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颐和园,赏皇家园林--谐趣园

 蔓萝花 2023-09-15
从东宫门进颐和园,你看完仁寿殿如果从南墙下往西走,那就是去往皇上太后的寝院。你如果看完仁寿殿又看了那口延年井,然后顺着北墙下向后走,就可以去往德和园。你如果顺着仁寿殿左配殿西墙向北走,过了一座随墙门,就走进上次说的德和园外东夹道。

顺着这条夹道向北走到头,左拐是德和园后夹道,向右拐就走上一条山间御路。顺着这条御路向前走,就会见到一座城关。

一步一景谐趣园

一丈六高青砖城台,中间是一座拱券门,拱券内南端装两扇实榻门。看看上面的城楼。

城台上两侧有灰砖矮墙,墙上立砖雕箭垛。城楼是两层楼,上面一层是伪楼。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前后开门,两侧是实体墙,四周有檐廊。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一层之上有腰檐,绿柱绿枋,苏式彩绘。你别看这城关不大,城楼却是非常精巧,檐下那些木构件品种齐全,只是小一号。枋梁华板雀替垂花柱,一样不少;木刻雕花也是应有尽有,还有彩绘。

城关南面;城台额石上写着“紫氣東来”,典出春秋老子西行。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真正传承至今的就剩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和孙子的兵家了,其它九十七家都成了历史。管仲商鞅的法家、墨子的墨家和鬼谷子的纵横家还多少有些人知道,其余的就多少没有些人知道了。传说老子李耳初在周王室做官,博学善论,有鲁孔丘入周室向其问礼。春秋后期,天下大乱,老子颇烦。他便辞去周官,骑大青牛顺黄河西行。这是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还未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看看鲁孔丘向坐在大青牛背上的李耳问礼,这是颐和园中的《孔子问礼图》。

老子是当时天下第一贵人,身边常有紫色云气环绕。紫色云气乃祥瑞之气,大贵之兆。此时,函谷关的守将叫做尹喜,官名是“关令”。函谷关在东西向大路上,西面是关外。一日,关令尹喜晨起上关东眺。见日出东方,紫气东来,浩荡八千里。他知道这是有贵人来了,更衣净手下关迎接,见到老子便拜为师。尹喜欲得老子真传,私将其软禁在函谷关求其留下真著。老子无奈,只好写下五千字文,尹喜得之,放老子出关。这五千字文就是传下来的《道德经》。老子留《道德经》于函谷关,出关走入陇西,最终在甘肃临洮(念临桃)飞升。尹喜自此以《道德经》武装自己,移步至武当山传播老子思想,成为道家关尹子,后被道教尊为文始真人。

西汉刘向在《列仙记》中对老子出关的描述是“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史记》中说老子出关后“莫知其所终”。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老乾修建清漪园毕,进园周旋,行至此城关下,幡然醒悟。曰:旧有老子西临函谷关下,寡人今日走到此处岂非天意乎?便题下“紫气东来”令人刻在城关额石上。六年后的乾隆二十二年,老乾又认真写了一遍这四个字,令造办处做成一块金漆九龙匾,送到盛京宫殿,挂在凤凰楼门上。这块匾现在还在沈阳故宫。

这座城关因为南面写有“紫气东来”,就习惯叫做紫气东来城关。其实它是从万寿山脚进入清漪园前朝后寝的城关,北面才是城关正面。走过拱券门,回头看一眼城关北面。

北面额石上写着“赤城霞起”,语出东晋清谈诗人孙绰(念孙辍)《游天台山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后有唐人李白又游天台山,他便引孙绰此句作“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老乾像我一样走过这座拱券门洞,也回头向那额石望去,见还空着,就想起了李白说的“门标赤城霞”和它的出处,便顺手写了一幅“赤城霞起”,令人刻在额石上了。赤城是说红墙之城,那就是宫城,皇宫也。天台山南端是丹霞地貌,红砂石被水冲刷而成,貌似赤色城墙,因此也称赤城山。霞起就是红霞飞起。孙绰游天台山一定是在“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之时,才可见到赤城霞起景观。我虽然没去游过天台山,却是在正宗丹霞山见过那“赤城霞起”之景,如下。

盛名的“”——

过了紫气东来城关,继续沿御路向前进,就可以看见谐趣园的大门。

普通话读谐趣是“斜去”,北京城里人读谐趣是“邪取”,颐和园附近大有庄一带村民读谐趣则是“泻取”。

谐趣园的这座大门是王府大门,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间一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硬山顶。明间开二扇实榻门,九行九列鎏金门钉;黄铜门槛,白石门枕。次间槛墙槛窗,带贴金装饰的三抹隔扇三交六椀棂花,非常华丽。明面红色,檐下暗面是绿地官样苏式金线彩绘。这是皇家宅门,三交六椀棂花是皇家专属。

看看檐下“諧趣園宫門”额匾,慈禧所题。

大门左手有三间耳房,因为它门朝外开,所以是耳房而非倒座房。

乾隆帝在位时多次下江南,有说六次;也有说七次。那个时候所说的江南,就是现在的苏扬宁杭一带。前面说过,乾隆下江南其实主要还是考察经济,安排朝廷的钱粮。江南是鱼米之乡,出产丰富,又有大运河运输便捷,北方的很多物资要靠江南供应。另外,老乾还要看看那里的知府、督造们是否尽心为朝廷办事;漕帮盐帮是否安居乐业。除了考察经济,老乾当然还会去看看北方没有的江南景色,他就去看了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

宋代文人秦观曾和苏轼同游惠山,那次同行的还有二人共同的僧友道潜和尚。游后各作惠山诗三首,秦诗中有“楼观相复重,邈然閟深樾”之句。苏诗中有“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之句。僧诗中则有“阶泉漱石齿,照眼光磷磷。嗟我鱼目光,畴能缀明月”之句。古时写诗的人时兴三人行,宜昌长江北岸上有一座很有名的三游洞,也是曾被写诗三人组游过,第一次是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三人组;第二次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组。看看这座三游洞。

无锡寄畅园地面上最初是惠山寺的僧舍。因为祖上曾游历过,秦观的后裔便花钱购入此处地皮。扩建后盖房建园,做了私宅,起名“凤谷行窝”,这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这个后裔叫秦金,因荡寇有功获奖,荫锦衣世百户,时任户部右侍郎。康熙年间,秦金后裔将凤谷行窝改扩建,园中尽是白墙灰瓦翘角楼,典型的江南风格。上世纪五十年代,秦观后人将此园捐献国家,无锡市政府修葺后恢复鼎盛时期景貌。

乾隆下江南来游此秦家园时,已经是被康熙题作“寄畅园”。老乾爱诗词,走到无锡是一定要去看看秦观后人园子的。园子里不仅有秦观、苏轼的印记,还留有三人游所作诗篇。老乾颇喜此园,回京后就御令在清漪园里借寄畅园的意境建造了惠山园,就是现在这座谐趣园。里面的亭台楼阁都做成北方建筑样式,也就是皇家园林建筑样式。当时老乾有一段文字说此惠山园:“江南诸名墅唯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得景凡八,各系以诗”。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园子重修后,取了乾老爹“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意,改名为谐趣园。

