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战争史略(六)|康雍“开辟苗疆”之战 文/老荷 千百年来贵州一直为化外之地苗疆和宛如自立小国的各土司,以相互交错的复杂态势呈现,中原王朝一直未能在此地建立有效的实际统治,直至明朝时期为经略云南,在贵州借一线通往云南,才逐渐建立实际统治,王士性著《广志绎》载道:“其地止借一线之路入滇,两岸皆苗”,郭子章著《黔记·诸夷》也说:“贵州本夷地,一路诸城,四顾皆苗”。清朝成立初期,贵州大部仍旧为星罗棋布的土司和生界苗所据,清王朝为改变这一形势,积极地准备着大规模、大范围的“改土归流”与“开辟苗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往往把“开辟苗疆”说成“改土归流”但实际上“生苗地”是少数民族地区自治区域,并即无朝廷流官也无土司土官把持,也就是说“无土可改”,并不是一回事。 开辟贵州苗疆,早于明代便已开展,天顺二年(1458年)四月,敕湖广、贵州总兵官南和侯方瑛等上奏:“东苗十三番贼首干把珠等僭称伪号,攻劫都匀等处,已敕云南、四川都司及蜀府各调原征官军来尔处听调”。明军正式开展平东苗的军事行动,调集贵州、广西、四川、湖广四省官兵及播州等土兵操练,待日征伐东苗。七月,明廷招遣湖广永顺宣慰司宜慰使彭世杰,保靖宣慰司宣慰使彭舍怕俾、贵州宣慰司宜慰使安陇富、四川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辉、四川酉阳宣抚司宜抚冉庭甫、金事冉庭章、贵州金筑安抚司舍人金洳等土官派土兵受方瑛听调节制,参与明军围剿东苗。东苗之役平定之后,明军持续赶苗拓业开辟大片生苗界,并于七年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置程番府,管辖境今贵阳大部、开阳、惠水、长顺、修文、息烽、贵定、龙里等地,几乎覆盖原东苗十三番所有领地。 成化十六(1477年),赍果纠合联络独山九姓苗、丰宁苗并荔波民众万人,四处攻打土司堡所,明廷责备诸守臣不尽责,巡抚谢杲言道:“自天顺四年(1460年)以来,诸苗攻劫舟溪等处,不靖至今。”只好命镇守太监张成、总兵吴经相机剿抚。成化二十年(1481年),烂土苗族首领龙洛道接替赍果,潜号称王,扬言进攻都匀、清平诸卫,尔丰宁长官杨泰与土目杨和有隙,诱广西泗城州农民(应指泗城僮民)九千,于銕坑等一百余寨杀掠,一事未平一事又起,官府上下无力镇压,于是苗族起义越来愈盛。成化二十一年(1482年),丹章寨苗族首领老平举事起义,带领苗众攻打翁弓、翁牙寨,又将安宁宣抚司所管平加、平茶、公羊、地五、凯它凯塘五寨放火烧毁。 弘治二年(1489年),苗兵集合七千人围攻杨安堡,明军都指挥刘英统兵觇之,被苗军为围困,明廷命镇巡官往援,解围得出。弘治五年(1492年),明廷命镇远侯顾溥率明军官兵八万人,巡抚邓廷瓚提督军务,太监江德监诸军,前往征伐。弘治七年(1494年),明廷商议,以苗制苗,招募熟苗为之作战,派遣明军分道进剿,先令熟苗诈降于生苗,假装当归顺引生苗前往作战,明军设计伏兵擒之,并命熟苗带路,攻破生苗寨一百十余寨,明廷以捷闻,于是开置都匀府及独山、麻哈二州。 而清朝开辟苗疆的战争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军招抚苗民首领吴老化,此后相续攻占毛都圹、盘圹窝等一百三十五寨生苗,彻底开辟湘黔苗疆。即贵州苗族东部方言(“红苗”)地区在康熙年间被彻底编户齐民。 清雍正王朝时,再一次把改土归流推向高峰,改土归流规模之大是空前的,据统计,共革除土司二百二十家,其中贵州十五家,云南十七家,广西十家,四川六十九家,湖广一百零九家。顺势将彻底“开辟苗疆”提上日程,穷兵黩武地开辟苗疆生界。 康熙末年,定番苗、仲首领阿近,广顺州长寨苗、仲首领阿棍者,康佐司土官薛世干,都匀苗、仲首领罗三龙于驿道阻截官兵,清朝朝廷称之贵州“苗害”,最大定广,其次安顺、再次都匀。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云贵总督高其倬及贵州提督赵坤派官兵二千四百名,由游击卜万年、守备吴从周亲率,先征讨定番,围攻散干寨,阿近不敌逃往箐林之中,于是清军合围搜山,于十月七日,俘获阿近及其弟阿卧。十一月,都匀知府率兵围剿俘获罗三龙,贵州提督赵坤又率兵攻破康佐司白老虎寨,事后革除康佐司,设千总一名,领兵一百名镇守。