通过电阻转换为热,从而降低尖峰电压。 图9-8:缓冲电路将噪声转变为热 RC的值通常以R=2Ω、C=470pF左右为起点,通过实际确认来找出最佳值。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缓冲电路会导致开关转换变慢,效率下降,所以需要探讨噪声水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点。另外,前提是电阻将噪声电压转换为热,所以需要注意电阻的容许损耗,缓冲电路不仅可用于低边侧,在高边侧也可以使用。 |
|
来自: 西北望msm66g9f >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