进得宫门,门殿内上面是象征长寿的团鹤平棋天花。

左边山墙上是一座门,门外连接游廊。

正面则是一片荷花池,这是肖寄畅园中河塘之意,那河塘叫做锦汇漪。

门殿后有出厦。

出的是一间凉亭。

这间出厦坐在护堤白石台基上,面阔一间进深二间,前有檐廊。绿色柱间上下有楣子,下面叫坐凳楣子,上面叫倒挂楣子,“工”字棂花。屋顶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悬山顶,檐下枋梁施官样苏式金线彩绘。这座凉亭前檐廊的建筑形式是园中游廊的模板。

它的檐廊向右手,也就是向南,过一座水上转角廊,连接到一座四角凉亭。凉亭单开间,有一圈檐廊,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四角攒尖顶,砖雕须弥座脊刹,亭内有团鹤平棋天花。凉亭正面檐下挂一块额匾,上写“知春亭”。

过了这座知春亭,顺着右手游廊继续往前走,向左一拐是荷花池南岸上的一座水榭,这是肖意寄畅园中先月榭。

这座水榭坐南朝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面有檐廊,红柱绿枋,苏式彩绘。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悬山顶,别急,你如果注意,就会发现那屋顶是双券勾连搭,谐趣园中仅有的一处。

谐趣园中所有匾联都是老乾当年所题,仅有个别不是,遇见再说。谐趣园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后,光绪年间重建时,慈禧太后把这些匾联重新写了一遍。看看这座水榭前面挂的匾联。檐下挂额匾“引鏡”。古人说引镜是为自照,老乾肯定不会站此檐下举镜自照,他是说引荷花池水为镜。

明间廊柱上挂一副楹联。上联是“茭花晓映雕栏日”;下联是“莲叶香涵玉沼波”。上联中“茭”本指叶子交叉长的植物,比如茭白和竹笋,此处当形容莲花的重瓣,茭花对应于下联的莲叶。日出的霞光照在栏杆上,映射出莲花的影子。下联中“涵”当含解,“沼”即水池。古时说圆池方沼,到老乾的时节,池沼常混用。池中碧波上飘来阵阵莲花香。此一副楹联中既有美景又有花香。

因为那块额匾,我权将此屋称作“引镜榭”。惠山园时期,知春亭和引镜榭都未见记载,很有可能是嘉庆年间重修谐趣园时增建的。这么一说,引镜榭的匾联就不是老乾所题,而是嘉庆所作了?永琰未登嘉庆帝位时,曾在老乾最后一次南巡时随行,并同游寄畅园,且有诗一首记之。所以,他在此增建一座引镜榭仿那寄畅园先月榭也有可能。

穿过引镜榭前檐廊,继续沿荷花池南岸摇摆前行,就见前面有好大一座凉亭。这是一座三间敞轩,颐和园中还有几座这样的敞轩。

宫门荷花池对岸有两座建筑,一座是敞轩,另一座是方亭,屋顶方向正交。

从挂匾联的位置看,轩和亭都是坐东朝西的,它俩结构相仿。三间敞轩下面是护堤白石台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周围有一圈檐廊。檐下还是官样苏式金线彩绘,廊柱间上下有楣子。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内部是彻上明造。

北侧的方亭是石柱架在水上的,面阔只有一间。这两座轩亭一个是红柱绿枋;而另一座则是绿柱绿枋。两座轩亭互相呼应,相似而不雷同,表现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变化之道。其实,这两座建筑都可以叫做水榭。

南面的那座三间敞轩檐下额匾是“洗秋”,就称其“洗秋轩”吧。“洗秋”应取意自李白“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之句。明间廊柱挂楹联,上联是“宫微山川金镜里”;下联是“丹青云日玉壶中”。“宫”就是宫殿,在这里是“大”的意思,金镜指的是荷花池里的碧水,和引镜榭额匾相呼应。丹青是绘画的颜料;玉壶:南北朝诗人鲍照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联是说荷花池水中映照着远近大小山川,而彩云红日就像玉壶里的画一样纯美,这一定是鼻烟壶。

老乾曾有一首小诗:“惠山园里洗秋阁,八柱玲珑水一方。即景飒然成小坐,当前妙趣悟蒙庄”。老乾诗里的蒙庄是庄周,庄子也。“悟蒙庄”是想说参透庄子《逍遥游》吗?可是老乾真能参透庄子“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之精髓吗?老子的无为和庄子的无用是老庄道学经典概念。老乾诗中说的水边八柱洗秋阁是不是现在的这座洗秋轩?现在的这座敞轩肯定不能叫阁,阁须是二层以上。所以,老乾所吟洗秋阁定是另有所指。

北面方形凉亭的建筑形式是坐南朝北的,现在却把匾联都挂在朝西一面。檐下额匾是“飲緑”。宋代辛弃疾好友刘过有《饮绿》诗,曰“野花红白倚岩开,只可临风自一杯。谨莫放教公子见,恐携窈窕入笼来”。廊柱挂楹联,上联是“云移溪树侵书幌”;下联是“风送岩泉润墨池”。溪树:水边高树;宋代王安石有“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之句。书幌说的是书房中的窗幔。岩泉就是岩下泉水,颇凛冽。唐代李白天姥山访友曾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诗句。墨池就是笔洗。整幅楹联说的是云彩飘过窗幔外溪边树梢,就好像是一支笔;而泉水乘风流进荷花池又恰似墨池盈水;这就是读书写字之余抬头向窗外望去产生的遐想,有笔有墨有窗幔。

老乾的惠山园中,此处似仅有一座水乐亭。目前的饮绿亭和洗秋轩应有一座为嘉庆增建。从位置来看,饮绿亭位置更佳,应是原水乐亭,肖意寄畅园中郁盘亭。老乾曾为水乐亭题小诗一首:“石泉真可听,丝竹不须多。声是八音会,徵为六合和。非关肖西浙,乍似遇东坡。群鹤神仙侣,还来按舞傞”。由此可知“水乐亭”的乐念音乐的乐。题“水乐亭”乃取苏东坡《东阳水乐亭》诗意境,苏诗中有“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老乾眼中的这个荷花池又是金镜;又是墨池;还可以奏乐,万能无限。

“洗秋”、“饮绿”之间有三间短廊贯通。而饮绿亭后即有长廊相接。

此游廊的东端连着一座坐南朝北的水榭,这座水榭非常简单,面阔三间。抬梁灰瓦单檐卷棚硬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前面明间虽有门,却不可出,出必落水,人或为鱼鳖。此屋肖意寄畅园中的涵碧亭。

明间檐下挂额匾“澹碧”,澹是指恬静、安然的样子;还是取意自李白的诗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与洗秋轩意境相呼应。它的门前檐柱上也挂有一副楹联,上联是“窗开树色连山净”;下联是“户外岚光带水浮”。树色就是树林景色,唐代王昌龄有“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连山净是形容雨后山色,元代黄镇成有“雨歇连山净,尘销止水平”。带水浮是说的浮在水面,明代白圻有“警柝通宵急,疏星带水浮”。岚光是指山里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的光影,李白有“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此联是说推窗即见满山绿树婆娑,阳光照射在水面的雾气上熠熠生辉。

看看澹碧榭外的岚光带水浮。

澹碧榭前面的水面上有一座东西向的七跨石板桥。

东端桥头立有一座石牌楼。

二柱一楼,单檐庑殿顶,砖雕仿木斗拱,下面是报鼓石夹柱。非常漂亮。

这是大家熟知的知鱼桥。知鱼典出《庄子·秋水》濠梁论鱼中惠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话。无锡寄畅园里有一处景观叫作“知鱼槛”,同样取意自《庄子·秋水》。寄畅园知鱼槛是一座观鱼水榭,那个“槛”字是说水榭的一圈栏杆,其实是一圈美人靠。知鱼槛一侧有七星桥,一座七跨石板桥。谐趣园中这座知鱼桥是肖意寄畅园中知鱼槛和七星桥,知鱼槛之意,七星桥之形。