十二月,长寨阿者棍与当地苗、仲土兵冲突,中飞箭阵亡。 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新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以“云贵大患,无如苗蛮。”为由,力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之策。是年五月初,清朝廷以长寨苗蛮常劫掠汉夷获利负隅抗法,同意云贵总督鄂尔泰前往讨伐。鄂尔泰遣贵州提督马会伯率官兵四千,及定番州属克把郎苗兵一百余名,平远州属熊家苗兵二百余名,定番十二土司土兵六百余名合计土兵一千名,于初七日兵分三路由谷隆、焦山、马落孔进行围剿,至六月十二日,俘获苗、仲首领阿革,彻底占据长寨、焦山、者贡、谷隆等地,七月初又以苗、仲首领阿摇、阿捞修建营房以拒官兵,俘获至贵阳受审。长寨之役后,招抚当地苗、仲群众五百余户三千余口,勘查熟田五千八百余亩,熟地一万四千五百余亩,荒地九千八百于亩,并暂留守官兵一千六百名镇守,划拔屯地令兵丁耕种,再有余地招募流民屯耕,以此设立长寨厅。 长寨之役作为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开辟苗疆”的开端,鄂尔泰有了长寨之役的经验,以此为照加大后往继续“改土归流”“开辟苗疆”的决心。广西西隆州泗城土府与贵州普安州、永宁、定番等地接壤相错,其间土之中有黔南生苗界,正南抵广西泗城属,正北抵安顺府,西北抵镇宁州,正西抵永宁州,西南抵南笼府之永丰州,东南抵州属之罗斛地方,正东抵广顺州,东北抵定番州,周围千余里皆为生苗盘踞,各处道路俱阻截不通,生界周边生苗长期与土民争地,互相仇杀累世不休,而两省官员惧怕征苗互相推诿。先是鄂尔泰遣人巡查,发现泗城与黔生苗接壤之处数百余里地,竟无一兵汛防守,以致生苗“危害两省,劫杀过往官兵商贾”。为扼止生苗据守各汛关卡,明确两省边界以红水江为界,凡广西西隆州所属罗烦、册亨等四甲,及泗城府所属上江、长坝、桑郎、罗斛等十六甲,划北岸隶属贵州,其地南北约三百里,东西径六七百里,而南岸则隶属广西。并于长坝建设州治,东北罗斛等四甲设州判设把总一名,驻兵一百人镇守;西隆州所割册亨等四甲设州同,设游击一名、千总一名,驻兵二百五人镇守;并把原属安顺府的南笼厅提升为府,设游击一名,千总一名,把总一名,驻兵三百镇守,辖新设州地数百里,并划入安顺府所属之普安一州,安南、普安二县;长坝新设州改称永丰州,设守备一名,把总一名,驻兵一百人镇守;而黄草坝汉多夷少,仅将原捧鲊汛移驻此地,设把总一名,驻兵五十人镇守。 长寨周边“环其地东西南皆生苗,犷悍不受约束”,长寨之役后,余下不服清朝廷者逃入生苗界之中。雍正五年(1727年)初,清朝廷命鄂尔泰继续围剿,鄂尔泰遣贵州提督杨天纵率重兵进行征缴,各生苗寨不敌有备而来的清军,抵抗纷纷瓦解,杨天纵随即遣参将刘成谟率班国即、薛琳等熟苗头人进行推诚劝谕,长寨克猛十四寨及定番州镇宁州接壤处宗地、巧马等八十七寨共九百零九户四千三百三十余人受抚;其后薛洪、于超、阿奈等头目又招抚镇宁州化出等生苗寨共计四十七寨三百零五户受抚;次月,长寨参将宫禄又招抚得马头山老卜唐、老卜物、阿蜡、阿鸟、阿细、阿并等三十六寨头人共三百零五户受抚。是年中,在清军重兵压境的攻势下,于是清军乘势招服广顺、定番、镇宁生苗六百八十寨,镇宁、永宁、永丰、安顺生苗一千三百九十八寨,地方千余里,直抵粤界。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开辟黔南苗疆后镇宁州以东地区的苗民群众无法忍受清朝廷的削迫而起义反清,贵州提督杨天纵亲率重兵镇压后又以此地设归化厅。 魏源《圣武记》·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亦载所开辟苗疆:“广顺、定番、镇宁'生苗’六百八十寨,镇宁、永宁、永丰、安顺“生苗”千三百九十八寨,地方千余里,直抵粤界。”,“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不同于以往征苗在于“宣耀国威”消灭潜在威胁,或争夺人口、土地等生产资料开展“赶苗拓业”,清朝前期大规模征苗的意义在于千百年来首次征服苗疆腹地,极大满足清皇帝的征服欲望,彻头彻尾毫无保留地征服于此,也是首次将“桀骜不驯”的“生苗”们编户齐民,并令苗民上层人士担任百户、千户等职位协助其的封建统治,也给苗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战争灾难。 