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70后、80后和90后,逃不过“失去故乡”的宿命

 舒山有鹿 2023-09-15

素心蕙兰美声 红尘有你,真好

01

在乡土情怀比较重的以往,人们都会特别挂念自己的故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金钱商业化的加剧,人们对于自己的故乡,就不会有以往的挂念,只剩来冷冰冰的漠视和抛弃。

对此,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现代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越活越失去了自己的故乡。

年轻人,也就是当代的80后和90后,他们远离故乡,缺乏对于故乡的认同感,那很正常。可为什么人到中年的70后,也会失去故乡呢?

这里谈到的失去故乡,不是说故乡消失了,而是说他们的内心,早已没了故乡的概念,哪怕逢年过节回到老家,也不过是走走过场,遵循节日习俗罢了。

人老了,再有本事, 送走 这些人后,故乡就回不去了

02

先来谈谈70后“失去故乡”的问题。

严格来说,60后和70后,都是见证城市化发展,亲历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代人。但是,在背井离乡这件事上,70后反而占了多数。

90年代和00年的时候,东部的大城市快速发展,二三十岁的70后都会涌到大城市当中赚钱。这就开启了“进城务工”的序幕。

至于大部分的60后,在90年代和00年的时候,已经三四十岁了,由于已经结婚生子,所以他们不会轻易离开老家,那进城务工的比例,就会比70后小。

跟完全传统的60后不同,70后这代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半传统”。他们心中固然有传统的家乡观念,但他们涌入到大城市,又想在大城市落户。

无数70后抓住了城市房地产的红利期,顺利上车,在大城市有了房子,还转了户口,拥有了城市人的身份,那他们就会将所处的城市,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农村的故乡,他们虽然也挂念,可如果让他们回去生活,那他们绝对不会回去,因为他们知道,在大城市落户生根,才是出路。

这么辛苦的赚钱,是为了什么

03

谈完了70后,我们再来谈谈80后。

80后这代人,跟70后是相类似的,但也有一点不同。类似在于,80后读过书,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就在大城市工作赚钱了,很少回到老家。

不同在于,80后这代人,没有赶上城市房地产的红利期,导致他们只能高位接盘。就算是高位接盘,80后还是接了,没有回到农村。

对于这一种现象,人们都不理解,高位接盘如此愚蠢,还要搭上自己的一生,为什么就不回到农村老家,简简单单过日子呢?

因为80后这代人,有了一点文化,知道回到农村,自己也没有背景和人脉,那就是死路一条。既然如此,就只能在大城市继续熬下去了。

“城市容不下肉身,老家容不下灵魂”这番话,就是从80后这个群体中流传开来的。

城市容不下肉身,就是说他们买房不容易,想要有一个安家的小窝很难。老家容不下灵魂,就是说人人都想逃离大山,逃离农村,导致农村的人口流出率激增。

人老了,会面临 4大告别 ,告别后,就该离开红尘了

04

90后这代人,跟70后和80后这代人,都不一样。

90后的父母,部分是60后,部分是70后,所以90后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跟随父母,在城市当中长大的,对于老家并没有什么感情。

跟父辈的70后不同的是,90后这代人不传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向往灯红酒绿,无比繁华的大城市,而不希望回到落后的农村。

跟前辈的80后不同的是,90后这代人并不会高位接盘,因为他们有父辈留下来的房产,那他们留在城市生活,而遗忘原本的老家,就是必然的结果。

也许,90后还会挂念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随着老一辈的离去,90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亲族观念了,至于亲戚,根本就不熟悉。

从70后开始,到90后,就应了一句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认识。由于老家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各奔东西,远离农村,那农村(故乡)就被人遗忘了。

可以肯定的是,90后以及后面的新生代,对于血缘关系、亲族感情,都比较淡薄。

回不去故乡 的60后和70后,缺少这些东西,余生就没意义了

05

写到最后

当下,有一个词频频刷屏,农村空心化。

大致意思是,由于人口流出的情况严重,农村只剩下老人,随着老人逐渐离开,无数小城市成为了无人的鬼城,无数农村成为了无人的鬼村。

人们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故乡,选择到中大型城市生活,重新选择故乡,这就是当下的潮流和趋势。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来到大城市租房、打工、落户了。

城市化、科技化、商业化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他们失去了原本的故乡,就是必然的宿命了。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