知鱼桥头石牌楼门柱上照例要有老乾所题楹联,上面图片所见的东面上联是“月波潋滟金为色”;下联是“风濑琤琮石有声”。潋滟:水波荡漾之貌,唐代诗人温庭筠有“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琤琮:击玉之声,宋代范成大有“海山之湫龙所宫,溅瀑下赴声琤琮”。濑:在沙石上流过的湍急水流。两句描写的是金色月光洒在碧波上连成一色之美和水流击石如玉相碰声音之美。

门柱西面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回翔凫雁心含喜”,下联是“新茁苹蒲意总闲”。凫雁:野鸭和大雁。温庭筠有“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想来当年的惠山园内是有很多飞鸟水禽的,飞来飞去令人满心欢喜。苹:一种蒿,《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说文》。此联赞荷花池中蒿草遍生,很有世外桃源的意境,也是无锡寄畅园的意境。

这座牌楼上还刻有很多老乾的诗作,产于不同年代,最后的一首出于嘉庆元年。现在能看到的共有十六首,都刻在门框的空白处。今天的谐趣园內楼台亭阁都是光绪年间重建,当年的匾联当然都已无有,桥头石牌楼上的“知魚橋”题字是谐趣园中少有的乾隆手迹了。老乾当年为知鱼桥题诗“屧步石桥上,轻鲦出水游。濠梁真识乐,竿线不须投。子我嗤多辩,烟波匪外求。琳池春雨足,菁藻任潜浮”。你看,老乾是立此桥上观水中鱼。欲学庄惠濠梁之辩,奈何身边无人敢与斗嘴。

过了知鱼桥就到了谐趣园的最东端,这里有一座屋。

它坐在一个五尺高台基上,台基前面有八字爬梯上下。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硬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台下有叠石假山,屋前有穿山檐廊,可以拐来拐去连接到澹碧榭。

明间檐下挂额匾“知春堂”。颐和园里以“知春”为名的有三处建筑,第一处便是众人皆知的知春亭,坐落在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下面的岛上;第二处是前面所说谐趣园一进大门右手的知春亭,它虽然也叫知春亭,却没有昆明湖边的那座名气大;第三处便是这座知春堂了。

知春堂在惠山园时期叫做载时堂,是惠山园主要建筑之一,肖意寄畅园中嘉树堂,嘉庆重修惠山园后改名知春堂。载时意为按照四季时令起止行事。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改为知春堂意为在此感受春天来临,唐代韩愈有“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知春堂明间廊柱上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七宝栏杆千岁石”,下联是“十洲烟景四时花”。七宝说的是《法华经》里的金、银、琉璃、车渠、真珠、玛瑙和玫瑰,这里是泛指珠宝;上联说的是栏杆珍贵石头古老,摘自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七宝瑶台千岁石”诗句。下联中十洲即为神仙居住的十座海岛: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和聚窑洲,这里是指惠山园;烟景:烟水苍茫的景色。下联摘自唐代殷文圭“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诗句。此联赞叹这里满眼都是宝物和美丽的风景。

老乾当年曾为此载时堂题有小诗一首:背山得胜地,面水构闲堂。阶俯兰苕秀,檐翻绮縠光。对时欣职殖,抚序敕几康。玩愒曾何谓,分阴惜不遑。前面说的是赏景心悦,后面说的是不可玩物丧志虚度时光。

谐趣园荷塘最东端这里和寄畅园河塘锦汇漪北端景观布局几乎一样。仿涵碧亭的澹碧榭、仿七星桥的知鱼桥和仿嘉树堂的知春堂,相对位置都惟妙惟肖。

从谐趣园宫门进来往右手走,是上面说的这些楼台亭阁,而往左手走则是另一些建筑。左手也是一个游廊引向下一所建筑,像寄畅园一样,谐趣园里有很多游廊。江南古典园林中,游廊是非常重要的,它把分散的楼台亭阁连接在一起。除了长廊以外,颐和园里就数谐趣园这里的游廊最长了。寄畅园游廊只有半圈,谐趣园游廊几乎绕园一圈,只是在引镜榭和洗秋轩之间有中断。谐趣园游廊的形制和长廊也基本一样。这个左手的游廊从宫门的山墙直接连接,叫做穿山游廊。游廊的另一头连接的是谐趣园里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建筑。

这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殿堂,明间开门,次间槛墙槛窗,四面有檐廊。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它的前面有月台,是一个白石临水露台,带汉白玉扶手栏杆。此殿肖意寄畅园中的正殿含贞斋,那是园主的书房。含贞斋前有太湖石堆砌的九狮台,这座殿前则是一座白石月台。

殿前明间檐下挂“澄爽齋”额匾。澄爽:清爽、清朗的意思。《晋书·陆机陆云传论》中有“风鉴澄爽,神情俊迈“之句;白居易《叔孙通定朝仪赋》中有“天地澄爽,宫殿清旷”。站在此处迎徐徐东风,观园中美景,怎不觉神清气爽。

明间廊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芝砌春光兰池夏气”,下联是“菊含秋馥桂映冬荣”。芝是一种香草,《荀子·王制》中有“好我芳若芝兰”,上联中芝与兰相对,春光与夏气相对,砌与池相对。这里的池是动词,作包围或盛装解;明代王宠有“兰池夏气爽,桂栋秋云屯”。馥:香馥;荣:荣华;三国曹植有“秋兰可喻,桂树冬荣”。下联中菊与桂相对,秋馥与冬荣相对,含与映相对。全联中四种花草对应四时季节,对仗严谨,别致优雅。

此澄爽斋在乾隆时期惠山园中称澹碧斋,惠山园八景之一。嘉庆重修惠山园时改称澄爽斋,却在知鱼桥对面水榭挂了一块“澹碧”额匾。老乾在《题惠山园八景》中给正殿澹碧斋题小诗云:斋俯绿琉瓈,澄观会筦倪。藻渊潜赤鲤,锦浪泛文鹥。淡月银蟾镜,轻烟丝柳堤。忘怀此小坐,还似对梁溪。诗中的梁溪是无锡惠山脚下的一条古河,寄畅园河塘中应是梁溪水。

澄爽斋北檐廊后粉墙上有一座瓶门,这是谐趣园的一座旁门,也是很有情调的。

门旁却在澄爽斋后粉墙下种了一畦疏竹,山水竹石是中国古典园林四要素。苏轼曾有“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过了澄爽斋往前走,也就是往北走,游廊后有几间值房。规格虽然不高,倒是有五六间,大概是宫人劳作之所。

我在前面说了很多“支窗”,说颐和园里房屋多装支窗,遗憾的是那些窗子都没有打开。这座值房也是支窗,而且是打开的,可以看见这个支窗是如何操作的。上前仔细看一眼。

再往北就是谐趣园里唯一的楼了。“水影耀疏树,峦气明独楼”。它是肖意寄畅园中凌虚阁。

这座楼坐西朝东,上下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它的檐廊很特殊,上层是一圈檐廊;下层只有前檐廊,其实下层是两侧檐廊封闭了。这座楼造型华丽气派,仪态万千。它建在园中平地之上,而其楼后便是谐趣园西墙,墙外却是万寿山脚下。地面从谐趣园宫门向北一路上坡,走到此楼后身的时候刚好和它的二楼齐平。因此,从谐趣园外看此楼只有一层。