清朝以后,进一步开辟贵州苗疆提上日程,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记载,雍正四年春,巡抚鄂尔泰,借为云贵安稳,开辟苗疆势在必行,上奏言道:“云贵大患,无如苗蛮,·····而苗疆多与邻省犬牙相错,又必归并事权,始可一劳永逸。”。为坚定清朝廷开辟苗患决心,后又上疏道:“苗患甚於土司。而苗疆四周几三千馀里,千有三百馀寨,古州踞其中,群砦环其外。左有清江可北达楚,右有都江可南通粤,皆为顽苗蟠据,梗隔三省,遂成化外”。开辟苗疆提议与雍正皇帝早已欲建功立业的帝王梦想法不谋而合,雍正五年(1727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命提督杨天纵同湖广总督迈柱遣兵攻打黎平府属谬冲寨(今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地区),谬冲“花衣苗”首领陆太阵亡牺牲后,迫归欧、鬼垒等寨归附。 雍正五年十二月,招降大小丹江拜克、克猛长寨、古羊一百四十五寨内附。 雍正六年(1728年),清军攻破八寨、丹江,杨排、番仰诸苗寨皆被攻克,期间焚烧苗寨,杀人无数。 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清军攻下公鹅寨(原剑河县驻地),公鹅寨联合鸡摆尾、柳利、白索、白汉等二十余寨反击清军,五月,清军攻下公鹅寨(原剑河县驻地),清江诸苖寨亦平。七月, 张广泗又进兵古州(即今榕江),清江诸苖寨亦平。 雍正八年(1730年),先征伐古州来牛、定旦诸寨,后平老你、摇排、摇晒等寨,六月, 平古州三保苗,“ 斩首千余级,就缚三千余人”。 雍正十年(1732年),包利与白党等首领集上九股三十余寨,下九股四十三寨和高坡诸寨苗族举行“反筑城斗争”。 雍正十一年三月,清廷遣提督哈元生征讨高坡苖,清军兵分六路,击败高坡苗,清廷在黔东南用兵八年,“开辟”生苗界两三千里,共设立了台拱(今台江)、清江(今剑河)、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都江(今三都)、古州(今榕江)六个厅,称之为“新疆六厅”。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包利,红银以苗王出世的宗族名义,号召苗疆义士共举反清事业,率古州二万余苗民在八妹、高表等寨起义,清水江苗族'群相附和',数月之内,占据丹江、清江、凯里、黄平、清平、余庆、青溪、镇远、施秉等地,方圆千里,义众数万。清廷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率七省清军参与镇压,起义持续至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史称“雍乾苗族起义”。 五月三日进攻黄平州击毙知州罗呜序、千总金升、把总黄进忠,四日义军再次攻陷黄平旧州,七日再次攻陷并焚毁清平县,十八日义军攻陷余庆县,二十一日义军攻陷台拱排咱汛击毙守备高谋排咱汛官兵五百名得脱者只剩九十余人,之后又围攻稿贡汛击毙把总王德成,二十四日义军围攻八寨协城,二十八日义军攻陷焚烧岩门新司击毙土官何其仁、土官张纯、把总梁璧。 六月初三日义军攻陷小丹江汛击毙千总刘文魁全歼小丹江汛所有官兵,二十七日义军攻陷青溪县击毙训导谭德,二十二日义军于丹江击毙千总曹在朝,二十八日义军于平寨河击毙守备武英、千总孙荣、把总向硕宾、把总汤绍绪、把总周连功、把总吕先贤、把总陈英、外委朱一鳯、土目王廷纪。 七月初八寨协副将冯茂于卡乌河诱杀已降苗民六百余人及擒缚头目三十五人激起更大的民愤,十二日义军于稿贡后山击毙都司张文秀、守备林士昌、把总苏奎、千总李天秩,而清军叅将哈尙德、游击张接天、董国栋、姚宅中于施秉击败义军等重新占领施秉,副将柳定国广东副将马成林湖广副将李椅等击败义军于清江柳罗围解围清江厅,扬威将军哈元生乘大雾突袭柳受寨又称乘胜进攻台革,副将魏国泰叅将郑元文游击杨通仁韦国英等攻克寨头岑松等寨,等获义军首领银汪等人,十八日击毙把总蒋忠外、外委马国奇,十九日副将寿长攻破老鸭寨。 