东面二楼檐下挂额匾“瞩新樓”。瞩新楼上下明间廊柱上各有一副楹联。

楼上的一副,上联是“万年藤绕宜春苑”,下联是“百福香生避暑宫”。万年藤:即为木通,一种落叶或半常绿藤状植物,此处仅借其字面之意,要搭配那个“绕”字。宜春苑:唐玄宗游猎之所。此处借李白《宜春苑新莺百啭》诗中意境: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此联说的是站在楼上观园中景色绮丽,紫殿红楼,垂丝百尺,春风习习,莺歌燕舞,福星高照,怡香满园,暑气不侵。

楼下的一副,上联是“瑶阶昼永铜龙暖”;下联是“金锁风清宝麝香”。瑶阶:玉砌的台阶,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中“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昼永:宋代常用词汇,意为白昼漫长。金锁是一种佩饰,代表富贵吉祥。宝麝:产自西藏的名贵麝香。此联是说在此楼看见澄爽斋白石露台上的铜龙在白天日光下暖洋洋的,而露台上像金锁一样的香炉中飘出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

此楼下就是玉琴峡,来水之时便会有云雾升起。因此,当年老乾题此楼为“就云楼”,并题诗一首:因迥为高易,对山得阁幽。有窗纳荟蔚,无地幻沉浮。竹素今兮古,萝轩春复秋。宜居忘世者,繄我足先忧。诗中竹素是竹帛,意指古书。老乾夸完美景,不忘自我标榜,说古今留史之人中,也就是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嘉庆重修惠山园时,改称此楼“曙新楼”;光绪重修时改题“瞩新楼”,意为瞩目一新。

谐趣园荷花池之水来自后湖,从瞩新楼西北角的一个水闸进入园中。水闸之后有一条水道和一片翠竹。

水道旁的一块大青石上有慈禧所书“玉琴峽”。

春季放水时,在此竹林边即可听见玉琴般潺潺水声,老乾题此处玉琴峡是肖意寄畅园中八音涧。八音涧之水来自惠山泉,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注入寄畅园河塘锦汇漪。谐趣园这片荷花池也不一般,一般的水塘免不了漏水,池中之水会不断渗入地下,因此需要不断进水补充。过去的京西有充足的水源,颐和园里的水也是流动的。上游来的水经过昆明湖之后,从南边流入昆玉河。谐趣园里的水也是这样,从玉琴峡流入,从下面引镜榭东侧流出,去往东宫门影壁后面的月牙河,过去一直都是这样。

近年来,北京缺水情况逐渐加重,谐趣园的水便不再流动。每年春季从玉琴峡放水进来,入冬之前从南边放出去,以免结冰挤坏池边石壁。可是荷花池里的水并不是很快流失,不知道池底的防漏是古代还是现代工程。

看完瞩新楼,从楼前沿着荷花池北岸向东走,或者顺瞩新楼下的曲廊前行,见一座殿堂。

现在这是谐趣园的正殿,坐北朝南,下面有三尺高青砖台基,正面一路出阶垂带踏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有檐廊。

明间开门,次间稍间槛墙槛窗。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殿前荷花池边有石阶码头,慈禧游荷花池的时候,游船可以在此停靠。

檐下挂额匾“涵遠堂”。涵远就是水光映照出远处景色,宋人有“水光涵远树,云影度空山”诗句。涵远堂明间廊柱上的楹联,上句是“西岭烟霞生袖底”;下句是“东湖云海落樽前”。西岭是指西山,东湖是指昆明湖。中国古代尚烟,就是云雾升腾之状,老乾读到唐代李商隐的“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便将“烟霞”题在此处。还有那云海,更是仙物了,非题在这里不可。此联对仗工整,而且与自然互相呼应,又很有气魄,抒袖生烟,招手降云,很有意境也很大气。再抬头读那“涵远堂”横匾,与此楹联严丝合缝,远山近水五彩云烟莫不涵于此堂。

最初惠山园时期,涵远堂这里是一座三间的敞轩叫做墨妙轩。里面摆放的是老乾临摹古人书法的十块刻石碑,就是我们在前面宜芸馆垂花门内两侧游廊墙上看见的那十块碑。老乾最初曾题墨妙轩小诗:两壁贞珉勒,千秋宝矩垂。古香曾不竭,心正实堪师。春鸟芝文印,风漪笔阵披。逢源契神解,岂必定于斯。

无锡寄畅园各处墙上嵌有不少名家法帖刻石,老乾在谐趣园中并未处处贴石,而是肖其意建了这座墨妙轩,在此集中摆放书法刻石碑。墨妙轩摆放的不是古人法帖,而是老乾临摹古人之墨迹。寄畅园中刻石拓片曾有一套《寄畅园法帖》,老乾也曾令人编纂《墨妙轩法帖》,此贴是以古人法帖为主。你看,老乾在谐趣园中既有依寄畅园建筑置景,也有聚敛寄畅园分散对景后,肖其意于一处的置景建筑墨妙轩。

嘉庆重修惠山园时,很有可能是将此墨妙轩移至对岸水乐亭后成了洗秋轩,刻石碑也搬走了,此处盖起五间殿堂涵远堂。现在的建筑是光绪年间最后重建的结果。慈禧来游园的时候在此休息。这么一说,涵远堂的匾和联就都不是老乾原作,应是嘉庆手笔。

乾隆时期的惠山园到现在的谐趣园只是园名改动,墨妙轩改涵远堂却是园内格局的一项重大改变。惠山园时,荷花池边建筑中,只有澹碧斋(现在的澄爽斋)是一座正规的殿堂。它不仅是一座殿,而且前面有临水露台做月台,露台上还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前突一个砌石码头。这座澹碧斋是惠山园的正殿,和当时的勤政殿(现在的仁寿殿)一样,也是坐西朝东,很正规。荷花池南北是相对的两座轩亭,南岸的水乐亭和北岸的墨妙轩。荷花池东西是相对的两座殿堂,西岸的澹碧斋和东岸的载时堂。

现在回头再读“洗秋”、“饮绿”轩亭楹联,考虑现在的洗秋轩应是惠山园时期的墨妙轩。似乎现在饮绿亭的楹联“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挂在墨妙轩更合适,也就是挂在现在的洗秋轩。是不是嘉庆将墨妙轩三间敞轩搬到这里之后,把它的楹联和水乐亭互换了?并把水乐亭改称“饮绿”,墨妙轩改称“洗秋”。还把饮绿亭的匾联从挂在北面改到了西面。我这是依理推测,实否待考。

嘉庆登基时,其母令贵妃魏佳氏已去世多年,嘉庆朝没有太后。既然没有太后,嘉庆时期乐寿堂应该没人住。既然乐寿堂没人住,我看嘉庆也不一定会住在乐寿堂西侧的乐安和。嘉庆帝虽然也来颐和园,但他并不去勤政殿上工。他喜欢惠山园,就把惠山园重修、改造成谐趣园,在这里办公。即使也是满族血统,可嘉庆帝还是不肯把坐西朝东的澹碧斋做谐趣园的正殿,他就把荷花池北岸的墨妙轩改建成涵远堂,在此坐堂办公。涵远堂成了谐趣园的正殿。他还把涵远堂后山上的一处房子加了院墙,可能把那里当成了他的寝院。而且,他把机要秘书处也迁到了谐趣园附近,就是那个军机处,后面再说。

现在的谐趣园中,规模最大的殿堂是涵远堂,面阔五间。原来坐西朝东迎朝阳的正殿澄爽斋,现在改成了面南称君的涵远堂,可是涵远堂前面并没有澄爽斋那么体面的月台。从老乾所题就云楼楹联,可以看出澄爽斋露台上过去是摆有铜龙和铜鼎炉的;现在的涵远堂前并没有摆放这些礼器的地方和痕迹。我觉着嘉庆的这个改动并不成功。

涵远堂身后两侧有九曲游廊向东西两边伸展,西侧的游廊绕过一片竹林,跨过玉琴峡和瞩新楼相连。东侧的游廊连接的是一座廊亭,最初的墨妙轩应该是和这座廊亭平齐的。可能墨妙轩前檐廊连接这座廊亭,后檐廊连接西侧竹林后的游廊。

这座四角廊亭前后并无出阶,只能从两边游廊进入,所以我说它是廊亭,游廊的一部分。它面阔三间,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四角攒尖顶,砖雕须弥座脊刹,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它的正面虽有廊柱开门,却没有踏跺上下。这一条是和它对面的澹碧榭类似,有门但不可出入。檐下只有“蘭亭”额匾,没有楹联。这座兰亭肖意寄畅园中梅亭。

别看兰亭没有楹联,但这里也不缺诗意,因为这个名字就很有诗意。它里面立有一块诗碑,正面是老乾所题《寻诗径》诗: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背面是御笔所书“寻诗径”。

老乾此诗还有一段序:“过就云楼而东,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幽寻无尽”。寻诗典出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其中记载“李贺每旦出,骑弱马,背锦囊,遇所得赋诗,书投囊中”。《唐诗纪事》是八十多卷巨著,收有唐代诗人一千多家的诗作,还有一些记事传说。宋代陈与义则有寻诗绝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老乾颇得中华文化熏陶,常以诗文示人,或题于山中诸石,或题于石碑上下。这块碑的上下左右还有他的一些小诗。

涵远堂和兰亭之间曲廊之北的山凹中有一所暗屋。

站在屋门前可以看见曲廊和荷花池。

此屋规模不大,但很规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明间开门,次间槛墙槛窗。四周有檐廊,廊柱之间上下有楣子。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红柱绿枋,苏式彩绘,它的檐廊和前面的曲廊相连。

檐下挂额匾“湛清軒”。湛清轩的意境和清华园一样,都是来自东晋谢混的《游西池》中“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昃(念仄):太阳西下;湛字在此意为“沉”,清华:景物清秀美丽。原诗是说夕阳西下,群鸟归巢,在水边树上鸣叫不已;西池畔的水色和花木隐入暮色。老乾当年站在湛清轩看见的惠山园暮色应极近谢混所见,因此顿有此感。

明间廊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万笏晴山朝北极”,下联是“九华仙乐奏南薰”。笏:朝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用于提词的板子,清朝已不用。晴山:陆游《朝中措》有“晴山滴翠水挼蓝”。朝北极:朝向北极;唐代方愚有“星彩满天朝北极,源流是处赴东溟”。九华: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南薰:即《南风》歌,传为虞舜所作。全联的意思是说重重山峦就像一众持笏臣子面北而朝,飘渺的歌声就像九华山的《南风》仙乐。老乾这是想象着君临天下、天子下凡的盛景。仔细一想,这九华应该不是指的九华山,佛教名山上不应奏南薰。九华应该是指最华丽,九是最大的数,华是华丽。

乾隆兰亭碑上诗序中说“过就云楼而东......”,没有提到墨妙轩。有人说最初的惠山园中并无那座墨妙轩,站在湛清轩可见园中全景,因此才有此处楹联的宽广气势。其实,过去的墨妙轩只有三间,而且还是敞轩,不至于完全遮挡湛清轩的视线。嘉庆重修惠山园时,在墨妙轩这里盖起了五间殿堂涵远堂,这就遮挡了湛清轩所见景观。所以,涵远堂实在是一败笔。

由兰亭顺着曲廊向东。

走到头是一座圆亭,它和知春堂并排而立。八柱抬梁灰瓦重檐圆攒尖顶,承露盘上的宝珠脊刹。

和长廊上的四座八角亭不同,此圆亭内是有天花的,也是寓意长寿的团鹤平棋。

有人把这个亭子叫做“小有天”,其实不对。谐趣园里曾经有过小有天的一些建筑,确实是在现在圆亭的附近。光绪年间重建谐趣园的时候,小有天没有恢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小有天遗留的楹联曾经挂在此圆亭朝东的门柱上,后来给摘掉了,因为名不副实。

圆亭北侧曲廊后是一片假山,假山中应有一个山洞,叫作“涵光洞”,是原来小有天的一部分。当年老乾曾给涵光洞题有小诗一首:窈窕神仙府,嵚嵜灵鹫峰。光涵千舍利,青削万芙蓉。芝径缭而曲,云林秀以重。只疑丹灶侧,佺羡或相逢。

现在圆亭旁有半个山洞。

洞口额部有慈禧所题“雲窦”二字。窦就是洞,那就是说此洞有云出没。这肯定不是涵光洞,涵光洞里一定是有光,而不是云,就像老乾说的“光涵千舍利”。

关于涵光洞的位置,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在玉琴峡北侧的假山;有人认为是在涵远堂后面的假山,我觉得还是在圆亭北侧比较可信。一来其它那些假山都还在,却找不到“涵光洞”的影子;只有圆亭北侧因为小有天的消失而失去了一部分假山,因此“涵光洞”也一起消失了是可信的。小有天是道教称谓,道教称天上有“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天”。涵光洞意为由此洞可上达小天。老乾涵光洞诗中提到丹灶,那是古代老道小仙翁葛洪炼丹的灶。老乾意思能在这里遇见仙人偓佺。佺羡的“羡”意指羡门,就是仙人。

顺着圆亭旁假山往后走,走到头的时候会看见一座瓶门。

这座门里面会不会是过去的小有天?现在这座门的里面是霁清轩,后面再说。

谐趣园的建筑规模都不大,小巧玲珑;而且也不十分华丽,所有屋顶都是卷棚顶,只不过有硬山、悬山和歇山之分。只有知春亭和圆亭是攒尖顶。屋顶也不是琉璃瓦,而是灰瓦。前面说过,颐和园中除了寺庙是琉璃瓦,其它建筑都是灰瓦,只不过都是筒瓦,而不是江南园林中的板瓦。

谐趣园围绕一片弯曲的河塘搭建楼台亭阁置景,虽然进门并无影壁假山抑景,却是把最似寄畅园处藏在河塘最深处。借用万寿山余脉便不需人力筑山,直接顺山叠石做奇观,精理溪塘成荷池。山上遍植高树障住园外杂景,这里就成了一处封闭的小园。沿水边筑起楼台亭阁,既有澄爽斋、涵远堂、知春堂和瞩新楼这些大屋高楼做主景;又有兰亭、圆亭、知鱼桥、饮绿亭这些轻巧亭桥做对景。更以百间游廊串起这些主景、对景。园内栽上垂柳碧桃,红梅白莲,还有枫栌雪松,一年四季都有花红柳绿枫叶红。移步成景,景景如画。这是人工与自然合璧,即为天人合一。虽是肖意无锡寄畅园,谐趣园的皇家风格却完全不同于寄畅园的江南民间情调,可称中国最佳小园林。