十月,副将寿长、叅将哈尚德、游击马逾隆等率清军击败义军于乌耶闗,连破乌溜、绞枉、柳傍、者磨等寨,总兵韩勲、叅将王鼐、游击杨刚唐等率清军连破寨林、寨翁、仰党、乔扣等寨。十月底,八寨义军进攻八寨城,又围攻得禄汛。 十一月,贵州巡抚张广泗兵三路围攻义军清水江大本营,义军于台雄寨击毙游击曽唯及、千总熊禄、把总史能方、把总杨万玉、把总蒋可正、把总曹廷栋。 十二月,三路清军分别攻破囊蒿、长坡、挂丁、空稗、其旁、十许等寨,十一日攻破鸡右等寨,十三日攻破鸡摆尾、乌溜等寨,十八日擒俘义军首领曾柳,二十日攻破克囊、高交、高铅、厰洞下等寨,二十三日擒俘义军首领枉汪。在雍正十三年中,义军先后攻陷攻占邛水司、丹江、凯里、重安江、黄平、黄平旧州、岩门新司、余庆等地,烽火燎原整个黔东南。 乾隆元年(1736)正月,贵州巡抚张广泗再次调兵遣将兵分八路围攻义军。二月,八路清军分别攻破乌尧、防里、乌叠、留神、桃绕、鸡勇、乌罗、反牌、莲花、捞乌、捞密、乌西、乌熙、摆保、羊乌、摆吊、乌防、扣里、洞里、羊吊等寨,擒俘义军阿扛父子等人,直至三月底,清军攻破苗寨两百余座,连绵数百余里,义军被迫率众转战苗疆腹地牛皮大箐,四月,清军重兵围堵搜山合剿牛皮大箐,是年年末,包利病亡,义军一时群龙无首。清军攻破那寨、交乌、交歪、旁洞等寨。五月,清军犁庭扫穴牛皮大箐,义军被围剿殆尽。 在蒸蒸日上的国家机器面前这场以红银、包利为首的黔东苗族起义军注定终将被平定,其余部在桑江苗族张老金、蒙甲弟、湖南绥宁、城步苗族粟贤宇、杨清保、侗族石金元、吴金银,瑶族杨老襄、凤淑宇、王老陇的领导下继续同清军作战,转战龙胜、从江、通道、资源、义宁、城步、绥宁等地,纵横数百里。 六月,清廷组织六省清军开始重兵扫荡杀戮清水江南北两岸,直至十月底,历经四个月,先后扫荡围剿月姑、元赛、八输、盘噶、高定、翁脚、唐流、九衣、户棉、花新、培耶、斩牙、南孟、培牛、摆列、牙门、杨牌、杨乌、柳受、柳旁、汪刀、九甫、培鸠、九丢、歹旦等一千余寨,连绵数百余里,一路开展屠杀。(雍乾古州苗民起义,其中包括汉人张九万、曽文登等人暗中煽动,战后乾隆皇帝亲自下令:“亦不许内陆民人混入(苗疆)””防范汉奸滋事“等。) 《清世宗实录》八月初三,雍正帝下诏说到:“从来经理苗疆之意,原因苗姓凶顽,久为地方居民之害,是以计议剿抚,为乂安百姓之计…而成害民之举,朕与经理之大臣安能辞其过耶?”。雍正到死都未能镇压苗民起义,临终前雍正承认,开拓苗疆是否操之过急?甚至有放弃苗疆的想法。待著名的偏执狂乾隆皇帝继位后,为扭转战局,除继续增调援兵外,下令将张昭、元展成、董芳等,以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罪革职拿问。同时,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重新部署进剿,采取剿抚兼施,以抚待剿的策略,先抚“熟苗”,后捣“生苗”,再惩“熟苗”,集中兵力,以整击散。 乾隆六年(1741年),张广泗借“复乘兵威搜剿附逆熟苗”,再次调集湖南、湖北、两广、贵州五省清军和数万计乡勇围剿剩余苗民,再次杀害义军一万七千六百多人,俘虏二万五千余人,《清史稿·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载道:“(乾隆)六年,复乘兵威搜剿附逆熟苗,分首恶、次恶、胁从三等,涉秋徂暑,先后埽荡,共毁除千有二百二十四寨,赦免三百八十有八寨,阵斩万有七千六百有奇,俘二万五千有奇,获铳砲四万六千五百有奇,刀矛弓弩标甲十有四万八千有奇”。这场历时六年的雍乾苗民起义被镇压结束。 据《贵州通志·宦迹志·张广泗传》载:“官兵又攻克一千二百二十四寨,皆毁其室庐,戮其壮丁,俘其老幼,阖寨不留一人,其焚死与中炮死及冻饿死又十五六万;其附逆小寨三百八十八,令缚逆党赎罪,无敢留一人者。计斩首苗人万七千六百七十余级,擒获苗人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余人,其内受伪官者四百余人,从逆者万一千一百二十人,皆枭首军营;贼党家属万三千六百余人,皆充赏为奴.......苗人死者前后不下三十余万,至是,杀戮十之七八,或十百寨无一人”。雍正十三年张广泗任七省经略,率七省清军镇压苗民起义,至乾隆元年,张广泗组织六省清军扫荡杀戮清水江南北两岸以来,前后屠杀苗民不下三十万,杀戮苗民只剩之前十之七八,数十百寨空无一人,极为惨烈。 《清史稿·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亦载:“四自四月至五月,将士犯瘴疠,冒榛莽,靡奥不搜,靡险不剔,并许其党自相斩捕除罪。由是憝魁罔漏,俘馘万计,其饥饿颠陨死崖谷间者,不可计数。”乾隆元年,清军围剿牛皮大箐时,直接斩首杀害义军达万记,饥饿坠崖等间接造成伤亡更是不可计算。 张广泗后任三省经略率贵州、湖南、广西清军斩首杀害义军五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甚有方志记载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六年(1741年)城步、绥宁苗族起义,六七万义军最后战至只剩一两万之说,《清史稿·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亦载:“(乾隆)五年夏,湖南靖州、武冈瑶,城步横岭苗,与广西瑶同叛。总督班第使镇筸总兵刘策名以兵五千进剿,以五千应援,诏广泗复以钦差大臣节制军务。先后斩馘五千馀,俘五千馀,于十二月班师。”。 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上疏雍正时道:“但恐今日不杀少,日后将杀多”“并不恭顺者,不计男女老少,通通斩光杀绝”,据史籍记载,城步县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建县的时候总人口有十八万人,至清代前期,历经数次苗瑶起义后,清朝廷下令:“各犯家口应行发迹边外”,城步县的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大战过后,为避免苗疆再生是非,清乾隆皇帝于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九,下旨道:“永除新疆苗赋”,并规定苗疆事物“一切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例完结,不必绳以官法”,以此善后。 从顺治五年(1648年)贵溪王朱常滮联络沅州苗、侗起义,至乾隆六年(1741年)雍乾苗族起义平定,仅仅湘黔边地的苗族反清斗争,其间平均间隔不过数年,此起彼伏地持续了近百年。 清朝前期的大举开辟苗疆,苗族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式被打断,也是中原王朝最后一次征服苗疆的战争,惨遭杀戮的苗夷土著保守估计不下百万,满清残暴的统治虽然一时压住了苗民群众的怒火,但也为清朝中后期更大的苗民起义埋下爆发的种子。 【附录】《历史九次大规模对苗族发动的战争简介》 据史籍资料记载,历朝历代共计九次大规模对苗族发动的战争。 第一次,尧舜禹三代对三苗集团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征战,《尤王赋》中说:“不出千载,后有三苗,……尧舜及大禹,三代诛我苗。”,《博物志》卷二载:“昔唐尧以天下让于虞,三苗之民非之,帝征之,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为三苗国。”则曰:窜 三苗于三危”,最终击败并驱逐解散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苗族先民“三苗”集团。 第二次,夏商周为宣国威,分别对遗留在荆楚之地的三苗后裔“荆蛮”开展长达数百年的讨伐,《竹书纪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诗经.商颂.殷武》:“蠢尔荆蛮,大邦为仇”“拟彼殷武,奋发荆楚。”,长期的讨伐反而让这些苗族先民“荆蛮”越挫越勇,最终成为楚国的主体民族,白居易在《晋谥恭世子议》中说道:“周之衰也,楚子以霸王之器,奄有荆蛮,光启土宇,赫赫楚国,由之而兴'。 第三次,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山南道·朗州》:“秦昭王使白起伐楚,遣张若筑此城以拒楚,并统五溪。”。秦昭王时期秦国便不断伐楚,进入荆楚黔中五溪等地,最终强大的秦国,于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四年灭亡楚国,导致苗族先民再一次向西迁徙。 