谐趣园是颐和园中游人最多处之一。和别处不同的是,游客到了谐趣园就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寻一处廊下做静若处子。

或在露台上欢乐相聚。

抑或立于水边静观。

坐阶上讲着过去的故事。

前面的图片多是早间所拍,旭日初照,楼台泛光。在饮绿亭、洗秋轩中观景。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紫闱。

像上面这样以建筑框架做画框,欣赏建筑外景观,这叫框景,中国古典园林置景手法之一。上面这是晨光,若是日色近黄昏时走进谐趣园,更觉园中一片灿烂。

谐趣园中池水浅,帘旌不见夕阳迟。老木沧波晴不风,徙倚湖山欲暮时。

走近饮绿洗秋。

走进饮绿洗秋。晨曦恁易夕,夕阳招人叹。

知鱼桥头披金光。惆怅朱檐画廊,如此芳时,倚栏人少。

知春堂只在这时被照亮: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涵远堂面对夕阳。

圆亭。

兰亭也是金光霞被。

一束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谐趣园的四季皆有芬芳。春有柳枝发新芽。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时节梅先动:“逸似逋仙,瘦似瞿仙。一枝红占小桃先”。

“映雪能分白,寻花不辨霜。银瓶应细浸,粉蝶莫深藏”。

粉墙开桃花:水软风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夏日荷花开: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轻风吹荷送香气,清露挂竹滴清响。

晨雨过后珠落莲,莲下红鲤肥。

水映蓝天,鱼翔浅底。

秋季的谐趣园是万木霜天红烂漫。

西风一夜满京城,半林青绿随逝水。春花落兮春光去,秋风起兮秋叶黄。

携镜赏秋,不拍白不拍。

冬来飞絮,荷塘被雪,垂柳失绿。秋已洗白,绿亦饮尽。

铜龙已杳,宝麝尽散,寒雪冷阶待春晓。

雪霁气新。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当年惠山园成时,乾隆帝为园撰诗云:溪声咽乳溜,径趣掠眉峰。草木含韶气,湖山无俗容。得佳如画读,契妙以诗供。遥想九龙畔,春云正蔚浓。弘历兄诗中提到“九龙”,这也是无锡惠山的别名,山有九条脊,谓之“九龙”。

老乾另作《题惠山园八景》套诗八首,诗中所言八景就是载时堂(现在的知春堂)、墨妙轩(现在的涵远堂)、就云楼(现在的瞩新楼)、澹碧斋(现在的澄爽斋)、水乐亭(现在的饮绿亭)、知鱼桥、寻诗径(兰亭)和涵光洞。现在因为失去了涵光洞,所以老乾的惠山园八景就少了一景,谐趣园的完整性也就稍有缺欠了。前面说老乾曾有“惠山园里洗秋阁”诗。此洗秋阁并不在惠山园八景之中,现在的谐趣园中只有一座瞩新楼,并无它阁。那座洗秋阁到底是哪座建筑?难道是指知春堂边的八柱圆亭?未知,待考。另外,惠山园八景中还缺湛清轩。湛清轩是不是嘉庆重修谐趣园时新盖的?以它那个位置看,现在的湛清轩会不会和乾隆时期的小有天有关?

谐趣园之精致闻名天下,游颐和园如果不去谐趣园那必然是极大的遗憾。你别说,常规的旅游团带领中外游客游览颐和园还真是不去谐趣园,他们一般都是走仁寿殿、玉澜堂、乐寿堂、长廊、排云殿到石舫,也就是前山一带。然后在石舫解散自由活动,那些游客也就是看看石舫周边,顶多爬上后山看看喇嘛庙,然后翻山从大戏台西边返回东门。有一些游客会从石舫坐龙船去龙王岛,再看看十七孔桥,然后顺着东堤、文昌阁、知春亭返回东门。走这样的精简路线,是因为旅游团带领游客游完颐和园当天还要去圆明园,或者反过来。因此,在颐和园的时间根本不够仔细观赏。这样一来,谐趣园就成了本地游客和外地自由行散客的目的地。

谐趣园是颐和园里我最喜欢的景观,百游不厌。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霁清轩在乾隆时期是一个园子,称为“惠山园”。这是乾隆皇帝仿照无锡寄畅园修建的,是北京现存的仿文人园林中唯一有遗存仿造蓝本的实例。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乾隆时期惠山园平面设想图。

        寄畅园建于明代,是江南名园之一。该地原为二僧舍,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得之,辟为园,名“风谷行窩”。其后代秦耀扩建此园,改名“寄畅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寄畅园图画。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要到寄畅园驻跸。他第一次南巡时就命画师把该园画成图,带回北京仿建于清漪园中。乾隆在御制惠山园诗中说:“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乾隆对惠山园的建成是非常满意的,他在惠山园八景诗中说:“烟雨锡山景,幽幽寄雅怀”。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乾隆南巡图中绘画的寄畅园。