第四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大举开辟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西南夷储族,平定且兰、夜郎等国,司马迁《西南夷列传》载:“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贵州牂柯等地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中,此后,苗族先民先后举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大规模反抗起义,最大的于王莽时期,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西南夷储族共反,平蛮将军冯茂率军作战三年,士兵和军官阵亡十之六七,始终不能镇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亦载:“转兵谷卒徒十余万击之,吏士饥疫,连年不能克而还。”。 第五次,《后汉书.南蛮传》:“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这里武陵蛮亦汉晋时期居住于武陵地区的苗族先民,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东汉强征武陵蛮每年大人要缴纳一匹布,小孩要缴纳两丈布,逼反武陵蛮起义反抗,次年在武陵太守李进的镇压下失败。永寿三年(157年)“长沙蛮”又起义,到延熹三年(160年)得到“零陵蛮”和“武陵蛮”响应,合兵数万,焚官府,杀官吏,荆州刺史刘度和南郡太守李肃都望风而逃。延熹五年车骑将军冯绲、荆州刺史度尚率军镇压,起义军此伏彼起,一直战斗到东汉末年。 第六次,北宋王朝对湖南苗族先民先后开展长达百余年武力征服,相续用兵,经略蛮地及开辟生界,宋代的羁縻州、县、洞总数在350个以上。《武经总要》载到这片区域,“东界鄂渚,西接溪洞,南抵五岭,北连汉沔。”,“旧时不与中国通”,特别梅山苗族先民自秦时就自立于此,秦军拿下百越也未曾拿下梅山蛮,北宋开拓此蛮界后,为首次纳入统治。 第七次,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铁骑在元帅阿术率领下,秋风扫叶的攻势下,一举荡平大湘西储苗峒酋长,“传檄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施、荆门及诸洞,无不降者。”。至元十四年(1277年),西川行枢密院副使李德辉率元军先平泸州,围攻重庆,随后乘势南下,征服贵州播、思等地,“十四年,诏以德辉为西川行枢密院副使,······是年,复泸州。十五年,再围重庆,逾月拔之,绍庆、南平、夔、施、思、播诸山壁水栅皆下。”。至元二十年(1283),九溪十八峒储苗蛮酋长不服,元军武力讨伐镇压之,讨平之后,召集各“溪峒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以顺元府宣慰司节制。 第八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蓝玉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南征云南的蒙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余势力。1384年,云南已经平定,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继续镇守云贵。期间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由辰沅,趋贵州,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犵狫闻风而降至普安,复攻下之。洪武调北征南为首次将云贵纳入中原王朝实控统治之中,同时也将许多“熟苗”纳入统治之中,一时“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 。 第九次,即本文所载清前期大举开辟苗疆之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