        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惠山园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步步皆奇趣”的意境,改名为“谐趣园”。这次改造与扩建的动静挺大——把惠山园分割成南北两园,分别名为谐趣园、霁清轩,在湛清轩的前面增建了涵远堂。而涵远堂的修建,影响了原来疏郎通透的视觉效果,在园林界被认为是一个败笔。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谐趣园与霁清轩。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透视图。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霁清轩透视图。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建筑平面分布图。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园,是有名的“园中之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是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楼、台、轩、榭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文学艺术、金石艺术于一体;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是园林意境的典范。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为“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满足功能上及景物上的平衡,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由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达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的上乘境界,楼、台、亭、阁、堂、轩、榭、廊、桥等建筑景观元素罗布期间,山、水、植物、游鱼天然统一。造园时就势叠石为峰,凿岩为涧,引清泉缭绕其中,南面地势低洼,故于此就低凿池,堆土成丘,筑轩榭散落其间,从而形成一个北实南虚、山水相依、清泉幽壑、疏轩朗榭的巧妙布局。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乾隆皇帝不但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很有鉴赏力的造园家,他选择在当时称为瓮山后称为万寿山的北麓地势低洼处,仿无锡寄畅园修建惠山园,注意到“小园学惠山,山固非九龙。结构既毕肖,惠山想像中。”又说“略师其意,就其天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偶称寄畅景,因涉惠山园。台榭皆曲肖,主宾且慢论。”这样一来,便可“饶他千里远,消我万几愁。”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建好以后的惠山园,以池为中心,环池建有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八个景观,称为“惠山园八景”——观时堂、墨妙轩、就云楼、澹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迳、涵光洞。这八个景观,乾隆都有大量的诗咏。
         乾隆皇帝对惠山园异常喜爱,时常在园里欢宴群臣,赏景吟诗,有一天酒喝多了,随口吟了几句顺口溜:“人说苏杭赛天堂,我说此园胜苏杭,乐在此园当园主,哪个希罕做皇上。”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传说,谁都知道,当了皇帝就拥有了天下,不当皇帝哪来的惠山园呀。但是这个故事却从侧面反映出,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醉心于园林的皇帝,爱江山,也爱林泉。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乾隆皇帝造好惠山园后不久就发现了它的缺点,“因写秦家墅,规模肖宛然。只输少古树,一例蔚春烟。”如何改进呢?他一次次的南巡,忘不了思念中的无锡寄畅园,竟然前后去了八次。他在1763年南巡三次后感慨道“几度南巡宁为此,笑未开颜惭靦颜”,表达了他来无锡南巡就是为了仿他的惠山园,叹息“一沼一亭皆曲肖,古柯终觉胜其间”。
        乾隆钟爱他的惠山园,从1754年到1796年长达42年的时间里,他为惠山园先后作诗45题151首,光题惠山园八景的诗就多达16次。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嘉庆十一年也就是1811年,乾隆离世后的第14年,嘉庆皇帝对惠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筑,体量增大,景致扩大,惠山园的八景渐渐消失,特别是北部的园林,借山势引泉入池,并将岩坡与池岸延伸的景观被截断,机理打乱,原来的设计意图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少了山林野趣。可能嘉庆皇帝并不领会父皇的意思,也没有那么深的惠山园情结,他要发展,后来干脆连园名都改了。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好景不长,命运多舛,1860年英法联军为报复清皇室,将他们的皇家花园圆明园连同清漪园中的谐趣园一并烧毁。1892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此园也成为清国的政治中心。谐趣园也按照蓝图修复并再次扩建,加了园墙,环池几乎建满了房子,小小的谐趣园显得格外拥挤,臃肿。
        慈禧太后喜欢在谐趣园中赏荷钓鱼,传说李莲英在知春亭将鱼钩在鱼钩上,讨好太后。慈禧还在新建的涵远堂中处理军国大事。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包括圆明园、颐和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再次遭到洗劫。谐趣园自然也不能幸免。1911年清亡之后,民国政府将风景尚好的颐和园收归国有,变为国家公园。不过,时局动荡,颐和园也常年失修。
        2009年至2010年间,谐趣园迎来一百多年重建后的大修,2010年9月10日,具有259年历史的颐和园谐趣园修缮一新,正式向游客开放,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以前来过谐趣园多次,都是走马观花,从未入心入脑。此番专门来探访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楼一轩,分外仔细,要把每一处建筑景观都游览一遍。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游览谐趣园走东宫门最近。进了宫门,穿过仁寿殿院子,从德和楼东墙外的夹道向北,不远就到了紫气东来城关,穿过城关,就看到谐趣园的宫门了。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宫门三开间,中间是红漆大门,左右两扇大门上各装饰有八十一个金色大圆门钉和一个金色狮头门把手,门头上一个匾,上写“谐趣园宫门”,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三对儿可开启的镂空窗扇,窗扇上有涂金把手。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谐趣园宫门内装饰的富丽堂皇,梁柱上的彩画光彩夺目。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从宫门开始,我们按着逆时针方向,沿着游廊逐一游览。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从宫门向南,穿过一段游廊,向东一拐,就到了知春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春亭只有匾额,没有楹联。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春亭与引镜及进门处的门亭,构成了西南角的美丽建筑群。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春亭东边是引镜亭,也有一段曲廊相连。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引镜亭其实是一所带前廊的临水殿堂。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引镜”亭的抱柱楹联:茭花晓映雕栏日,莲叶香涵玉沼波。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引镜亭东面是一座小桥。谐趣园内的所有建筑,都是由长廊连接起来的,只有这一段路例外。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走过小桥,再走过一棵古树,就到了洗秋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洗秋亭是一座敞轩。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洗秋”亭楹联:宫徽山川金镜里,丹青云日玉壶中。 
         从知春亭开始,经过引镜亭,到洗秋亭。这几座亭子都是清漪园时期的惠山园所没有的。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洗秋亭北侧一段短廊,连接着饮绿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饮绿亭在乾隆惠山园时期称为水乐亭。是乾隆惠山八景之一。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水乐亭是观水赏水的好地方。它伸入池中的一角,正对着玉琴峡泠泠的流水,乾隆经常在这里聆听对岸的淙淙水声。这不仅仅是美景美目的享受,而且是渗透心灵的音乐之美。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饮绿”亭楹联: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饮绿亭也是谐趣园观荷的最佳之处,每逢夏季,只见垂柳如翠,枝条拂青,荷花姹紫嫣红,如入仙境。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从饮绿亭回望洗秋亭。通向洗秋亭的游廊上方有一幅图画。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画面貌似帝王之家的宫廷生活,是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饮绿亭又有游廊通向“澹碧亭”和“知鱼桥”。游廊的顶端也有一幅图画。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这个画面是什么故事,却是一点不知道。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澹碧亭和知鱼桥并排而列,澹碧亭在南,知鱼桥在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澹碧亭是一座只有一开间的小小水榭,面向知鱼桥,和知鱼桥互为对景,相得益彰。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澹碧”亭楹联: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乾隆清漪园时期的惠山园,这座澹碧亭也是没有的。
        澹碧亭东侧仍有游廊连接知春堂。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是一座汉白玉的石桥,贴近水面,宛如漂浮于碧水之上,低矮的栏杆,人坐于其上,可观看群鱼嬉戏游动之悠闲姿态。为惠山八景之一。
        该桥用庄子和惠子“子非鱼”的典故命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的东头有一座小巧的石牌楼,两柱一楼庑殿顶,楼顶有蹲兽,立柱梁枋为石质,飞檐为石质,其余为砖。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牌楼的西侧,梁枋上刻有乾隆有关“知鱼桥”的九首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两根立柱上的楹联是:“廻翔凫雁心含喜,新茁苹蒲意总闲。”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牌楼西侧的九首诗作分作三层镌刻,最上面的一层,南北两侧的诗已经漫漶不清,无法辨识。中间的一首是:
        曲折石桥俯碧漪,噞喁春水出鱼儿。
        却嗤庄周特多事,何必辨知与不知。
        壬辰新正下瀚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中间一层南侧的一首:
        石桥曲折镜光披,潜跃文鳞适任伊。
        俯仰清华谁弗乐,便当鱼乐亦应知。
        丙申仲夏月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中间的一首:
        屧步石桥上,轻鲦出水游。
        濠梁真识乐,竿线不须投。
        予我嗤多辩,烟波匪外求。
        琳池春雨足,菁藻任潜浮。
        甲戌春月题知鱼桥一律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北侧的一首:
        桥上偶然一俯披,鲦鱼出水乐由伊。
        惠庄自是出尘者,何事辨知与不知。
        辛丑闰夏月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下面一层北边的一首:
        鱼负冰过波跃时,桥头小步契幽思。
        惠庄总落未忘我,付不知原胜有知。
        庚戍新正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中间的一首:
        石栏雁齿亘春池,出水轻鲦在藻思。
        数典列庄亦繁矣,由来其乐有鱼知。
        丙戌新正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南边的一首:
        久议惠庄多费辞,鱼乎子者究为谁。
        不知桥上观而乐,万物由其付自知。
        乙巳新正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牌楼两根立柱的两侧,各镌刻着一首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南面立柱外侧(南侧)的一首诗是:
        香霞蔚覆净琉璃,极乐国中解夏时。
        便是游鳞那无乐,欲嗤庄叟太言知。
        辛巳新秋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南面立柱内侧(北侧)的一首:
        饮波练影无痕,戏莲闯藻便蕃。
        知否付之鳞类,惠庄却费名言。
        庚辰长夏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牌楼的东侧才是正面,刻有乾隆手书“知鱼桥”三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牌楼东侧也镌刻了乾隆的三首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三字上方的一首是:
        负冰才解尚矜鳞,画水浮潜意趣新。
        庄惠是非嫌语絮,请看者个早知春。
        戊子新正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三字北侧:
        春水融冰澹荡漪,弗寒弗暖正宜时。
        其间底用劳分辨,莫若娵隅付彼知。
        丙辰孟春月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三字下面:
        几个文鳞水面游,偶因浮豫识庄周。
        繄予乐欲公天下,那向区区在藻求。
        癸未新正   御题
 
        牌楼的东面为什么只刻了三首诗,而且是不对称排列?我想大概是还想再续写新篇的吧,所以留有一些空白之处。但是只可惜,在乾隆皇帝85岁时又题写了一首之后,可能就再无能力动笔了,直到89岁驾崩。所以这些留白一直留到了今日。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知鱼桥”立柱东侧的对联: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峥琮石有声。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牌楼北侧立柱外侧(北侧)题诗:
        林泉咫尺足清娱,拨剌文鳞动绿蒲。
        当日惠庄评论处,至今知者是娵隅。
        乾隆乙亥春仲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北侧立柱内侧(南侧)题诗:
        平铺半亩冻琉璃,未是轻鲦出水时。
        漫道跃潜殊理趣,鱼知鱼乐我因知。
        戊寅春日    御题
 
        乾隆一生作诗5万余首,其中题写清漪园1500多首,而其中题写惠山园的有151首。但是这151首真正刻石保留的不多,不过乾隆一生题写“知鱼桥”的十六首诗,却一首不落的全都留刻在了知鱼桥石牌楼上,可见乾隆皇帝对知鱼桥的情有独钟。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夏天的知鱼桥自然也是一个赏荷的绝佳去处。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上)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从知鱼桥东端下来,迎面就是一座殿堂,坐东朝西,背山面水,五楹带廊,前有月台,月台两侧均有宽敞的台阶上下,台阶以汉白玉护栏,这座殿堂就是“知春堂”。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乾隆修清漪园时,仿无锡寄畅园的嘉树堂修造了这座惠山园的主体建筑,时称“载时堂”。
        载时堂被誉为惠山园八景之首,乾隆在咏“载时堂”的诗中写道:“背山得胜地,面水构闲堂。阶俯兰苕秀,檐翻绮瀫光。”咸丰年间,曾在此处召见过军机大臣。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1860年“载时堂”被英法联军烧毁,1892年(光绪十八年)重修,更名“知春堂”。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匾额及楹联均为慈禧所书。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知春堂的楹联:“七宝栏杆千岁石,十洲烟景四时花。”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知春堂不开放,透过镂空的窗格,可以看到内部的陈设。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知春亭北侧有游廊通向一座园亭——小有天。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小有天是一个攒尖式宝顶圆亭,位于谐趣园的东北角上,也是园中的一个制高点。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小有天西侧一条下行爬山廊通向一座方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这座正方形的亭子叫做兰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兰亭内有乾隆为“寻诗径”竖立的御碑。
        “寻诗径”原是惠山园时八景中的“一径”,是一条“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叠石而成的石涧,嘉庆时期对惠山园进行了改建,寻诗径景观被拆除,光绪时期建兰亭将石碑移至此安置。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乾隆对“寻诗径”也是珍爱异常,一生所写的关于寻诗径的诗作也有16首之多(和知鱼桥一样多)。他在第一首歌咏寻诗径的诗序言里说:“过就云楼而东,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幽寻无尽”。然后,他这样吟咏寻诗径: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
        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
        新会忽于此,寻幽每异常。
        自然成廻句,底用锦为囊。
        乾隆甲戌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乾隆的这首寻诗径诗就镌刻在石碑的阳面。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御碑的东面也镌刻了两首乾隆的诗作。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碑首的一首是:
        一卷当谷下临坡,步入幽深总合诗。
        便是三唐多作者,个中滋味几人知。
        癸未新正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碑身东侧镌刻的一首是:
        诘曲穿云复度松,山如饭颗翠还浓。
        诙谐白也苦吟杜,疑是曾于此处逢。
        乾隆乙亥仲春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御碑的北侧(碑阴)刻有乾隆手书“寻诗径”。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碑阴(御碑北侧)的碑首镌刻的一首诗是:
        窈窕冲瀜间,诘曲逶迤处。
        目击斯道存,浅言亦深趣。
        于此论格律,何殊刻舟误。
        庚辰夏日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御碑西侧也有两首诗。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碑首侧面的一首诗是:
        奇峰诡石解招携,即是黄金刮眼鎞。
        快霁一天残暑退,得教触景此拈题。
        辛巳新秋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碑身侧面的一首诗是:
        古锦囊教奴子携,惟应愈湜解金鎞。
        如今拟问李长吉,题凑诗乎诗凑题。
        戊寅春日    御题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现在我们还回到小有天园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小有天园亭的北侧,有一处山石,中有一石洞。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石洞现已封闭,或许它原本就是一个假山洞,因为洞口上方,长着一棵古树,它的根就深扎在石洞里面,如若下面是一个空洞,它应该早就枯死了。

        石洞上方刻有“雲竇”二字。也是慈禧所书。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有人说这里就是“涵光洞”,是不正确的。惠山园时期的涵光洞究竟 在哪里呢?我们后面再说。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云窦洞的东侧,有一条小路,一条“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叠石而成的石涧,还真有点寻诗径的味道,但是它也不是寻诗径,那么寻诗径到底位于何处,也留待后面再说。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这条小路向西,有一个分叉,分叉北侧的叉路通向一个宝瓶门——宝瓶门的那面,就是谐趣园的姊妹园——霁清轩。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南侧的叉路则通向湛清轩。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湛清轩是三开间敞厅,湛清轩是嘉庆年间改建惠山园为谐趣园时,增加的建筑。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湛清轩楹联曰“万笏晴山朝北极,九华仙乐奏南熏”。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湛清轩位于兰亭西北侧的山坡上,是园中基础最高的建筑,现不开放。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兰亭西侧的游廊,开有一个廊门,穿过廊门,也可到达湛清轩。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湛清轩有五间游廊,和兰亭西侧的游廊交汇于涵远堂。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谐趣园水池北部正中建筑面阔5间,名涵远堂,堂前湖畔有一石码头。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涵远堂是谐趣园的正殿,是慈禧来谐趣园钓鱼、游玩休息的地方。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殿内辟作展览陈列室,经常举办一些展览。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这座建筑是园内变化较大的一座,乾隆仿无锡惠山寄畅园修建惠山园时,此处为三间敞轩,赐名为“墨妙轩”,轩中专门置放三希堂续摹石刻。乾隆曾有诗自夸道:“点缀亭台学惠山,胜它墨妙萃斯间。”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嘉庆十六年大修时墨妙轩改轩为堂,慈禧重建时易名为涵远堂。原轩内续摹的三希堂石刻移到北海,法帖诸石移至宜芸馆。由于这座建筑远比墨妙轩高大,又位于园中水池北岸的正中位置,因而轩改为堂后,遮挡住了后山的景色,使整个小园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涵远堂也成为谐趣园内的中心建筑。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涵远堂”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涵远堂西侧依旧是曲廊,通向谐趣园最西面的瞩新楼。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涵远堂西侧有一条小路,穿过游廊,直通涵远堂后山。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涵远堂后山是高出地面5米的巨大天然岩石,为万寿山余脉,岩石上有一处石刻:堆云积翠。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也是慈禧所书。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沿着堆云积翠西侧的小路,攀石级而上,远远看见一座精美的垂花门。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原来这就是霁清轩的院门。霁清轩现在不开放,所以大门紧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步步皆景谐趣园——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中)
        只能从门缝偷看里面的建筑。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说惠山园时期的涵虚洞到底在什么位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